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俗的名气观来说,自古而今,唐寅似乎是深为世人所熟知的书画家。关于他的各种轶闻传说、风流韵事,愈传愈远,愈传愈离奇,以至于在世俗中人的眼里,唐寅就是“才子”的代名词。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江苏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1470),卒于嘉靖二年(1523)。与文徵明沈周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唐寅一生致力于绘画,在工笔、写意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至于其他方面都为其画名所掩。譬如说,唐寅在书法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也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我们这里欣赏的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寅行书《落花诗》卷(左图为作品局部),纵26.6厘米,横406厘米。此卷书法运转自如、温文尔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唐寅的书写风格。

  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其创作者的学书过程、取法对象,往往是我们最先乐于探寻的。因为,梳理、探寻其中的内在关联,将对我们欣赏过程的展开大有裨益。展开唐寅此作,我们可以大略知晓,赵孟

孟頫的柔美书风是唐寅主要的效法点。他以赵氏书法作为取法链条的开端,或者说为主体,继而旁涉“二王”一路。古往今来,取法赵氏妍美书风之人可谓夥矣,因为其中和、中正、柔美、含蓄的内在韵味充分体现了以“中和”为代表的传统审美理想,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审美期待。

  唐寅此作用笔精到,可谓其精心书写之佳构。此卷整体运笔温润沉着,起笔、收笔都能运转自如,干净且恬静。这样的书写过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规定了其最终风格———一派阴柔之美。正如清人姚鼐所言:“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复鲁絜非书》)

  正是这种阴柔之美,使得我们欣赏的整个过程充满温润娴雅、清秀妩媚的安和气息。安和是一种淡定、温润的审美状态,如高士漫步于山林之中、老僧安坐于蒲团之上。安和的反面是躁动、跳跃、激昂,充满一种勃发向上的积极意气。显然,这些反面因素是唐寅所摒弃的。通过对《落花诗》卷中安和气息的咀嚼,我们还可以做如此猜想:在为艺方面,起码在书法的创作方面,唐寅与日常市井中所传闻的唐寅形象相去甚远。在百姓心目中,唐寅是个风流才子,而且还号称“江南第一”,在各方面都应乐于争强好胜。若果真如此,在书法方面的表现,唐寅为何不走那种张扬个性、飞扬跋扈的风格呢?就像祝允明的草书,书写起来是多么引人注目,才情、性情表达得是那么淋漓尽致。眼前的这片安和只能说明,现实中的唐寅在为艺方面还是走温和路线、热衷于内敛的。这种气息,我们还可以在唐寅传世的一系列《仕女图》中寻得。画中那种神色恬然、举止娴雅,通过精微细腻的笔墨表达出来,使人在目击之间心境平和,若临澄明之境。

  如从技法方面做一粗略分析,可以看出,此卷在用笔方面柔中含刚、骨气内蕴、平和安泰、弃术任心。世人学赵氏书法,甚至扩大到“二王”一路书风。但由于赵书内在骨气难以掌控,学书者往往只能得其形而失其神。而唐寅不然。

  柔美风格的最终呈现,并不是把每个字、每一笔写得纤细柔弱。用笔的“骨气”,一方面是书家书写娴熟度的外在体现。用笔太慢易臃肿,也是书写者对技法掌握未到火候的体现。从《落花诗》卷中,我们显然看到唐寅对笔法的掌握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开合、避让、使转、收束都能做到稳稳当当、潇洒自如。特别是一些长笔画———长撇、长竖、竖钩等,线条的中部都能做到硬朗挺拔、力蓄其中。再如,对于“捺”这种较难以掌控的笔画,唐寅也能做到起笔沉着,中部借势而出,最后逆势轻盈回收。这样的笔画给整件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机。姜白石曾把撇、捺喻为人之双足,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一种风度。或许有人会说,斤斤计较于这些笔画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偏颇的,书家的风格都是于一些细微之处体现的。

  还要指出的是,此作中,唐寅对于笔画的掌控、表达并非十全十美。如“试”字的斜钩、“色”字之竖弯钩等,运笔过程就显得有些迟疑了,最终呈现出靡弱之感。书法创作有时就是一种乘兴而来、尽兴而去的状态,不确定因素的出现在所难免,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书写者对笔法的掌握能力上来。赵孟頫在这方面的能力理应成为我们学书者的标杆。明人王世贞于《弇州山人稿》中言:“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大概说的就是这一点吧。

  此《落花诗》卷虽为行书,但其书写方式大抵还是套用楷书的书写模式,连带较少,字与字之间的承接关系也没有那么强烈,字字亭亭玉立,笔笔清新隽永,绝无恣肆放浪之笔,就连字形结构也是相对规矩。特别是此作开头几行,字与字的大小几乎相仿。此后,书写者的心态随着书写过程的展开而敞开。渐渐地,字与字的大小之别越来越明显,以至于最后出现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的潇洒情景,更见妙姿。这种较少关注外在抢眼因素的书写方式,在古代书家作品中是很常见的。这主要是由于古人将书法视为“日常书写”,其中炫技的成分也就少了很多。当今书法创作状态浮躁,追求侧宕之姿,以奇态、异态为上的风气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唐寅这种平和的书写方式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因为它代表着个人心性的自然流露。   

    唐寅的一生并非后人所认为的那般无限风光、无所羁绊。他才气横溢却一生坎坷,形骸放浪却不风流倜傥。其与文徵明同生于1470年,却只活了54岁。在他死后,祝允明在其坟头写下以下文字:“万妄安能灭一真,六如今日已无身。周山既不容神凤,鲁野何须哭死麟!颜氏道存非谓天,子云玄在岂称贫。高才剩买红尘妒,身后犹闻乐祸人。”其中“六如”是唐寅自号,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之谓也。这是否暗示了他多变而短暂的一生呢?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