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网官 1994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工艺绘画专业。2019年荣获中国美术学 院中国画高级研修优秀学员。2022年《渔》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 奖,2022年《一蓑烟雨任平生》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雨花满天——2022工 笔画作品展”,2024年《在水一方》入选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进京作品。
孙网官 在水一方 240cm×200cm 2024年
于我而言,每次绘画都是这样一种愉快的体验:当我提 笔蘸墨,准备在纸上折腾一番时,心境突然变得单纯了。 在中国画写生及创作中,虽然对花鸟鱼虫、走兽禽畜均 有涉猎,但总的来说,我笔下的图像主要包括花卉、鸟类和 游鱼。在各个类目中,我又对鱼儿尤其感兴趣。或许是长期 生长生活在太湖边的缘故,我对鱼类有种天然的亲近,笔下 画过的鱼亦数不胜数。
在中国花鸟画传统中,鱼是频繁出现的题材,并为后人 留下了各式的丰富图像。历代以来颇有一些以画鱼见长的名 家,如宋代的刘寀、明代的缪辅等。历史上亦有不少案例,通过画作中生动有趣的鱼儿使作品变成经典,最具代表性者 恐怕要数八大笔下的“白眼”游鱼和徐文长《蟹鱼图》里的 浪尖戏鱼。另外,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还以西方写实绘画的 技法描绘中国的鱼,更为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鱼类形象赋予一 种跨文化语境下中西合璧的图像范式。 进一步说,鱼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绘画中普遍出现的图 像,更是一种中国文化精神的代表。
孙网官 一蓑烟雨 178cm×91cm 2022年
早在战国时期,庄子 和惠子便已在濠水的桥上,面对水中的鱼儿,就“人如何感 知鱼的快乐”而展开激辩。而文学作品中鱼的形象亦反复出 现,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描绘出一幅人和鱼静谧互 动的画面。现代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长沙》中,“鹰击 长空,鱼翔浅底”的情景则尽显豪迈之情。不论是古代关于 “鱼之乐”的思辨或是现代“鱼翔浅底”的豪情,水中的游 鱼都寄托了人们所无法达到的、一种“任意潜浮、俶尔远 近”的自由,而这又是人们所极为向往的。因此,水中游鱼 之“游”与人们游目骋怀之“游”的二者共情,似乎在某种 程度上解决了庄子与惠子“鱼乐之辩”中人和鱼的同位问 题。或许,这也正是我钟情于画鱼的深层原因。
孙网官 粉澹香清自一家 138cm×33cm 2023年
我的中国画创作基于大量的写生而成立。北宋《宣和画 谱》有云:“诗人多识草木虫鱼之性,而画者其所以豪夺造 化,思入妙微,亦诗人之作也。”古人尚诗之品,亦以诗性 强调和规范绘画的品质,这一逻辑在如今的绘画实践中依旧 作为一项艺术评价的标准而适用。写生并不是对事物的全然 照搬,而是以画家的个人方式对现实的创造性还原,诗性在 此得以充分体现。通过对物象的悉心观察,准确刻画个性和 形态,花姿妖娆,虫鸟飞鸣,池鱼游嬉,各色景象无不可以 通过画笔再造,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与宽慰。同时,写生又是 画家的心路体现,表达内心的情感起伏和对生活的感悟。创 作使画家能通过对自然景物在画面中的再现和经营,在有限 大小的二维平面上形成一个梦幻的创造空间,这样的过程对 于创作者而言是写心和抒情的,能够怡悦人心。
孙网官 藤花细落香风起 138cm×33cm 2023年
从这个层面 来说,写生不仅是以图像回归物象本体的技术过程,更是借 由对现实图像的再现过程而面向创作者内心的直接反映,故 曰“画由心生”——我将其视为创作的根本,亦将其作为本文的题目,以此自省。 从社会功能上讲,绘画艺术原本便具有“成教化,助人 伦”的功用,但对绘画创作者来说,它又是一种直面自身的 文化修行。近数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绘画面 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上亦存在大量声音质疑技术时代 下绘画的意义。但反过来说,技术又使我们处在一个得以快 速获取大量信息的时代,这何尝不是一种极大的幸运?今天 的绘画研究者们可以信手获取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资料,亦 能够将名家先贤的技法作为临习的范本,这无疑是历代前朝 习画者都未有过的优越条件。
处在这样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 的时代,倘若遇良师,路子正,且勤奋作画,总能够于时光 的流逝中充实人生的短暂光阴。也正因如此,我在这些年中 国画的研习和创作道路中时刻感到恩遇和幸运。 再涉丹青笔墨一晃已是数年有余,在中国美院幸得恩师 张铨教授的谆谆教导,跟随南北踏青写生,垂纶赏景,茶间 日课……张师所践行者,除绘画之笔墨技法、构图经营外, 亦通于生活趣味及艺术哲理。作为绘画的研习者,进步的重 要来源在于得一良师——我作为学生,从张师处受益良多, 感激之余,也满足于内心的充盈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