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远山无石,隐隐如眉。“遥岑” 作为一幅画的眉目,其位置经营在山水画中具有关键作用。这一图式的产生与发展又与创作 者的思想和所沿袭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元代吴镇的山水画中善于通过“遥岑”的位置经营引导画面视角构建,在画面上通过对“远 山”位置的灵活经营,调整平远、高远、深远的画面角度。本文对吴镇山水画中“遥岑”图式进行分析,从绘画技法、画面空间等方 面进行研究与总结,以小观大,从吴镇“遥岑”图式出发,试图在为山水画理论研究以及创作实践提供经验与思路。
关键词:遥岑;吴镇;山水画空间
“遥岑”一词在唐代已经出现,是 “远山”另一种富有诗意的说法。在山水 画中,其作为一种山石分类最早出现在宋 代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山大而高 曰嵩,山小而高曰岑。”[1]当代卢辅圣主 编的《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典山水编》 将山水画中的各个图式分门别类,其中将 山石划分为峰峦、峭壁、岭脊、遥岑、坡 脚、台墩、路径、阡陌。[2]“远山”在画 面中虽通常不位于主体的位置,但确为一 幅画的“眉目”,对一幅画的协调与否有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人从笔墨、设色、 构图等各个角度来论述山水画中的远山, 渐渐形成一套山水画中远山画法独有的体 系,给后世山水画家诸多启示。
元 吴镇 秋江渔隐图 绢本水墨 189.1cm×8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想真正了解“遥岑”需要分析“遥 岑”在画面中的空间关系以及其在整幅画 中所起的作用。历代山水画家在“遥岑” 的表现上也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手 法,本文试图从吴镇的山水画中“遥岑” 的位置经营等角度对山水画中的“遥岑” 图式进行研究。 “遥岑”在画面中虽多占据较小的 面积,但是引导了画面的角度,是一幅 画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因素。
元 吴镇 秋江渔隐图 经软件重新处理“遥岑”后
在山水画中 善于通过“遥岑”的位置经营来引导画面 视角构建的画家有很多,例如郭熙传派的 《乔松平远图》就将“遥岑”置于画面较 下方的位置,形成一种平远之势。又如倪 瓒的《汀树遥岑图》,他将“遥岑”拉高置于画面较高的位置,形成了经典的“三 段式”构图。
最擅长通过“遥岑”的位置 经营引导观者视角的,当属元代吴镇。 无论前景是山村屋木还是舟船桥 梁,行尽时,远景的小山是蜿蜒通向远方 还是陡峭巍峨,是层峦叠嶂还是渺若烟 云,如图所示此时远山的经营决定了画面 的空间视角、地势地貌甚至气候环境, “遥岑”所营造的意境变幻莫测。
元 吴镇 双树坡石图 纸本水墨 68.9cm×27cm 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
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观察 方式,吴镇在画面上通过对“远山”位 置的灵活经营,调整平远、高远、深远的 画面角度。理论上一幅画的俯视、仰视抑 或平视的观察角度在近景、中景和远景中 都会有所体现,但由于中国传统绘画观察方式的特殊性,即同一幅画中可同时呈现 多个视角,且山水画构图章法中并不喜仰 视,所以往往一幅山水画中的远景更能表 现其构图法是高远、深远抑或是平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YaoYuShiJueJiaoDuWuZhenDeShanShuiKongJianShiYan.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