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鲜于去矜《草书困学翁诗册》入手,讨论鲜于枢 书风的特色及对元代书法的影响。鲜于去矜是元代大书法家 鲜于枢三子,擅长书法、音乐。该册页抄录了鲜于枢七绝23 首,全部为史籍未载的佚诗。这是鲜于去矜在父亲去世60年 后,到父亲曾经任职的浙东金华“寻访旧迹”的成果,而且 为研究鲜于枢书风的承传、影响提供了新的物证。 

鲜于去矜 《草书困学翁诗册》之二 29cm×14.5cm×2

关键词:鲜于枢;鲜于去矜;困学斋 

一、鲜于去矜草书册

盛极一时的元朝距今七百多年,书画作品传世日渐稀 少,史传有载的文人墨迹更加稀少。在蒙古人统治下,由于无意广纳汉人和南人入仕,元朝数十年不开科举,很多本 想治国平天下的读书人只能在文艺生活中寄托才情,遣此余 生,反而造就了元朝文学、书画、音乐艺术的别样繁荣。 新近面世的鲜于去矜《草书困学翁诗册》(引自2022保利春 拍图录),是一件珍贵的元人墨迹。诗册共12开,24页,每 页纵29厘米,横14.5厘米,纸本,抄录鲜于枢七绝23首。款 署“右困学翁所作绝句,共二十三首,鲜于去矜书于金华客 舍”。 

鲜于去矜 《草书困学翁诗册》之一 29cm×14.5cm×2

作者鲜于去矜是什么人呢?可简单概括四个信息点: 

1.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的儿子; 2.简历载入元末陶宗仪《书史会要》;3.作品收入明代文徵明辑《停云馆帖》; 4.对戏曲海盐腔的形成有过贡献。 鲜于去矜,字必仁,号苦斋,渔阳人,鲜于枢三子。父 亲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几,号困学民、直寄老人 等,祖籍德兴(今河北涿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 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鉴藏家。“困学”语出《论语·季 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 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困而学之”, 谓遇到困惑就努力学习。鲜于枢以“困学”为号,又名所居 为“困学斋”。 

鲜于去矜 《草书困学翁诗册》之四 29cm×14.5cm×2

鲜于枢有三子二女,长子必强(去病),次子必明,三 子必仁(去矜)。据曹锦炎、姚锦标《元鲜于必强墓铭考》(《书法丛刊》1995年第1期),长子鲜于去病,字必强,生 于至元戊寅(1278年),卒于大德己亥(1299年)。又据赵 义山、陈定謇、陈根民等人考证,鲜于去矜生于大德二年前 后(1298年)。另外,鲜于枢的一个女儿嫁给高昌王之子、 江浙行省丞相朵尔的斤为妻。 鲜于去矜工诗善书,通音律,《全元散曲》存其小令 29首。成书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的姚桐寿《乐郊私 语》记载,元代曲家贯云石、鲜于去矜对海盐腔的初创有过 指导: (海盐)州少年多善歌乐府,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