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2010春季拍卖会7月3日至6日在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本届西泠春拍共设“仰之弥高·陈子庄书画作品”、“岭南雄风·黎雄才书画作品”、高风堂藏中国书画作品、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中国书画成扇、近现代名人手迹、西泠印社部分社员作品、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一)(二)等18个专场。2800余件拍品为藏家呈现一系列来自海内外的艺术珍品,不仅规模空前、精品迭出,立意上更是推陈出新———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内蕴的同时,传递一种集收藏、投资、审美、实用于一体的生活方式理念。
现选四幅作品供大家赏析。
宋人(旧题崔白)《秋兔图》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的《秋兔图》是一件高古作品,设色绢本,纵100.5厘米,横52厘米。绘画气息、绢质以及幅宽等与所见传世北宋作品相类。曾为张善孖、张大千兄弟收藏,收入1956年由株式会社便利堂在日本出版印行的《大风堂名迹》第四集,标名为北宋崔白《秋兔图》。图上钤有宋内府、贾似道、赵孟頫、元内府、文徵明以及张大千兄弟鉴藏印17方。崔白生卒年不详,大约为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人。熙宁(1068—1077)初补图画院艺学,擅画花鸟竹禽,尤工秋荷凫雁,也画人物、佛道、鬼神以及走兽等。注重写生,精于勾勒填彩,笔迹劲利,设色浅淡。他的画改变了宋初以来画院流行的黄筌父子浓艳细密的画风。传世作品有北京故宫的《寒雀图》、台北“故宫”的《竹鸥图》、《双喜图》。1983年张大千去世后,《秋兔图》以及江兆申为张大千80寿辰所作的对联一并由其家人溢出,后为台湾知名藏家收藏。本次付拍西泠,正是从台湾征集来的。
徐渭《羲之笼鹅图》
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的《羲之笼鹅图》,水墨纸本,纵90.5厘米,横38厘米,以泼墨写意的笔法绘王羲之山阴道上书扇换鹅的故事。画中王羲之执扇席地作自赏状,小儿抱鹅趋前,颇有情趣。徐渭是绍兴人,书圣王羲之曾迁居绍兴,并写下了传世之作《兰亭集序》,绍兴的任何一条街巷乃至乌篷船里,都有传说不尽的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徐渭自幼耳熟能详,绘此题材信手拈来,所画笔墨率意。画上题自作五言律诗一首,未署年款。徐渭的作品尤其绘画作品通常不署年款,凡署年款的多为中年即大约50岁以后所作。据此,《羲之笼鹅图》约作于50岁之前,也就是徐渭因精神分裂误杀妻子并下狱前后所作。徐渭是天才艺术家,但存世作品不多。《羲之笼鹅图》面貌典型,十分难得。此作曾为吴铁声、黄葆戉收藏。吴铁声一时无查,黄葆戉则为著名书画篆刻家,民国初年以来历任安徽政法学堂教员、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上海美专绘画系主任等职,并曾任商务印书馆美术部主任、编审二十余年,是一位精鉴善赏的行家。
张大千《初唐供养人像》
中国书画海上画派作品专场的《初唐供养人像》为张大千1948年所作,极精彩。时张大千寓上海李秋君之欧湘馆,正是与李秋君合度“百岁大寿”、陈巨来为之刻“百岁千秋”印之后(大千与李秋君同岁,时值两人合龄百岁,陈巨来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合为“百岁千秋”印贺寿,最得大千喜欢),是其心情极佳时的作品。所绘为莫高窟初唐供养人像,神态怡然,气质典雅,设色古丽,服与饰及持物不离规范。尤其所服,窄袖长裙,纤腰束身,乃胡服样式。此曾为唐时风尚,并被认为源自唐玄宗所好。而此供养人像则取材武则天时代,早于唐玄宗“开元”、“天宝”数十年,可见胡服在玄宗之前已经流行。张大千对莫高窟壁画研究极深,绘此初唐供养人像,不仅所画有来历,更借塑形、题跋纠正前人误识,体现了他的用功与学识,是张大千人物绘画高人一筹之所在。
高奇峰《清猿图》
中国书画近现代名家作品专场(一)的拍品《清猿图》是高奇峰1924年的作品。高奇峰与其兄高剑父及陈树人是“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早年留学日本,其绘画寓东洋画法于中国传统笔墨之中,有独到面目。山水花卉、翎毛走兽皆为其所长。此《清猿图》绘一猿憩石,颇有清闲之意。然而高奇峰绘此却有用意。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他以猿拟人,如此大乱的天下,怎能“哪管人间醉与醒”而得如此清闲呢?岭南画派与其他画派(比如海派)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入世性”和“革命性”。但他们不是空洞地说教,而是将这种“入世”的“革命性”与艺术结合得非常完美,这是十分难得的。这幅作品就是一个例子。构图设色都恰到好处地衬托了这一主题,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