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看一下评论者的身份及对吴冠中的评价:

 一、真正的行家。这些评论者一般都有几十年对中国传统艺术深刻研究和实践的经验,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对国粹艺术的忧患意识。如阮荣春在《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定位及画风趋向》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写道:“吴冠中的画与张仃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他一直在画着他的聪明画。严格地说,他的作品不能称‘山水画’,只能叫做‘装饰画’或‘风俗画’。学过山水画的人知道,他真不懂山水画的用笔用墨。如果说李可染山水是有墨无笔,张仃山水是有笔无墨,吴冠中则是无笔无墨———‘笔墨等于零’。至于山水的取景、造型以及气韵,在吴冠中这里一条也用不上。他作品追求的是创意(有如丰子恺)。如果硬将其作品列入山水画给打分的话,只能打创意分。”

 二、纯外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这部分人往往信口开河,看问题绝对化,要么将人捧到天上,要么把人打到十八层地狱。他们有的说“吴冠中是20世纪第一大家”,有的说“吴冠中的画都是垃圾”,这无疑是两种极端的外行论调,稍微有点儿思想的人是不会说出如此肤浅的话的。

 三、不懂装懂的门外汉。明明不懂,却因为是“吴冠中”,不能说不好,害怕被人说成是外行,一如“皇帝的新装”。他们或乱发表意见,或人云亦云。一些从政的官员就属此类。他们说上几句不着边际的赞誉之词,却以“权力身份”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判断。

 四、故弄惊人之语的投机者。这种人别有用心,以骂名人来炒作,从而达到“借鸡生蛋”的目的。当然,这无形之中也为“鸡”扬了名,可谓骂者“用心良苦”,被骂者“因祸得福”。

 下面,我们再看看著名评论家的三种典型评论: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一、以褒奖为主。如著名评论家水天中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吴冠中》一文中说:“80年代中国美术理论领域里,吴冠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也无可替代的。吴冠中的成就,最使美术史家注意的一点是在他身上重现了一个有独立思想、有独立人格、对自己的时代和人民满怀热情的画家形象。……吴冠中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最强调形式、形式美、抽象美意义的画家。在他之前,没有哪个画家对这些问题做如此直截了当的透彻阐述;在他之后,虽然新手如林,但他们在艺术实践方面还没有超越吴冠中所曾探讨过的问题的范围。”水先生这些话有中肯的一面,但也有过誉之词,话说得有点儿绝对。

吴冠中经典作品

刘骁纯在《自然抽象观念的孕育和形成———论吴冠中的水墨画》一文中则把吴定为“在众多穿行于油彩和水墨之间的前辈艺术家中……是唯一的一位使油彩和水墨两者相生相依、相克相生、冲撞亲和、化为一体的艺术家……最终成就一位中国内地现代水墨领域的开路人和引路人”(《中国书画》,2011年第1期)。

吴冠中经典作品

 二、以贬为主。陈传席在《一生独钟形式美———吴冠中》一文中肯定了吴冠中的一些画确有形式美,也肯定了他具有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本领,但又说“吴冠中所有的画都缺少内在美,他的线条和墨色都缺少功力。吴冠中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中国传统,甚至不懂中国文化”。文章总的来说评得很到位,但不免有点儿绝对,如说“吴冠中所有的画都缺少内在美,他的线条和墨色都缺少功力”。吴冠中的《林间老树》、《韶山》等作品的线条、墨色就不错,《扎什伦布寺》等就不乏内在美。陈先生说吴冠中“甚至不懂中国文化”就更有点儿偏激了。仔细品读吴先生的著作、文集,可以看出他还是懂些传统文化的,尽管谈不上精通。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三、折中者。如郎绍君在《笔墨问题答问———兼评“笔墨等于零”诸论》一文中写道:“吴冠中无疑是20世纪的一位出色画家……吴氏作品具有一种唯美的倾向,长于吟喔生命的欢愉,但回避(或不擅于)表现人生的痛感,缺乏生命体验与精神向度的深层开掘。作品好看但不够耐看……”他说吴冠中的作品“好看但不够耐看”,可谓一语中的。

吴冠中经典作品

 还有一种就是自相矛盾者。他们在不同的文章中对吴冠中做出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没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无法让人信服。

吴冠中经典作品

 毫无疑问,不管是有社会良知的批评家,还是别有用心者,在与吴的“友好”或“非友好”对话中都达到了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双赢”目的。虽然这并非是所有人的本意,但就像吴因“被痛骂”而名声大噪一样,批评者也都因此提高了自己的名气。

 最后,再来看一下吴冠中的绘画艺术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的画作,从横向来看,油画成就是远远大于水墨、墨彩画的。他是20世纪一位特立独行的画家,是一个新艺术道路的开辟者。创新是其艺术创作的核心。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经营布局与西方绘画的平面构成熔为一炉,以单纯、强烈的节奏和韵律为大自然的灵魂造像,在黑、白、灰或褐、白、灰的单纯色彩中求丰富、在统一中求变化。西方的色彩感和东方的墨韵、书艺结合成一个全新的“混血儿”。这样,吴冠中的绘画便有了多重基因,在无形中扩大了其受众面。当然,这也成为吴先生推行其艺术观的绝妙理由。懂中国传统绘画的人会说,吴的画似曾相识而又有点儿新意,有点儿“中国味儿”但又“血统不纯”,缺乏“气韵”、“神韵”、“意境”、“品味”、“气象”、“气息”、“格调”、“境界”这些中国画追求的最高东西。懂传统油画的人会说吴不懂油画,捡了油画的“芝麻”而丢了“西瓜”。

吴冠中经典作品

可以说,吴冠中不太懂中国画,也不精通油画,但他努力将两者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也因此找到了充分的借口可以搪塞他人,以遮掩其画的“先天不足”。当你问他,他的画是中国画吗?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他这是中西结合的“新品种”。当你问他,这是油画吗?他又说,当然是,但迥异于西方的传统油画,这是民族化、本土化了的创新型“中国油画”。

吴冠中经典作品

由于真正懂得传统的人很少,所以吴冠中的画“独树一帜”也就顺理成章了,其画自然也就有了“喧嚣”的市场。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吴冠中经典作品

 不管怎样说,吴冠中的成绩不可抹杀。在“内容决定形式”的文艺创作背景下,他以睿智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注重形式美”这一观点,无疑是当时天下一统文艺创作格局的一声惊雷。吴冠中的价值在于他注重形式美,不在于他作品形式本身。在他的作品中,有的能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享受和视觉冲击,引起观者对绘画的重新思考(如《鲁迅的故乡》系列、《林间老树》、《春雪》、《丽江古城》、《松魂》、《长城》、《韶山》、《阿尔泰山》、《海风》、《渔港》、《夜航》、《荷塘》等),有的是缺乏形式美的(像《红蜻蜓》、《鱼》、《蝶恋花》、《迹》等),有的是浮浅的,甚至是任意所为和缺乏美感的,随便点几个点、画几根线、洒点儿斑斑驳驳的色,就算大作一幅(如《苏醒》、《沉沦》、《桃符》等),还有的简直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直接翻版。但不管吴冠中的艺术成就如何,他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艺术坦诚、赤诚的爱国心,以及永不停止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何况他在艺术市场上的功成名就,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把艺术家成功推向艺术市场的典范。他能操作到如此地位,本身就很成功。

这为当代艺术家反思艺术的诸多问题(比如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评判、批评家所持的批评标准等)提供了借鉴。这是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下)

解读吴冠中现象(上)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