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偶作人物亦多别致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18-07-20 10:43194890
二、上海五年(1923年一 1927年)1923年春,潘天寿(27岁)由“一师”的生物教师王淮君介 绍,到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教 绘画、国文和算学。1923年夏, 又由诸闻韵介绍兼任上海美术专 科学校抄写讲义职司,意在接近 国画系的教授,便于请益进取。“当时他得亲炙于陈衡恪(师 曾)先生,在美术史方面有 糸统的史学知识,对古、近 名家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不 小...

二、上海五年(1923年一 1927年)

1923年春,潘天寿(27岁)由“一师”的生物教师王淮君介 绍,到上海民国女子工艺学校教 绘画、国文和算学。1923年夏, 又由诸闻韵介绍兼任上海美术专 科学校抄写讲义职司,意在接近 国画系的教授,便于请益进取。

“当时他得亲炙于陈衡恪(师 曾)先生,在美术史方面有 糸统的史学知识,对古、近 名家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不 小。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 吴昌硕、王一亭等海上诸老。 上海的5年潘天寿的艺术实践 主动投身海派花鸟的学习和山 水受民国初年流行清初遗民画 家的影响,这时的人物画作品 类吴昌硕、王一亭等海上前 辈。

 偶作人物亦多别致 书画广角

潘天寿 参禅老衲 纸本设色 82.2cm×39cm 1924年 

1924年潘天寿(28岁) 辞去民国女子工校教职,在上 海美术专门学校国画系担任中 国画教习,并因教学所需开始 写作《中国绘画史》。人物画 作品《参禅老衲》(全集第一 卷第110页,1924年,纸本设 色,82.2cmX39cm,私人收 藏)。款识:河水泱泱,江水 汤汤。参禅老衲,枯苇可航。 伯英先生久嘱画佛,至杏花开 候成子。甲子,阿寿。印章: 潘天授印(白)。此幅上款 “伯英”,民国碑版收藏大 家徐州张伯英(1871年一1949 年),字勺圃、一字少溥,别 署云龙山民、掄庄老农,晚号 东涯老人、老勺、勺叟。为晚 清民初名宿,活动亦见海上媒 体。老底子礼节里不会直呼其 名,书信往返书画上款以字号 首选,此款“伯英先生久嘱画 佛”,语气为同辈熟人,或是 哪位以“伯英”为字号的同 道?读《海派书画文献汇编》 第一辑刊有“张伯英山水画 例”[5]。张俊(1881年一1943 年),字伯英,号沧海外史, 浙江石门(今崇德)人。1912 年间创“中华南画会”于东 京。潘天寿先生这张早期《参 禅老衲》上款的“伯英”,可 能是这位往来于上海与东京的 石门张俊。

《行乞图》(全集第一 卷第112页,1924年,纸本设 色,140cmX38.7cm,私人收藏),款识:科头曲背衣褴褛,矍铄神留饥眉妩(宇)。曰歌曰歌声昂低,一棒街头独踽踽。心头心底仇人 头,酒酣刃白天风起。夫差(阖阊)死后谁相知,日暮箫声遍吴市。“宇”误 “妩”,“阖_”误“夫差”。茂斋学兄持楮索画,作此应之。甲子石榴开候, 三门湾阿寿时客黄歇浦。印章:阿寿(朱),潘天授印(白)。上款“茂斋学兄 持楮索画”,言辞亲近为故人好友,为潘天寿先生上海美专教过的学生,绍兴人 周茂斋(1900年一1969年),1929年出版《茂斋之画》,潘天寿为之作序,短序 200来字,文末的一行落款:“己巳( 1929年)新柳芽时,阿寿潘天授记于西子 湖俞楼。”。

《参禅老人图》(全集第一卷第113页,1924年,纸本设色, 136cmX43cm,潘天寿纪念馆藏),款识:负破裟袈,屈入定膝,戏戏大千合珠 粒,一佛圆光顶,参波罗蜜,任尔万千浩劫之碎碎。甲子释迦诞日,三门湾阿寿 薰沐。印章:阿寿(朱),潘天授印(白),中山民(朱)。

是年3月参加江苏省美术展览会,任国画部审查委员,以作品墨龙、山水、 僧及指头画灵芝、水牛参展。说明这个时候人物画题材与其他题材并重的被社会 接受。上海《时事新报》(3月17日)“潘天授之墨龙、山水、僧佛、以及指墨画 灵芝、水牛,诸闻韵之墨竹、雁来红、白荷,王一亭之梅花,吴昌硕之墨梅、墨 松,各具擅长,具臻上乘,琳琼满望,诚为盛观。” [6]

 偶作人物亦多别致 书画广角

潘天寿 行乞图 纸本设色 140cm×38.7cm 1924年 /潘天寿 红袍僧人图 纸本设色 148cm×40cm 1925年

《红袍僧人图》(全集第一卷第132页,1925年,纸本设色,148cmX40cm ,私人收藏),款识:三门湾人。印章:天寿二十后所作(白)。题跋(一): 此画是一九二五年我肆业于上海(美专),求得二十九岁之潘师大作,今在徐松 原弟处获见,特为记之。龙士时年八十有四。钤:龙士(朱)。题跋(二):此 帧乃寿老二十岁以后之作,其用笔之变有金石气。晚年尤加雄浑,风格独到,自 成一家。磨庐题。钤:磨庐(朱)。题跋(三):一九三三年我于上海读书习画 时,当时潘天寿先生之画风多半在青藤白阳风格之外,力求奇拙之趣。读此图可 知三十岁前已深爱其风。希宁读记。钤:于希宁印(白)。此件作品为潘天寿先 生赠学生时期的萧龙士,并有许麟庐、于希宁题跋旁证,特别是于希宁题跋中: “当时潘天寿先生之画风多半在青藤白阳风格之外,力求奇拙之趣。”概括了潘 天寿先生那个阶段的艺术语言与审美趣味。

潘天寿把佛道人物类型化,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人物或某个特定的僧人, 只是基本合乎佛教造像仪轨,似乎也不作深究,利用类型化的形象,兴之所至地 表达某种个人的情绪。中国画家都比较熟悉达摩或者西域僧人的美术形象,潘天 寿显然是信手拈来,表达这个阶段的情绪和对艺术语言的理解,至于它是某个具 体老僧或者是特指达摩,在这里都不具有特别的意义。此幅画作另一种任性与放 达在潘天寿作品里也不多见,一种未经掩饰而又不屑掩饰的青春豪气扑面而来, 构图上采用山岳般的金字塔式的造型,将一个读经僧人的深沉、博大、睿智以其 简炼、单纯的艺术表现,使人物具有纪念碑式的厚重、伟岸、崇高,这种崇高感 一直延伸到后来的指墨《读经僧》。

潘天寿先生的老同学潘蔼然回忆:“盖先生对于画事,擅取众长,不落窠 臼,加工细描;常用淡墨勾勒,敷上色彩了事。徐悲鸿先生曾对我说过:‘绘画 不拘中西,设色难在调和,阿寿擅用几种极难调和的色彩,大块渲染画面,自有 风格,尤其对于色彩的领会,天资极高;在画人中是不可强求的。’知音之言, 不失为深知此中甘苦者的衡评。” [1]22“常用淡墨勾勒,敷上色彩了事”仿佛就 是指这个阶段,诸如《参禅老人图》《红抱僧人图》等作品。

《钟馗图》(全集第一卷第133页,1926年,纸本设色,133.5cmX65cm, 私人收藏),款识:丙寅端午前五日,画奉寄凡仁兄指正,阿寿时客沪。印章: 阿寿(朱)、天授章(白)。合《潘天寿年谱》,1926年潘天寿编的《中国绘画 史》在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是年冬与俞寄凡、潘伯鹰等发起另筹新华艺术学院 (新华艺专)。《钟馗图》上款寄凡,可判断为俞寄凡(1891年一1968年)。查 李志贤编撰《潘伯鹰年谱》(《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一一潘伯鹰》,上 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1926年无参与新华艺专条,或不是书法名家潘伯鹰( 1905年生,是年21岁)同一 人,待查更为详尽的年谱条目。《钟 馗图》海派吴、王一路,但内容更显 繁密丰富。

《醉醒图》(全集第四卷第326 页,黑白图录,1926年,纸本设色, 59.6cmX30.6cm,私人收藏),款 识:我亦觉来闻风雨,谁能醉后任佯 狂。事大如天醉亦休,此为陆放翁 语,是深得于酒意者。丙寅谷雨节, 三门湾人。印章:阿寿(朱)、鸡形 印、中山民(朱)。《醉醒图》一手 吴昌硕、王一亭的人物画风格,简笔 长款,醉态可人,以为画者也是深得 酒意者。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ou-zuo-ren-wu-yi-duo-bie-zhi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