此文和大家聊聊宋四家之一的苏轼,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

以上是对苏轼的一些介绍,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全才,什么都会,如果在现代那是无比的吃香的一个能人了。这次我们要聊的不是《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而是《致季常尺牍》。

其实《致季常尺牍》是苏轼致季常的一封,又名《一夜帖》,信中写道:“一夜寻黄居 龙不获,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榻,更须一两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细说与。(才)取得,即纳去也。却寄团茶一饼与之,旌其好事也。轼白。季常。廿三日。”从内容上来看,是解释一件小事,并且心境也较平和,与《黄州寒食诗》相比,趣味万殊。流传到今天就成了一幅名作书法了,如果读者的你才华也和苏轼那般的出众,书画艺术网建议阁下可以挥毫一些笔墨流于子孙珍藏,可能一个世纪或者几个世纪后你的作品也出现在教科书上流芳百世了。说这些不是重点,重点的还是我们来欣赏苏轼的这幅作品吧。

《致季常尺牍》北宋·苏 轼 纸本 48.6cm×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们现存的苏轼书法作品可以把他的作品分为二个类型,或者是按照他书写的风格给予简单的分类下,比较工整,严肃细致的作品如《久留帖》《屏事帖》《致贺南圭使君尺牍》等,《致季常尺牍》就属于这一类作品。还有另外一类风格那就是奔放洒脱桀骜不群而随意的,如《新岁展庆帖》《北游帖》《获见帖》等,运笔流畅酣然,行云流水一挥而就。有小见大,不同凡响之感。

《致季常尺牍》北宋·苏 轼 纸本 48.6cm×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局部

我们从作品之中观察可以看出作者苏轼在创作《致季常尺牍》,应该是在书写这书信的时候,心情比较平静,书写轻盈移动缓慢,和书写楷书那般不急不躁,可以看出第一行是最端庄,也是书信的关键,要告诉对方的内容,切入主题,笔迹肯定得庄重些,其次我们从形式上去看,开始书写的时候是缓而求实,当与纸接触一段时间后,心情逐渐放开心有所想,逐渐挥毫而就,在这幅60多字的小品书法,苏轼都是稳稳的运笔完成,除了在布局文字之中字体的大小变化,整幅作品节奏波动不是很大,由于书写的不是很急,可以看出信件中的文字不是字和字相连,有相连的文字没几个,这就看出整幅作品中的文字尤其单独文字各成世界朗且清雅,从布局的形态看,书写时候采用了斜势,左低而右高,让人有先抑后扬之感,其次文字扁势,从很多的苏轼遗留下来的笔墨可以看到这个,是苏轼书写时候的一个特色,扁形的文字在苏轼书写中却是处理的很好,而更显得味道,还有书写中夹杂如“半”“曹”“摹”等这些字,在作品中加强了对比,整幅字有了这些变化,在我们欣赏的时候就有大小、粗细、长扁之感,比较运动。和怀素张旭等书写又不尽相同,《致季常尺牍》这件作品和谐、匀称整齐,让读者一眼过后还不能领略之中的变化。另外如“季、常”二字,笔调活泼可喜,没有直质之病。“常”字最后一竖,似清风徐来,绿柳婆娑,使结尾透散清爽,有微风拂面之感。都是画龙点睛之处。

《致季常尺牍》北宋·苏 轼 纸本 48.6cm×30.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致季常尺牍》这幅作品质朴敦厚,用笔凝重,笔画丰腴多肉,且结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渐趋于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笔画粗细、字体型态等也随之改变,相当具有变化的趣味。苏轼一生宦海浮沉,谪居于黄州的期间,正是他艺术创作的顶峰时期,这幅作品即是他在这段时间所作的行书精品之一。当我们欣赏完这幅作品是不是为苏轼的书法所倾倒呢?

欢迎喜欢书画的朋友和我探讨,欢迎对我们关注。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