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从《二娘子家书》看其背后的字纸文化

书画艺术网画里画外2025-11-08 08:44190
内容提要:安徽博物院收藏有一封距今千年的《二娘子家书》,其由清末翰林、诗人、史志学家、文物鉴藏家许承尧先生慧眼识获,并从敦煌出土的唐人写经背面揭下。这封家书内容翔实,十分珍贵,蕴含中华民族千年的历史文明,本文着重探析其背后的字纸文化。关键词:敦煌;家书;字纸文化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唐·杜甫《得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三、主体——唐代民间书法艺术的繁荣

隋唐以来,帝王阶层对书法的重视和喜爱,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书法创作者,而且大力提倡书法,制定了各种适合书法发展的政策,如以书取仕,书法教育、鉴藏,以及设置与书法有关的专门机构和职位等。[7]93书法在唐朝得到空前发展,然而书法史上的名家手迹留存不多,多以碑刻遗迹为主。

后世可以见到的唐代手书墨迹多保留在敦煌藏经洞中,还有一部分流传于世的家书,无论是敦煌写经还是家书,都是民间书法的代表。比较敦煌写经和《二娘子家书》的书法风格,还是可以看出,即使都来自民间书手,二者在书写的风格上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写经以熟练、快捷为前提,这是“经生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唐代敦煌写经中,出于对佛法的虔诚,写经体往往是以楷书形式为主,有大量出自书手的楷书作品,书手也与楷书联系在一起。

书写形式虽为民间书法,却也有一定的规范,也有师徒相授的一脉相承。通过《二娘子家书》的书写风格,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民间书法尤其是行书书体的流行。目前唐朝所留下来的书法作品中,碑刻形式的作品较多,纸质墨迹尤其是行书作品较少。初唐以来,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是崇尚王羲之书风的重要代表人物。

欧阳询以楷书最为著名,后世将其楷书称为“欧体”。欧阳询有《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碑》《皇甫诞碑》等楷书作品传世。其用笔凝练而含蓄,刚劲而清俊;结体内紧而外松,左敛而右放,方整而端庄,于平正中见险绝,古朴中见润雅,是兼取南北书法精华的杰出典范,对初唐之后的楷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7]100欧阳询的行书亦颇为精湛,有《仲尼梦奠帖》(图2)、《张翰思鲈帖》、《卜商帖》等墨迹传世。用笔沉雄而爽健,疾涩而瘦硬,结体和章法均呈纵势,且以单字俯仰取势,似陡峭而不失安然,体现出古朴的风貌。单从《二娘子家书》的书法风格来看,其应是受到了初唐欧阳询书法风格的影响,结体亦呈纵势,中宫收紧,单字在俯仰间取势,呈现出唐朝民间书法艺术的特征与风貌。

《二娘子家书》的整体书写形式及章法,正是应了苏轼的那句“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8]。很多鉴定家判断《二娘子家书》出自妇女之手,然亦有学者提出疑问,认为家书的言辞中流露着一般文吏习气,而非女儿口吻,认为《二娘子家书》“当是与二娘子同来的敦煌士人或先期而来东京的敦煌士人所代书者”[9]。关于这封信是否为二娘子本人所书,我们可以由唐代史籍中关于女性的地位与所受教育的内容来做一二判断。

自两汉时起,随着封建制度的不断完善,儒家的官学地位不断巩固,与此相伴的女性教育逐渐完善和系统化。有条件的女性还学习经史、音律、书法、舞蹈、辞赋、宗教等内容。然而早期受教育的女性大多数是上层女性,其目的是让女性能够更好地为夫家服务,辅佐夫家的事业。[10]在唐朝女性的墓志中,有关于女子“三岁知让,五岁知戒,七岁能女事,善笔札,读书通古今”“能读诗书”“少习诗礼,长善笔札”[11]2121这类的记载。

《太平广记·烈妇》篇有载“封景文”:“殷保晦妻,……字景文,能文章草隶。”[11]2135封景文不仅擅写文章,而且擅长书法,会草书和隶书,这说明她曾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并且此教育程度在当时应属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从唐朝女性的墓志及《太平广记》的记载中可以得知,“书艺”亦作为女子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然而有墓志者必然不是平常百姓,皆是上层的官宦人家女性。

著名学者高世瑜曾评价:“唐代妇女是业绩卓著又独具特色的一群,她们中有诗人才女,有书画妙手,有乐舞名家,有绝技艺人,有能工巧匠,有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更出了一位威势赫赫、千古一人的女皇帝,当然还有千千万万默默地创造社会财富,尽着母亲、妻子职责的普通劳动者。”[12]从《太平广记》等史籍上的记载可以看出,唐代妇女尤其是官宦贵族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女子往往从幼年开始便读书习文。

在唐朝这样一个对于女性教育相对宽容的时代,“二娘子”作为官宦人家女性,其受教育程度想必不低,此家书出自其本人之手也大有可能。这封家书情真意切,感情深厚,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解当时女子受教育状况的材料,也反映了唐代民间书法的蓬勃发展。

结语

《二娘子家书》这样一封饱含普通百姓真挚情感的家书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它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唐人寄信致物的礼仪,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人们研究家书文化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证据;同时它还反映了唐代民间用纸文化,展现出中国人对“字纸”的崇敬心理。另外,这件作品作为一件珍贵的民间书法作品,还让我们从中感受到唐代民间书法艺术的繁荣。

参考文献

[1]赵声良. 敦煌艺术十讲[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233.

[2]南京博物院.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蒋彝. 中国书法:中译本[M].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3-4.

[4]白化文. 纸向何方: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讲座文集:敬惜字纸[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16.

[5]王菊华. 纸向何方:上海博物馆“纸文化”系列讲座文集:中国古代造纸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8.

[6]范晔,司马彪. 后汉书:图文本[M]. 李润英,点校配图. 长沙:岳麓书社,2009:851.

[7]黄惇,金丹,朱爱娣,等. 中国书法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8]苏轼. 书论[G]//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14.

[9]李正宁. 安徽省博物馆藏敦煌遗书《二娘子家书》[J]. 敦煌研究,2001(3):96.

[10]马璐瑶. 从《太平广记》看唐代女性教育[D]. 郑州:郑州大学,2019:1.

[11]李昉,等. 太平广记:卷二七〇:妇人一[M]. 北京:中华书局,1961.

[12]高世瑜. 唐代妇女[M].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1:3.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enzjskqbhdzzwh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