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其章草书字字独立,但一气贯注,通篇取直势,破章草之规,潇散自如,轻松洒脱,有醇厚、自然的艺术魅力。秦先生篆刻初宗秦汉印和邓完白,进而博采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初具风格。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始,他改弦易辙,毅然舍弃研习多年、已得心应手的秦汉印创作范式,而专攻甲骨文印创作。
图13 秦士蔚 林散之(附边款)
他治印严谨,一生治印逾千方,但其中有不少连印蜕也未留存。他现存篆刻大半为甲骨文印,所刻魏楷印、章草印、肖形印等数量很少。他服膺吴让之语:“刻印以老实为正,让头舒足为多事。”[4]所以他仿汉印,从不“让头舒足”,更无狂怪之作。《秦士蔚》(图7;白文)分朱布白随笔画多寡,疏密正斜一任自然,印风端庄浑厚、苍古朴茂,印文笔画转折处方中寓圆,得汉铸满白文神韵。
图14 秦士蔚 萧娴(附边款)
《锡山冯氏》(图8;白文)疏密对比强烈,疏可走马,密不容针。笔者看后冒昧说何不用回文印法,“锡”字与“冯”字对角疏密。秦先生说回文“锡山”两字置上,“冯氏”被压在下,这样欠妥。《胡舜庆》(图9;白文)是1.8cm见方小印,是秦老“弃汉攻甲”多年,应笔者之请勉力为之的。此印“胡”字左偏旁不用“凷”,而用“古”,笔画转折用弧笔,破汉印平正;用刀凝练挺拔,颇见功力。
图15 秦士蔚 蜕阁八十岁后作
此印妙在笔画“并笔”巧妙自然,使全印浑然一体,神完气足,古厚朴茂,是拟汉佳作。《身居闹市,一尘不染》(白文)边款云:“介于完白悲庵。”此印除师法邓、赵,似还有吴让之印风,可见秦老不为皖浙两派所拘,独辟蹊径,以及治印取资之广。《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图10;白文),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出了大众期待法治公正的心声。《焦裕禄》(图11;朱文,有界格)以雄峻体茂的龙门造像风格入印,康有为认为笔势峻宕的龙门造像有“巨刃挥天,大刀斫阵”艺术效果。“焦裕禄”三字雄强有力,突破界格,平正茂密,富于变化,表达了作者“景仰之忱”(见边款)。章草书很难纳入方寸之地,笔者仅见谈月色有章草入印作品《柱尊章草》(朱文)。
图16 秦士蔚 毛泽东《题庐山仙人洞照》诗
谈氏章草印仅此一方,她并不善章草书,陈柱尊善章草,疑为陈墨书印文,谈氏奏刀刻成。秦先生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图12;白文),以章草入印,“毫”字居中下,布白协调,生动有致。《秦氏锲石》(白文),边款云“为人作嫁衣”(秦韬玉《贫女》“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这是先生自嘲,也是自况。在商品经济社会,通过书、画、印收取酬金,是天经地义的事,而秦先生从不鬻书、印。他认为书法、篆刻是赏心悦目的高尚娱乐,不是沽名钓誉的工具,所以他乐于“为人作嫁衣”。
图17 秦士蔚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附边款)
他为诗人及书画、篆刻家治印多经意之作,如《林散之》(图13)、《萧娴》(图14)、《长年》、《蜕阁》、《味青画印》、《大羽画印》、《白野》、《林徵》、《蜕阁八十岁后作》(图15),等等。
他一生在甲骨文印创作上倾注很多心血。如《寂寞嫦娥舒广袖》(白文),“嫦娥舒”三字如中流砥柱,稳居中央,“袖”字有腾跃之势,全印庄重雍容又灵动多姿。虽为方寸之地,却有寻丈之势。边款为毛主席《蝶恋花·答李淑一》词,连同署款共68字。此印结构精严,细读令人震撼。单刀直入,字字严密不苟,笔笔遒劲爽利,章法周密,如繁星丽天。印面与边款浑然一体,精劲细丽,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
他所刻毛泽东诗《题庐山仙人洞照》巨印(图16),印文有28字,错落有致,率真自然,堪称甲骨文印中的鸿篇巨制,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作品。过去邓尔雅、易大庵、简经纶、杨仲子诸家刻甲骨文印是偶一为之,且多刻少字印,四字居多。秦先生所刻《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印(图17)是他堪称典范的作品。印文疏密揖让,顾盼有情,穿插自然,舒展自如。
此印边款以楷书兼篆意刻成,线条虽细若游丝,却刚健流丽,不失笔意。秦先生不愧为功力深湛的“老刀手”(黄永玉称方介堪为“老刀手”)。秦先生铁笔纵横,可刻《蜕阁八十岁后作》朱文巨印而游刃有余;也能刻《孙少铭》方寸小玺而得心应手。《孙少铭》印虽拟朱文小玺,但边框略细,与习见宽边小玺小异,可见他善于化用经典。《今胜昔》(图18)印文“胜”字借用金文,全印章法疏密有致,气韵生动。
图18 秦士蔚 今胜昔(附边款)
他刻印左手持石,右手执刀,能站立刻印,如大匠运斤,娴熟自如。他刻印从不击边,印面四角也不磨圆,不故作残破,以显“苍古”,一切任其自然。“文革”中,好印泥无处可买,这往往使书、画、印人无从措手。秦先生精研印泥配方并手制印泥若干,还分赠好友。他说有些配方复杂、用材奇贵的印泥,实为故弄玄虚。他为人古道热肠,待人恳挚,拙于言辞,不善交际,数十年矻矻耕耘,到老犹孜孜不倦。
与他比邻而居18年的衣钵弟子庞辉,被他治学精神感动。庞辉深情回忆秦先生在夜深人静时于陋室伏案笔耕的情景:“唯独那矮坯房里还亮着灯光,那是先生戴着老花镜孜孜不倦地伏案耕耘……”(庞辉《秦士蔚甲骨文篆刻书法集·序》)夜晚是他避开世间尘嚣,“思接千载,心游万仞”(刘勰《文心雕龙》句),潜心治学,创作书、印的好时光。
秦先生淡泊自适,他说明末杜茶村(字于皇,号茶村)清高自负,司马迁、韩愈住隔壁,亦恕不奉访。秦老也有这样文士风骨,安贫乐道,不愿攀龙附凤。丁吉甫教授编《印章参考资料》,选用秦先生作品仅通过书信沟通,并未互访。其实丁老也是平易近人的长者。
约1975年,萧娴先生同笔者说看不到好碑帖,笔者家藏几本她都看过。是年秋,我陪萧老乘公交车造访秦先生。秦先生身材不高,与苏州沙曼翁仿佛,面容略丰满,彼时刚过“知天命”之年,前额头发稀疏,两眼炯炯有神,面貌和善可亲,一身中山装,整洁而有古风。秦老热情捧出碑帖多种,示意可任意挑选借阅。萧老年长秦先生20岁,但两位一见如故,交谈甚相投契。至此,二老广结墨缘,萧老还介绍陈大羽先生与秦老相识。秦先生平等待人,青年借书,他也一视同仁。他藏有《吴昌硕印谱》原钤本,极为珍贵。其中有些是未经发表的佚印,秦老不自珍秘,常让来客欣赏。
20世纪后半叶,秦士蔚先生书法、篆刻创作承先启后,为南京书坛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礼记》句),秦先生书、印创作沾溉后学。他在南京业余书法篆刻学校讲课时,循循善诱,指点迷津,深受学员好评。弟子中传其艺者有苏金海、宋谦、蓝青、庞辉、陈华镒、庞根泽、潘健、陈京文、林岗、萧锡祥等。其中杰出者首推苏金海,其传承薪火,刻苦自励,已是蜚声海内的书法、篆刻家。
谨撰浅薄小文,以韩愈《石鼓歌》诗句“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为题,纪念这位淡泊名利、隐于市井,于砚田默默耕耘数十年的杰出书法、篆刻家。
参考文献
[1]郭沫若. 殷契粹编:序[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10-11.
[2]苏金海. 奇崛苍古的秦士蔚[J]. 印林,1994(3):23-24.
[3]孙洵. 江苏篆刻史[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304.
[4]吴让之. 赵撝叔印谱序[G]//黄惇. 中国印论类编.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10:931.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xfzzxxgqswxssfzkyscy_3.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