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乡土图景中的精神追寻
刘永健笔下的乡土写实主义水彩画创作,同样蕴含 着艺术家本身深刻的精神追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 飞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深刻重塑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与情 感结构。当前绘画中的乡土叙事在精神内核上已经与早 期创作不同,画家不仅以“求真”态度聚焦人事场景, 更在写实描绘之外浸润着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忧伤情 绪,并以此为起点叩问人类在现代社会的心灵归属。
刘永健的水彩画创作,正是这种精神追寻的视 觉呈现。画家有意将过去的生活化图景提炼为典型意 象,精心营造出一种中国式乡村意境。中国农耕文明 源远流长,长期生活在此的劳动人民对脚下的土地和身 边的大自然怀有持久而深厚的情感。传统文人山水画亦 崇尚“外师造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刘永健 在多幅创作中,有意将劳作与农耕的人民置于画面的显 著位置,正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共存共生的审美理想的视 觉彰显。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农耕图景正在逐渐淡 出,社会的急速变迁及其伴生的一系列问题,都在促 使人们将目光投向自然与乡村,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刘永健艺术中那寻常的熹微晨光、躬身劳作的农人与 嬉戏孩童,足以唤醒无数人的集体记忆与乡愁。 这种精神追寻绝非沉溺于简单的怀旧,而是蕴含 着对现代性困境的深刻反思与精神救赎的探索。刘永 健的乡土写实水彩画,已超越了单纯的风情记录,在其“写实”的表象之下营造的是高度凝练的诗意化境 界。
这种意象的提纯与意境营造,正是画家精神诉求 的外化——他试图在喧嚣的现代图景之外锚定一种恒 久而具有根基性的价值。如画家黄铁山所言,刘永健 的创作“一直在追求一种永恒的宁静,在平静中透出 淡淡的悠扬之美”[1]。刘永健在创作中对专注的劳作、 人与土地的直接依存关系的集中呈现,彰显了生命中 最本质的踏实感、归属感与宁静感,而这一切或许正 源自人与土地、传统及真实生活细节的深刻连接。
这 种连接并非指向物理意义上的回归乡村,而是在精神 层面唤醒一种被遗忘的“家园感”与“完整性”。 由此,刘永健水彩画创作中乡土叙事的深层价 值,正在于它成为一种文化疗愈的视觉载体。这些创 作不仅是对过往的缅怀,更是在时代洪流的飞速变迁 中,为集体心灵提供的一处可回望、沉思和汲取精神 力量的“文化原乡”[2],回应着现代人对身份认同的 焦虑,以及对精神家园失落的普遍关切。在这个意义 上,刘永健的作品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可在画境中短暂 栖居、获得安宁与慰藉的精神家园。
结 语
刘永健的乡土写实水彩画,以鲜明的艺术特征在 当代画坛独树一帜。他突破性地采用大画幅创作,打破 了传统水彩尺幅的局限,极大拓展了水彩的表现力和视 觉承载力;在精准刻画物象肌理与细节的同时,融入深 沉的中国式审美意蕴,使画面在厚重色彩中见通透,在 写实描摹中显意境;同时凭借对乡村生活典型瞬间的敏 锐捕捉和诗意升华,生动展现出乡土生活的自然本真之 美与劳动者身上的质朴精神,为观者营造出宁静深远、 引人共鸣的乡土图景。
本文关于刘永健艺术的研究,不 仅证明了水彩画有能力承担深刻的现实主义题材,同样 丰富了当代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维度与精神内涵,且对 于艺术家深入理解水彩画在当代的演进路径、艺术创 作回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释
[1]黄铁山:《水彩翘楚刘永健》,《创作与评论》 2016年第10期,第84—85页。
[2]刘永健:《观照现实·真情表达》,《美术》2019 年第4期,第74—78页。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iuYongJianDeXiangTuXieShiShuiCaiHuaYanJiu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