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与“特聘”:非常道,不足道


有朋友闲来无事,告诉我一个大胆的计划:他准备将国内各类书画专业报刊上发表的吹捧文章结集出版,立此存照。近来,他将十几年来各类大大小小展览中的特邀作品数量统计了一下,算出了一个百分比,看看有多少资源属于“被利用”,下一步准备自费出版《历年特邀、特聘书法作品集》,这又是一个创意!书坛不乏有心人。

 “特邀”和“特聘”是书法圈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理解:被“特邀”者有特殊的优越之处;主办者有一个需要特别考虑的熟人圈;展览本身需要增加一些特色名目,特别推出“套餐”以求得“超额分量”。这些无一例外都有“不一般”之意。“特邀”或“特聘”一般被理解为一方有特长、另一方不拘一格选人才——首创“特邀”、“特聘”者真可谓“特”聪明!

 时下有特长者发挥特长,没有特长的赶紧找特长;实在找不到,便进入艺术大军行列,弄个“书法家”当当。就算是考艺校,也要先考音乐,不行再试试美术,最后不行就是书法了,因为书法“最简单”。考艺术可以降低文化课成绩。可没有文化,又何来艺术?眼下人们似乎生活在人人都可当“书法家”的年头儿,书家标准是如此之低!如今的书法的确少了点什么,而又多了点什么。

 在一般人“习以为常”的潜意识里,“成就特殊”与否取决于身份是否“显赫”、地位是否“高贵”。若基于一些人的特殊贡献和特殊成就,适当地给予一些特殊荣誉,这理所应当。然而现实展览中的“特邀”或“特聘”之类的作品,往往让人“刮目相看”。因为这些作品特别差或特别烂,一个个名字极其华丽的展览便留下了污点与遗憾。试想一下,如果剥离了名目繁多的“特聘”、“特邀”,轰轰烈烈的书法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也许会冷清、寥落许多,但也因此真实许多——多余的水分被挤干了。

 从表面上看,“特聘”、“特邀”对当代书法展览等活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深层次分析,则是饮鸩止渴。如今的问题在于,“特邀”和“特聘”已不仅仅是一种个别现象。

经过几十年“辛勤培育”,书坊已经形成一个“特邀阶层”,专门候着“特邀项目”吃饭。只要努力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便可以成为“特邀”的对象;一旦实现目标,便不用再操心艺术水平如何,甚至可以说就不用艺术锤炼了。

被“特邀”之后,其身份又会提高,逐渐演变成一种特权。说到底,是权力凌驾于艺术之上。

 书法属于社会公共资源,书法面前人人平等。书写行为变成功利行为,进一步演变成特权行为,这无疑有悖于时代发展潮流和艺术本身的规律。

自由,是艺术的灵魂!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