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传世章草《月仪帖》
应为后人临本 上文推断索靖确实写过章草《月仪帖》,然众多前贤认 为章草《月仪帖》缺少晋人风韵,究其原因应为版本不一所 致,所以为寻求认为章草《月仪帖》书风不符晋人的原因, 有必要对章草《月仪帖》进行版本梳理。 (一)北宋及以后章草《月仪帖》为同一系统 最早评价章草《月仪帖》并非晋人所书的为北宋的董逌 与米芾,于是我们便从北宋时流传版本进行梳理。 北宋《元祐秘阁续法帖·卷七》(以下简称《秘阁续 帖》本)刻有章草《月仪帖》,卷前有元祐二字。此拓本经 由赵孟頫、项元汴等诸多藏家递藏,晚清时期入端方之手, 上有诸多藏家印。民国时期,由有正书局以珂罗版出版(图 3)。二十世纪,日本二玄社亦以此为底本影印《月仪帖三种》(图4),如今原拓本不知藏于何处。 至明代,王肯堂《郁冈斋墨妙·卷七》有翻刻章草《月 仪帖》(图5,以下简称《郁》本),拓本现藏于哈佛大学汉 和图书馆。
近代,亦有声称为“宋拓覆刻本”流传,此本由河南美 术出版社影印,帖首有“宝藏”“读书中祕”两印,后有明 初沈度题跋,毛秉乾旧藏(图6)。然将其于明代《郁》本对 比后发现,此本与《郁》本完全一致,所以其为商贾为求高 价而托为前朝所作,实际仍是明代《郁》本。
图8 《秘阁续帖》本残破致《郁冈斋墨妙》本、《邻苏园法帖》本误刻
清代,杨守敬《邻苏园法帖·卷五》翻刻章草《月仪 帖》(图7,以下简称《邻》本),拓本藏于哈佛大学汉和图 书馆。明清两刻本于今日流传较为广泛。 《秘阁续帖》本、《郁》本及《邻》本,是目前章草 《月仪帖》流传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版本,其他版本皆以三 者翻刻。将三者逐字对比不难发现,《秘阁续帖》本存在些 残破之处,如七月章中“叙”字及八月章中“望”字,在 《郁》本与《邻》本皆将残破处误刻为笔画(图8)。从此可 知,尽管《秘阁续帖》本与《郁》本、《邻》本在部分残破上略有出入,但三者应为同一系统。
综上,自北宋起至当代,章草《月仪帖》皆出自同一系 统,所以前贤认定章草《月仪帖》非晋人所书的底本应相差 不远。 (二)收录之初即有差错 上文已述,北宋及以后版本皆为同一系统,那么造成唐 人与宋人不同说法的原因,只能是唐人所见版本与北宋时刻 本不同。在文献记载中可知,最有可能的情况为北宋时收录 章草《月仪帖》时便出现了差错。 关于唐代《月仪帖》,李嗣真有言:“靖有《月仪》 三章,观其趣尚,大为遒竦,无愧珪璋特达,犹夫聂政、相 如,千载凛凛,为不亡。”(董逌《广川书跋·卷六》,津 逮秘书本)可知其所见章草《月仪帖》仅有三章,且笔力遒 劲。
从俄藏敦煌文献中有章草《月仪帖》的五片残片中看, 残片与《秘阁续帖》本相去不远,皆有唐人方幅气息,因此 《秘阁续帖》本的底本很可能为唐人临本。 宋黄庭坚《山谷文集·卷二十六·续法帖跋》中载: “住在馆中,一观李怀琳临右军《绝交书》,绝有奇特处, 此刻才十得一二尔。又智永十八行,判作右军书,萧子云临 索征西,便判作靖书。此等难使郑彰辈任其责。”(黄庭坚 《山谷文集》,明嘉靖六年刻《山谷全书》本)从此可知, 北宋人对章草作品作者的判别并不清晰,且因萧子云与索靖 书风较近,误将萧子云所书托为索靖所书。
清人欧阳辅《集 古求真·卷八》中载:“按以上二帖(《出师颂》《月仪 帖》),本无书者姓名,宋人以索公善写急救,故见章草之 佳而未署名者,悉指为索书,亦可信而不可信。”(欧阳辅 《集古求真》,江西开智书局石印本,民国十二年)从此得 知,宋人将不知书者的章草《月仪帖》托为索靖所书。 由此可见,章草《月仪帖》在唐代时有临本,临本流传 至宋代时,已不知其书者为谁,宋人将临本作为索靖所书进 行收录,而后摹刻于《元祐秘阁续法帖》中,后代又以此为 母本进行翻刻,于是前贤所见版本皆经历多次临写摹刻,早 已失真气息,所以才认定章草《月仪帖》并非为晋人所书。
结语
从唐代文献及文体演变发展轨迹来看,索靖确实写过章 草《月仪帖》,唐时尚有索靖《月仪帖》流传。北宋时收入 内府并摹刻于《秘阁续帖》中的《月仪帖》,很可能为唐人 临本。此后的刻本,皆以其为母本进行翻刻。由于刻本底本 即为临本,加之屡经摹写翻刻,早已失真,与索靖真迹相去 甚远,因此才会有诸多前贤以章草《月仪帖》刻本的书风远 异于晋人气格为由,否定其为索靖所书。 (作者:刘元堂,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 廷皓,南京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邵郁.敦煌写本《朋友书仪》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 文,2010.
[2]吴丽娱.关于《朋友书仪》的再考察[J].中国史研究,2001(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