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和篆刻在民国 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像文字、文学一样,被一种激进主 义的改造潮流所裹挟,而是表现出很强的传统延续性以及在 此延续性前提之下的风格样式的变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 以来国门的打开,书法篆刻从业者之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 离,“千年未有之变局”才算真正地到来。
所以,从一个长 时段的宏观历史的角度来说,当代篆刻是不可说的,因为我 们都是“局中人”。不过,“局中人”又不能不说。因此, 也就有了这篇文字的诞生。 篆刻之在当代的“新变”,导源于以下几个因素:一、 就是上文所说的激进主义的文化态度。二、由激进改造而引 发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魏广君 印屏
比如与篆刻创作相关的字法问题、篆 法问题、刀法问题等,即使历史并未走远,但试图做一些必 要的还原工作也将变得异常艰难。现实中的篆刻不得不被生 硬地放置在一个当下的文化语境之中,或者说,不能以此语境相通洽,即不能获得解释。没有解释,便自动淡出人们的 视野。篆刻史在此呈现的是一个明显的“断面”,这前所未 有。三、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为各种冠以“新意”的嫁接 行为提供了口实,使得各种以风格、样式为标榜的“新变” 似乎是理直气壮的。 当然,中国地域之广、人物之博,一种文化艺术的变与 不变,总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以地域论,江南一带为文人篆 刻发源之地,传统沉淀丰厚,相比较北京等地所受政治文化 形态的影响较弱,其传统的延续性要远远地强于后者。再如 以人物论,以文字学、考古学为专业而兼治篆刻者,其作品 面貌似乎多为“保守”;而以美术,尤其是以西方绘画相比 附者,其创作思路手法又是迥然相异的另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