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

竹是中国画中技法最为讲究、笔墨结构最为严格的题材之一,花鸟画中尤以兰、竹最难出彩。古人常说:“一世兰,半世竹。”言下之意,就是说写竹要笔笔见功夫、叶叶讲理法。竹子历岁寒而不凋、虚心劲节、刚而兼柔的品性和儒家、道...
书画艺术 2017-08-22 14:10 0 1859
写竹

雁画诗的八个妙用

人到老年,自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古人有“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的佳句,白石老人也有“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之说,可见前贤对时间、读书的重视。今日兴浓,且暂无绘事,欲在题画诗上作点小文章,以求教于诸位...
书画艺术 2017-08-22 13:47 0 2001
雁画诗的八个妙用

如入仙境唐光元山水画

作为一位画家,不能靠理论观念与观众对话,而要靠自己的作品说话。只有精彩的画作才能真正同观众沟通。前段时间,同唐光元通话,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过两天给你用特快寄本画集看看,多多指点!”果然,三天后,我就收到了他...
书画艺术 2017-08-22 13:35 0 1784
如入仙境唐光元山水画

任庆明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在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电视中国画大赛上,一位画家的作品《绿荫》引起了专家们的一致称赞。他就是天津画家任庆明。任庆明自幼酷爱绘画,1974年上山下乡插队到农村,受河北省画家陈继荣先生启蒙,...
书画艺术 2017-08-22 13:30 0 3916
任庆明的工笔人物画艺术

沈墨与他的画马艺术

伊犁州美协副主席沈墨,本名沈邦富,浙江建德人,于上世纪50年代来到新疆。他在中国画领域自学成才,用笔大起大落,随性抒写。其作品大气而不失灵秀,雄奇而不失柔美,可谓风韵独具。沈墨  绘画作品欣赏沈墨在西...
书画艺术 2017-08-22 13:16 0 3260
 沈墨与他的画马艺术

发自心灵的讴歌《铁军勇士》

5·12汶川大地震是历史上一次罕见的灾难。“国难当头日,军人请命时。”5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河南省焦作市某部两千余名官兵奉命奔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广大官兵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数十...
书画艺术 2017-08-22 13:11 0 1802
发自心灵的讴歌《铁军勇士》

场景热闹主角抑郁,顾闳中

珍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韩熙载夜宴图》卷(下两图为作品局部),出自五代南唐顾闳中之手,且是他的唯一传世作品。此卷为绢本设色,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是一幅反映当时贵族阶级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此卷是顾闳中奉...
书画艺术 2017-08-22 12:40 0 2302
场景热闹主角抑郁,顾闳中

诗人觅句之神态一一毕现

古代人物名画《文苑图》(见下图)因无作者款印,画左又有宋徽宗瘦金体书题的“韩 文苑图,丁亥御札”,故曾被认为是唐代韩 所作。《宣和画谱》中著录的韩 作品有36件,流传至今的仅有《五牛图》,所以,我们无法将《文苑...
书画艺术 2017-08-22 12:32 0 2454
诗人觅句之神态一一毕现

董源《潇湘图》

五代、宋初的“三家山水”,为我国绘画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后世难以逾越。关于“三家山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其一是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所谓的“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
书画艺术 2017-08-22 12:26 0 4395
董源《潇湘图》

于苍老中见俊秀,柯九思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草木,劲节逾凡木。”这是宋代墨竹画家文同《咏竹》中的诗句。竹子清新、高雅、恬淡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其坚韧、顽强、挺拔的品性,又让人由衷折服。中国人喜竹、爱竹、写竹、画竹,在魏晋时期...
书画艺术 2017-08-22 11:51 0 1874
于苍老中见俊秀,柯九思

朱德润的《秀野轩图》

在山水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元代是一个画风转变较大的时期。从写实到抒情,从“可游”到“可居”,无论意境还是笔墨,都从一种风格向另一种风格转变,新旧风格的交替与冲突、吸纳与融合在绘画中随处可见。当时的画坛领袖,也是...
书画艺术 2017-08-22 11:46 0 2281
朱德润的《秀野轩图》

华喦《天山积雪》能使江山面目新

清代华喦的人物画成就突出。近代吴湖帆曾高度评价华喦的人物画“在十洲、老莲外,独具机杼,堪称鼎足”。华喦近学王树榖,远宗陈洪绶、李公麟等名家,用线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用笔简练,自成一家。华喦所绘的人物形象虽有些...
书画艺术 2017-08-22 11:17 0 2611
华喦《天山积雪》能使江山面目新

贾占强和他的书法艺术

古城西安沐浴在温软的阳光里,有些许沉潜后的骚动。一幕大戏即将上演。 这时,一个背着大包、身着羽绒服、从渭北黄土高原来的青年撞进我的视野。他低着头,猫着腰,拐进展厅里,也不言语,脸上泛着经炉火或风沙侵袭...
书画艺术 2017-08-22 10:42 0 3804
贾占强和他的书法艺术

书法应有“朦胧感”

诗有“朦胧诗”。“朦胧诗”,顾名思义,应有“朦胧感”,读时感到朦朦胧胧,其旨趣常于朦胧中得之,要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凭读者意会。“朦胧诗”在诗坛上曾一度引起争议,但本文无意对此发表或褒或贬的意见,只是从“朦...
书画艺术 2017-08-22 10:31 0 3300
书法应有“朦胧感”

名家论山东花鸟画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山东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近几年来美术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可喜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涌现出的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画家,在当今的画坛、在全国的美术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前全...
书画艺术 2017-08-21 18:39 0 3169
名家论山东花鸟画

中国画研究两题

水墨画技法的核心之一是人们所熟知的“笔墨”。而笔墨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以书法的运笔方式来画画。虽然人们一直在延展“笔墨”这一概念的内涵,例如把它说成是一种文化精神、一种审美态度等等,但又不得不承认与笔墨毫无干系的一...
书画艺术 2017-08-21 17:32 0 2481
中国画研究两题

阴山风采,崔瑞军绘画赏析

初次看到内蒙古画家崔瑞军的阴山红雾系列国画是在《内蒙古日报》上。那几幅表现阴山的山水画,虽然都是黑白的,但也能从中看出阴山的苍茫、雄浑、深沉、荒凉与沧桑,同时也不难看出崔瑞军在师法传统、师法自然的基础上所进行的...
书画艺术 2017-08-21 16:53 0 4833
阴山风采,崔瑞军绘画赏析

李士行的《古木丛篁图》

古木、修篁是山水画中常见的自然物象。一些画家着力刻画它们,使其单独成画。古木、修篁、幽兰、寒梅在画史上被称为古木竹石科。纵观中国绘画史,许多画家擅长表现这一画科中的某些物象。虽然这些题材的画不一定能代表画家的最...
书画艺术 2017-08-21 16:07 0 4866
李士行的《古木丛篁图》

共和国的最后一块祖母绿,汤旺河

在常用的中国地图上查不到它的名字,因为它太小太小,仅是黑龙江省北部的一个城市的一个区;我平生也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共和国的最后一块祖母绿!这块“祖母绿”,便是位于小兴安岭林都伊春北端的美丽小城汤旺河。&...
书画艺术 2017-08-21 16:03 0 2064
共和国的最后一块祖母绿,汤旺河

“画痴”梁文博

山东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梁文博被朋友们送了个“画痴”的雅号。之所以得此雅号,不仅因为他在创作中总是坚持把生活放在第一位,努力从生活中寻找自己的艺术情绪和画面语言,更因为他对绘画、对体验生活的那份痴狂和执著。...
书画艺术 2017-08-21 15:59 0 1832
 “画痴”梁文博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