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打基础阶段(1980年前),他主要致力于对晋楷及颜、柳等人经典作品的临习和对北碑中《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以及《张黑女墓志》等的研究和临创实践。这个阶段,他对书法的法度、用笔结体的把握、章法布局的安排布置以及创作意识等,都有了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第二是融会阶段(1981年至1990年)。这个阶段,他开始深入碑学,临写了大量经典碑书作品,当然还有金文、汉隶、汉简和章草等不同书体、不同风格的优秀版本。他下工夫较大的有《广武将军碑》、《嵩高灵庙碑》等,汉隶主要取法《张迁碑》、《礼器碑》,还有章草中的《急就章》、《章草千字文》。清代沈曾植、何绍基以及当代于右任、谢无量、徐生翁等也是他临习的对象。他在意临阶段不像别人那样,写完一帖再换一帖、写完一碑再写另一碑,而是采取十几种碑帖齐头并进、混杂临习的办法。他认为这种方法不枯燥,既可多掌握几种碑帖,又能较快地将多种碑帖加以融会。至于金文,他也下了不少工夫,特别是临习《毛公鼎》时间较久,对当代黄宾虹也作了一些借鉴,吴昌硕的大篆他也比较留意。临碑范围广、数量大,促成了他后来的由量变到质变和艺术素质的提升。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第三是借鉴帖学阶段(1991年至1996年)。虽然张坤山把学书重点放在对碑学的研究上,但他并没有忽视对帖学的涉猎。为补充碑学的营养、滋润书法作品的逸气,他开始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帖学经典作品的营养。他临习研究的对象主要有: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坐位帖》,米芾的《蜀素帖》、《研山铭》,以及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倪元璐、傅山等人的作品。通过对帖学的研究和思考,他的书法有了碑与帖两个书法流派体系的支撑,路子比以前更为宽阔,潜能较之以前更为雄厚。这期间,他还利用创作之余,零零散散地写了大概近百万字的理论文章,多数刊登在专业报刊上。前不久,他将这些文字结集出版了《张坤山书法论谈》和《张坤山书法文集》。这些文字多数是他个人的创作体会和对当今书坛有关创作方面的想法,篇幅不长,言简意赅,紧紧结合创作实践,分析创作得失。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第四是出个人面貌阶段(1997年至今)。这个阶段,他开始大开大合式地对其创作进行梳理。首先,他以碑书为龙头,在古典主义碑学的创作基础上,借鉴、吸取了当代大师级碑派人物的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碑学创作之路。他以碑入草,使草书古朴凝重、老到苍茫;以碑入篆,使金文多了古风、古意;以碑入隶,使隶书线条更为涩辣生动;以碑入楷,使楷书变得朴茂沉静;以碑入行,使行书张弛有度,蕴藉深远。张坤山书法的碑学化,提升了其作品的境界与格调。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从宏观上看,张坤山的书风、书路一直属于探索性的。他没有过早地把自己置于某一定势之下,而是在不断深化传统内涵的基础上,渐渐而有秩序地调整着自己的风格走向。他不赞成个性风格大开大合式的跳跃性调整,主张通过临习古人成法去影响和改变自己旧的风格面貌,洗刷创作上的弊端,使作品更臻完善。近年来,张坤山又把视线转向章草,追求更加深入的古典主义艺术样式。他以宋之前的章草经典为根基,以章草大师沈曾植、王世镗、王蘧常等为典范,揣摩融会,打造个人的风格面貌。同时,他还加强对金文的探索力度,以最大的勇气和热情在商周金文中寻求营养元素,努力打造个性化风格。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 书法作品欣赏

张坤山以自己的智慧、勤劳和修养,经过不懈的努力,打开了通向碑学的大门。我们期待着更加艰辛的创作实践所赋予他的更加灿烂的明天。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