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 1964年生,祖籍四川,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第二届沈鹏书法精英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 硬笔书法委员会委员,第六届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七届委员,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名誉理事。作品曾获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 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楹联书法大展优秀作品奖、首届翁同龢书法奖提名奖。2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举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兰亭奖书法展、专项展、名家邀请展等重大展览。
袁波 楷书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50cm×80cm 2020年
我们常说,学好书法 需要三个外在条件,一是要 有一部经典法帖,二是要有 一位真正内行的老师,三是 要有一个高水平的朋友圈。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学书经 历,到今天为止,上面这三 个条件都具备了。在不断地 追寻中,充满欢乐和艰辛, 有春风得意之时,也走了不 少弯路。
一、结缘
我与书法结缘,缘于 我的父母,也缘于那个特殊 的年代。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 代前期的四川山区。那时,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不久,紧 接着经历了人所共知的十 年特殊时期。我1970年上小 学,学校的教学已不能正常 进行,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被 大大压缩,将大部分时间用 于学农,一所只有几十名师 生的小学校,把一大片河滩 荒地作为“课堂”,垦荒、 播种、积肥、施肥、锄草、 收获,这便是当时只有6岁 的我的主要课程。 小学生上学不学文化 课,而是在学校学农活。面 对这种状况,我的父母看在 眼里,急在心中,于是他们 商量让我练习毛笔字。父亲 用钢板刻上米字格,用普通 得不能再普通的白纸油印, 每张纸32格,规定我每天写 一张。那时,我们那个偏僻 的山区根本买不到古代经典 碑帖,父亲买了一本类似当 今电脑字库中楷书字体的字 帖,让我照着写。
当时,我是真不愿意 练习写字的!6岁的年纪, 白天在学校做一整天繁重的 体力劳动,晚上还需在家中 干一些家务,身体极度疲 乏,而且还没有墨汁,每次 写字前要先研墨,挺麻烦,但为了应付父母的检查, 还得日复一日地“打卡” 完成规定的32个字。就这 样极不情愿地练了几年, 虽有些长进,但对写毛笔 字一直谈不上兴趣。 在艰难的坚持中, 转机出现了,有两件事使 我真正爱上了毛笔字。第 一件,1975年的某一天, 老师照例集合学生准备去 地里干活,先在学校操场 上排好队,老师分配当天 任务,最后点到了我的名 字,告诉我不用去干农活 了,留在学校办黑板报。
袁波 楷书 何天祥诗 69cm×138cm 2023年
在那个生活相当困难的年 代,不干体力活对小孩子 来说也算是一种奖励了, 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练 毛笔字的好处!第二件, 还是1975年,人民公社要 求每个农户家里都要贴一 张党的基本路线的标语, 以生产队为单位自行组织 书写发放。我家所在的生 产队让我和两位16岁的哥 哥书写,发放时,大家都 愿意要我写的,我感觉这 是很大的鼓励! 至此,我真正爱上 了毛笔字,与书法结下了 不解之缘!那一年,我11 岁。我的体悟是,于孩 童而言,擅长跟喜欢常来 自于比别人好的自我认同 感,那为什么会比较好 呢?较早开始、得到鼓 励,如能坚持,其他自然 水到渠成。因此,现在每 遇家长与我讨论小孩子习 字之事,我总是建议少批 评、多鼓励,对于儿童, 重点在于培养他们对写字 的兴趣,让书法的种子在 他们心中深深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