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17-07-29 20:1258660
下面,我们看一下评论者的身份及对吴冠中的评价: 一、真正的行家。这些评论者一般都有几十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研究和实践的经验,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国粹艺术的忧患意识。如阮荣春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位及画风趋向》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写道:“吴冠中的画与张仃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他一直在画着他的聪明画。严格地说,他的作品不能称‘山水画’,...

下面,我们看一下评论者的身份及对吴冠中的评价:

 一、真正的行家。这些评论者一般都有几十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研究和实践的经验,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国粹艺术的忧患意识。如阮荣春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位及画风趋向》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写道:“吴冠中的画与张仃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他一直在画着他的聪明画。严格地说,他的作品不能称‘山水画’,只能叫做‘装饰画’或‘风俗画’。学过山水画的人知道,他真不懂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如果说李可染山水是有墨无笔,张仃山水是有笔无墨,吴冠中则是无笔无墨———‘笔墨等于零’。至于山水的取景、造型以及气韵,在吴冠中这里一条也用不上。他作品追求的是创意(有如丰子恺)。如果硬将其作品列入山水画给打分的话,只能打创意分。”

 二、纯外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部分人往往信口开河,看问题绝对化,要么将人捧到天上,要么把人打到十八层地狱。他们有的说“吴冠中是20世纪第一大家”,有的说“吴冠中的画都是垃圾”,这无疑是两种极端的外行论调,稍微有点儿思想的人是不会说出如此肤浅的话的。

 三、不懂装懂的门外汉。明明不懂,却因为是“吴冠中”,不能说不好,害怕被人说成是外行,一如“皇帝的新装”。他们或乱发表意见,或人云亦云。一些从政的官员就属此类。他们说上几句不着边际的赞誉之词,却以“权力身份”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判断。

 四、故弄惊人之语的投机者。这种人别有用心,以骂名人来炒作,从而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当然,这无形之中也为“鸡”扬了名,可谓骂者“用心良苦”,被骂者“因祸得福”。

 下面,我们再看看著名评论家的三种典型评论: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一、以褒奖为主。如著名评论家水天中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吴冠中》一文中说:“80年代中国美术理论领域里,吴冠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也无可替代的。吴冠中的成就,最使美术史家注意的一点是在他身上重现了一个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对自己的时代和人民满怀热情的画家形象。……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最强调形式、形式美、抽象美意义的画家。在他之前,没有哪个画家对这些问题做如此直截了当的透彻阐述;在他之后,虽然新手如林,但他们在艺术实践方面还没有超越吴冠中所曾探讨过的问题的范围。”水先生这些话有中肯的一面,但也有过誉之词,话说得有点儿绝对。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2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刘骁纯在《自然抽象观念的孕育和形成———论吴冠中的水墨画》一文中则把吴定为“在众多穿行于油彩和水墨之间的前辈艺术家中……是唯一的一位使油彩和水墨两者相生相依、相克相生、冲撞亲和、化为一体的艺术家……最终成就一位中国内地现代水墨领域的开路人和引路人”(《中国书画》,2011年第1期)。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3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二、以贬为主。陈传席在《一生独钟形式美———吴冠中》一文中肯定了吴冠中的一些画确有形式美,也肯定了他具有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本领,但又说“吴冠中所有的画都缺少内在美,他的线条和墨色都缺少功力。吴冠中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中国传统,甚至不懂中国文化”。文章总的来说评得很到位,但不免有点儿绝对,如说“吴冠中所有的画都缺少内在美,他的线条和墨色都缺少功力”。吴冠中的《林间老树》、《韶山》等作品的线条、墨色就不错,《扎什伦布寺》等就不乏内在美。陈先生说吴冠中“甚至不懂中国文化”就更有点儿偏激了。仔细品读吴先生的著作、文集,可以看出他还是懂些传统文化的,尽管谈不上精通。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4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三、折中者。如郎绍君在《笔墨问题答问———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一文中写道:“吴冠中无疑是20世纪的一位出色画家……吴氏作品具有一种唯美的倾向,长于吟喔生命的欢愉,但回避(或不擅于)表现人生的痛感,缺乏生命体验与精神向度的深层开掘。作品好看但不够耐看……”他说吴冠中的作品“好看但不够耐看”,可谓一语中的。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5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还有一种就是自相矛盾者。他们在不同的文章中对吴冠中做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没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无法让人信服。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6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毫无疑问,不管是有社会良知的批评家,还是别有用心者,在与吴的“友好”或“非友好”对话中都达到了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双赢”目的。虽然这并非是所有人的本意,但就像吴因“被痛骂”而名声大噪一样,批评者也都因此提高了自己的名气。

 最后,再来看一下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7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的画作,从横向来看,油画成就是远远大于水墨、墨彩画的。他是20世纪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是一个新艺术道路的开辟者。创新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经营布局与西方绘画的平面构成熔为一炉,以单纯、强烈的节奏和韵律为大自然的灵魂造像,在黑、白、灰或褐、白、灰的单纯色彩中求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西方的色彩感和东方的墨韵、书艺结合成一个全新的“混血儿”。这样,吴冠中的绘画便有了多重基因,在无形中扩大了其受众面。当然,这也成为吴先生推行其艺术观的绝妙理由。懂中国传统绘画的人会说,吴的画似曾相识而又有点儿新意,有点儿“中国味儿”但又“血统不纯”,缺乏“气韵”、“神韵”、“意境”、“品味”、“气象”、“气息”、“格调”、“境界”这些中国画追求的最高东西。懂传统油画的人会说吴不懂油画,捡了油画的“芝麻”而丢了“西瓜”。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8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可以说,吴冠中不太懂中国画,也不精通油画,但他努力将两者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也因此找到了充分的借口可以搪塞他人,以遮掩其画的“先天不足”。当你问他,他的画是中国画吗?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这是中西结合的“新品种”。当你问他,这是油画吗?他又说,当然是,但迥异于西方的传统油画,这是民族化、本土化了的创新型“中国油画”。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9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由于真正懂得传统的人很少,所以吴冠中的画“独树一帜”也就顺理成章了,其画自然也就有了“喧嚣”的市场。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0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1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2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3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4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5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6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7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8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19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20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21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解读吴冠中现象(下) 吴冠中 张仃 关山月 第22张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不管怎样说,吴冠中的成绩不可抹杀。在“内容决定形式”的文艺创作背景下,他以睿智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注重形式美”这一观点,无疑是当时天下一统文艺创作格局的一声惊雷。吴冠中的价值在于他注重形式美,不在于他作品形式本身。在他的作品中,有的能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享受和视觉冲击,引起观者对绘画的重新思考(如《鲁迅的故乡》系列、《林间老树》、《春雪》、《丽江古城》、《松魂》、《长城》、《韶山》、《阿尔泰山》、《海风》、《渔港》、《夜航》、《荷塘》等),有的是缺乏形式美的(像《红蜻蜓》、《鱼》、《蝶恋花》、《迹》等),有的是浮浅的,甚至是任意所为和缺乏美感的,随便点几个点、画几根线、洒点儿斑斑驳驳的色,就算大作一幅(如《苏醒》、《沉沦》、《桃符》等),还有的简直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直接翻版。但不管吴冠中的艺术成就如何,他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坦诚、赤诚的爱国心,以及永不停止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何况他在艺术市场上的功成名就,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把艺术家成功推向艺术市场的典范。他能操作到如此地位,本身就很成功。

这为当代艺术家反思艺术的诸多问题(比如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评判、批评家所持的批评标准等)提供了借鉴。这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下)

解读吴冠中现象(上)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jie-du-wu-guan-zhong-xian-xiang-xia.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