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勃发内涵气韵——吴徵的《五色梅》中国画以梅为画题的历史不下千年,早在宋代就有仲仁和尚和扬无咎,尤以明代的王冕的成就最大,还有清代金冬心也是画梅好手。现代画家吴徵的《五色梅》继承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笔下的梅花千丛万丛竟相开放,尤以繁密见胜,但
繁而不乱,巧妙地绘出了梅花的气势。正如郑纪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所说的:“画花卉全以得势为主”。纵观此画,有穿插、有变化,有枝蕊的参伍交错、俯仰顾盼,又有粗干小枝的相映成趣,共同勾勒出一幅主次分明,层次明朗的画面,而且各枝均取斜直态,是不是适足启动一种勃勃向上的生命感呢!加之繁枝密蕊的刻画自然使人联想到梅花烂漫的勃勃景象。姿态各异的梅花穿插于枝干之间,尽显幽美姿质,有的倾吐花蕊,竞相绽放,有的含苞欲放,娇小欲滴,更欲显示出那种不可抑制的生命力量呀!还有枝蕊之间巧妙分布的苔点,像是乐曲的节奏,生命的跳动,更像情感的起伏。中国画的苔点既是描绘,也是表现,它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可以说是树上的结节、青苔,也可以升华为艺术家情感的符号,因此为画面烘托出更为深层的生命寓意。
作品为竖构图,行笔运墨自然而随意,枝干之间的交错、蕊萼之间的分布,乍看似不经意,信笔捏来,但稍加体味便会发现彼此间纵横穿插、远近虚实的章法处理上都有着深厚的功力。以书入画的用笔,浑厚秀润的墨色,加之点花晕染,如珠似玉,自有一种点线结合的形式美。再配之丰盈清淡的色彩,更平添了一种纯雅脱俗、清气袭人的韵味。而且作者正是利用五色梅的不同颜色和浓淡有致的墨色巧妙的拉开画面的远近层次,从而拓出了广漠的空间。虽说五色,但画面中没有缤纷艳丽的色彩,没有蝶舞蜂狂的喧闹,更没有超尘拔俗的冷寂,有的却是内在的筋骨、恢宏的气度、朗逸的神采和酣畅的笔墨。可看出画家重在抒写的是梅花的内在气韵,正是借其幽雅的特质和顽强的生命力来表达对自然真挚情感。吴徵(公元1878年-公元1949年)字待秋,号春晖外史,又号鹭鸶湾人,为浙江崇德人,是海上画家吴伯滔的次子。其山水初传家学,因终日作画,手不停挥而无暇构思,以致笔墨少变化,缺乏风趣。不过其花卉师承吴昌硕早年笔意,较山水为佳,以力骨坚凝,力透纸背,墨彩飞舞名噪沪上。画家其他流传作品还有:《珊瑚玉树》、《空山白云图》、《秋意图》、《深秋寒林图》、《锦堂益秀立轴》、《山光树色图》、《梅花蔬果香》、《清溪鸣石图》、《深山隐庐》、《山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