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学:

 中国历史上唯一

 出现的皇家绘画学校

 北宋有过三次兴学的高潮,当时与画学一起建立的学校还有书学、算学、医学等,时称“崇宁四学”。

 徽宗即位之初,为建造道教五岳观,大力招考天下画界名手,应召者达数百人之多,招考官命他们当场应试作画,画的好的就可以留下来参加五岳观的壁画绘制活动。遗憾的是,多数应试者令徽宗很不满意。为了专事培养绘画人才,提高未来翰林图画院画家的绘画技能和综合修养,崇宁三年(1104),宋徽宗创建了专门培养绘画专业学生的学校——画学,“益兴画学”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众工”。

 画学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出现的皇家绘画学校,相当于今天的美术专科学校,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三载:“生徒(学生)以三十人为额”。

 画学的招考、管理等教育体制基本上是参考太学制定的,太学相当于今天的大学,如报考太学,必须有品官推荐,画学招收生徒也会如此,太学学制大概为三年,那么画学的学制绝不会超过太学,也会如此。1104年画学招收了第一批生徒,三年后的大观元年(1107),第一批生徒结业。

 画学招收第一批生徒的时候,他才9岁,不太可能去应试。算来王希孟很可能是在1107年入了画学,成为第二批生徒,年纪也就12岁,古代“志于学”的年龄是15岁,依照入学规矩和他的情况,是要有官人保荐加斡旋,在北宋神童制度的保障下,王希孟必定是得到了某个大官人的相助,提早进入了画学。

 画学里的生徒和太学生一样,享受朝廷给予的膳食住宿和文具等,此外还会免费提供画具。画学先是与当时的皇家高等学府太学一样均隶属于国子监,只是比太学低一档。米芾(1052-1107)是在54岁时被召为书画学博士,也是在这里。所谓“博士”在宋代是御赐给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强化其督导作用,米芾身跨书学、画学两校,可惜,米芾很可能来不及教到王希孟,就死在王希孟入学的这一年。

 画学和书学都在国子监里,他们紧挨在一起,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三之一记载:具体地点由“国子监擗截屋宇充”,王希孟就曾在这里读书学画。据《东京梦华录》载,国子监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出大内南门宣德门即御街,往南穿过内城朱雀门,跨过蔡河上的龙津桥,桥南就是国子监,画学、书学便在那里,离太学、贡院和城南闹市不远,这里有当时开封最有名的街心夜市和民居等。大观四年(1110),画学脱离太学,由翰林图画院直接统领,这样,画学里的绘画教育与未来的绘画供职紧密联系起来了。

 宋代已有专业课和文化课

 画学里的专业课即“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文化课即综合性的文化素养,其中包括篆字书写和艺术语言的表述能力,教授《说文》《尔雅》《方言》《释名》等。

 在这里,“佛道”排在首位,那是因为北宋皇家修建了许多寺观如五岳观、龙德宫等,其建筑内部有大量的宗教人物壁面急等着他们学成后去绘制,人物排在第二,是要直接为宫廷服务,重在皇室肖像画和历史人物故事画,山水则排在第三,那是徽宗考虑到装堂饰壁的需要和其它一些特殊的用途,估计王希孟最好的功课应该是山水画了,为他未来画《千里江山图》卷打好了基础。

 徽宗力求造就出一批画艺广博、写实力超群、修养全面的御用画家,希孟和生徒们所学的课程分为专业课和文化课,与今天的美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十分相似,这可是900年前中国美术教育的发端。

 画学里的文化课即综合性的文化素养,其中包括篆字书写和艺术语言的表述能力,“《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艺观其能通画意与否。”为了因材施教,也考虑到生徒的出身和家庭地位,画学在生徒中分出“士流”(官宦或文人出身)和“杂流”(艺匠出身)两类,安排他们分开居住。其学习文化方面的内容各有不同:士流兼习一大经或一小经,杂流则诵小经或读律。希孟属于士流还是杂流,尚不得知,但至少可以确信,他习过小经,这是“士流”和“杂流”的共同课,即《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还会有《庄子》《列子》等,小经在学官口授时,随即成诵。可见画学的课程是相当繁密和沉重的。看来学校对他们灌输的主要是儒家哲学思想、上古历史和文学等,培养他们作画体现古意的潜能。

王希孟也研读了一些先贤的诗词歌赋,获得了基本的文学素养。最后,差不多三年的画学学业就要结束了,最后一关就是考试。“士流”和“杂流”的绘画考试要求在本质上却是一样的:据《宋史·选举志》载:“考画之等,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韵高简为工。”

 三年结业时的1100年,王希孟最好的去向当然是翰林图画院。在徽宗朝,进入翰林图画院,必须经过考试。徽宗亲自出题招考取士,往往以诗句为题要求学子们曲尽其意、遐想无限,他排斥那种平铺直叙、图解式的绘画构思,以此推动宫廷画家提高文学修养、工于巧思的绘画风气。如以“万年枝上太平春”为题查考学子们对诗句的理解力,理想的构思是画冬青树上的频伽鸟。又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之句,考生则多画一空舟系于岸边,绘鹭、鸦栖息于船舷或蓬背,唯山水画家、度支员外郎宋迪侄宋子房构思不凡,他画一渡工横笛卧于船尾,其意并非舟中无人,而是路无行人,更可见船工寂寞难耐,此佳构荣获第一,宋子房后来也是画学博士。按《宋会要辑稿·职官》,翰林图画院的画家名额是“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候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王希孟恐怕未能通过考试,或许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未能跻身翰林图画院这40个画学生中间。

 未考上翰林图画院

 希孟改行做小吏员

 他的差事无非是对三司架库阁移交的档案进行登录、排架等琐碎事务,《宋会要辑稿·食货》说基层库员“用大纸作长卷,排行实写”,王希孟也会如此。这在客观上为希孟今后画高头大卷打下了控制画幅的基础。

 为了在开封的生计,希孟不得不改行,当时赶上文书库招收小吏员,他被“召入禁中文书库”。文书库位于开封外城西北墙城门固子门(一作金耀门)内,其活计与绘画毫不相干,且远离禁中,亦远离繁华的商业街肆。文书库是一个管理森严的中央财赋档案机构。至道元年(995),宋太宗赵光义力求建立严格的税收档案制度,敕令中央的盐铁、度支、户部三司和地方都要建立架阁库,地方将“所管若干户、夏秋二税、桑功正税及缘科物,用大纸作长卷,排行实写,送州覆校定,以州印印缝,藏于长吏厅侧。”这些地方档案都要送交北宋中央财赋机关的档案室——三司架阁库,积攒了10年的旧档案堆不下了。于是真宗在1005年增设了专门管理这些财税档案的库房,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景德三年(1006),“是冬,置金耀门文书库,掌三司积年案牍,以三班一人监之。”这是一个品级较低的职能机构,库监才正八品。文书库与架阁库不同的是,架阁库管理5年以内的档案,到5年后必须送交文书库归档,故文书库是管理5年以上的各类财赋档案。

 王希孟就是供职在这个与绘画艺术毫无关联的行政机构,他的差事无非就是对三司架库阁移交的档案进行登录、排架等琐碎事务,《宋会要辑稿·食货》说基层库员“用大纸作长卷,排行实写”,王希孟也会如此。不过,这在客观上为希孟今后画高头大卷打下了控制画幅的基础。这种终日拘泥于绳墨之间的枯燥生活对艺术家来说意味着被排出行外,此前画学的笔墨生涯,几乎全都枉费了,他得想方设法离开这里,从事他心爱的绘画专业。

 天赐良机:

 徽宗下御旨要一幅青绿长卷

 他没有太多的想法,就那么简单:一定要奉从旨意,倾心作一幅圣上喜欢的画,能不能进翰林图画院,就靠皇帝一句话了!

 有那么一个机会,他经过某个朝廷重臣的推荐,有机会将自己画的画呈给徽宗,不过,“数以画献,未甚工”,幸亏还是这个重臣的积极斡旋,加上他自己悟性好,又有一些文化底蕴,“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天赐良机。

 这不,徽宗有御旨了,要求画一幅超大幅的青绿山水画长卷,可是没有画绢啊,王希孟根本买不起,据《宋会要辑稿·食货》五二载:“金耀门文书库差三司军大将二人充专副,月给食钱二千。”管理文书库的副职才“月给食钱二千”,希孟的月俸必定在此之下,纺织品在宋代属于高税商品,以大观元年(1107)每匹1500钱的绢价,普通绢40尺为600钱,宫绢则远远高于此,这是他半个多月的收入,还不算颜料和笔墨等开支。正好,御赐宫绢到了,该图卷的绢织得十分紧密和平整,从后来的破损处看,且有一定的厚度,是北宋上等的“宫绢”,有40宋尺(约12米)长的宫绢,还赐有鲜亮的矿物质颜料、笔墨等等。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白来的,希孟是要干大活的。根据徽宗的一贯做法和要求,是要出考题敕令学生作画的,这些,希孟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时间就半年了,这段时间他暂时不用到那个金耀门文书库上班了,还有专门的场地作这幅长卷大画。

 画中一座座突兀的高山大岭伫立在大江大湖边,山势雄秀,群峰簇拥主峰,其总体地形地貌似庐山与鄱阳湖。画中的群山均非概念化的排列,经过总体把握和周密布局,全图系传统的“游动空间”的典范之作,由七大组群山组成,作横向展开,纵览全图:群山涌动,恰似苍龙滚地;江河流淌,如同平镜映天。图中的台榭楼阁和桥亭、村落、寺观等建筑类型以及船舶等均十分丰富,与自然山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视觉重点,如长桥卧波、松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柳浪渔家、高台望月、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等。人物的活动大多围绕着水面展开,以白粉点缀,颇为鲜明,如平江待渡、亭桥观流、轻舟荡漾、江上渔隐等,表现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可以探知北宋末宫廷绘画教育的特性,一方面讲求“速成”、注重“时效”,培养实际操作绘画工具的能力,提高生徒画大画、画长卷的驾驭水平,以适应宫殿里装堂饰壁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体现出画家的创意、诗意和美意,以进入徽宗“丰亨豫大”的绘画审美观。遗憾的是,王希孟这位天才画家,在人世间才20年,在他之后,几乎没有一件青绿山水画的气势和境界达到如此不凡的气度和高度,他以涅槃换来了这件举世名作,是真正的大青绿山水画,在中国古代山水画史上是一个新的开端,它在画坛叫响了近两个500年!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