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返西湖

西迁飘零,全集中没有录入潘天寿这个时期的人物画, 记得吴冠中先生一篇《潘天寿绘画的造型特色》一文中,有 潘天寿先生在昆明看筇竹寺黎广修塑罗汉像的对话,“潘老 师有一点看法,就是认为太巧,不拙。” [1]261这个时期创作的 人物画作品有待发现。

1945年家眷由云和返回杭州,住处已成日军的养马 圈,房子及全部字画、手稿、收藏皆无去向。是年创作的 《佛寿无量》(全集第一卷第255页,1945年,纸本水墨, 80cmX35cm,淮安博物馆藏),款识:佛寿无量。伯璞吾 兄先生属正。乙酉芙蓉开候,心阿兰若住持寿。印章:天 寿(朱)、懒道人(白)、阿寿(朱)。徐伯璞( 1902年一 2003年)蔡铭竹夫妇为潘天寿先生重庆时期好友,抗日战争西迁重庆期间到1940年代,潘天寿先生赠送作品14幅以上,其 中7幅于1984年捐赠淮安博物馆,包括这幅《佛寿无量》。为 潘天寿常见白描勾勒的高僧大德题材。

潘天寿 旧友晤谈图 纸本设色、指墨 90.7cm×40.5cm 1948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濠梁观鱼图》(全集第一卷第314页,1948年,纸本水 墨,指墨,154cmX32cm,潘天寿纪念馆藏),款识:戊子中 秋,大颐寿指墨。印章:潘天寿印(白)、阿寿(朱)、心 阿兰若住持(白)、不入时(朱)。有关潘天寿先生的指墨, 邓白先生早有专论,提到指墨人物《濠梁观鱼图》时:“如 《观鱼图》,在长条幅中,几乎全由一块巨石占满画面,只在 上下留出少量的空间,把一位老人画在石上,俯瞰下面溪里 的游鱼,构图可谓拙得出人意料之外,人物神情、动态、须 眉、衣褶,全用拙的线条组成,不刚而刚,不柔而柔,自得其 乐。其下只有一尾游鱼和三条鱼苗,可知作者不是写鱼乐,而 是写观鱼之乐,拙中藏巧,拙巧兼备,使人寻味无穷。他有不 少指画都是以拙取胜的,人物如《达摩》《铁拐李》《寒窗 图》。” [2]92指墨《濠梁观鱼图》画面处理,标志潘天寿先生 “实中求虚”艺术语言在人、山、花各个门类中娴熟运用。

《旧友晤谈图》(全集第一卷第334页,1948年,纸本设 色,指墨,90.7cmX40.5cm,潘天寿纪念馆藏),款识:好 友久离别,晤言倍觉欢。青峰昨夜雨,花紫隔林峦。世乱人 多隐,天高春尚寒。此来应少住,剪韭共加餐。戊子木樨馨 里,作此自课。大颐寿者指墨。印章:潘天寿印(白)、阿寿 (朱)、寿者相(白)。又是一张潘天寿指墨人物画的代表 作品。两人物一胖一瘦,造型对比夸张,在巨石焦林下品茗对 坐,主题为乱世好友相逢难得的场面。作者在1944年曾画同题 山水[8],画面古松、瓦屋、竹林、蕉丛、篱笆,茅屋窗里俩友 晤谈,人物仅点题,四年后作同题指墨人物,或谓借题抒怀。

《行乞图》(全集第一卷第336页,1948年,纸本设色, 118cmX33.8cm,潘天寿纪念馆藏),款识:科头曲背衣滥 褛,矍闪神留饥眉宇,曰歌曰歌声昂低,一棒街深(深街) 踽踽。心上心下仇人头,酒酣耳热天(风)起。阖阊死后谁 知音,日暮箫声遍吴市。“深街”误“街深”,“天”下脱 “风”字。戊子中秋节天气清朗,作此遣兴。心阿兰若住持 寿者于西子湖。印章:潘天寿(白)、阿寿(朱)、不入时 (朱)、强其骨(白)、寿康宁(朱)。潘天寿先生应该多次 画《行乞图》,全集中见1924年、1929年和这一幅1948年第三 幅,题画诗字句稍有改动,第一幅“刃白”词更见侠胆寒气, 虽说画战国时伍子胥,但画面仍然是速写笔调的现实人物,前 后两张站立前行,中间一张坐地乞食,前两张书法长款还是吴 昌硕的笔意,后一张已明显是潘天寿自己的风格。

潘天寿 读经僧图 纸本设色、指墨 68cm×136cm 1948年 中国美术馆

《读经僧图》(全集第一卷第346页,1948年,纸本设 色、指墨,68cmX136cm,中国美术馆藏),款识:戊子中 秋,寿指墨。印章:潘天寿印(白)、心阿兰若住持(朱)。 从早年“一身烦恼中写此秃头”的《秃头僧图》到这幅《读经 僧图》,几乎成就了潘天寿人物画创作的轨迹,仿佛图说其 修,潘天寿先生多次以佛门清修来比喻绘画艺术的精进,“其 功力全从蒲团中来”[9],童中焘先生说:“1922年的《秃头僧 图》和1948年的《读经僧图》,虽然构图相似,但两者境界截 然不同,前者为心烦意乱,后者已心如止水。” [10]虽然是传统 题材的“读经僧”,但指墨人物和构图近景局部的处理方式,都超出常人所思,与潘天寿先生山水花鸟险峻奇拔的构图 处理相呼应。前辈理论家华夏先生亦有较为深入的阐述[1]317-321。吴冠中先生更誉为“天地洪荒一泰山”⑴262,李霖灿 《潘天寿老师与我》一文里:“潘天寿老师是经过多少次惨 淡经营魂思梦想,才得到这座禅宗祖师的高古清奇之像,而 且正在洞彻人间真理的刹那片刻。是人像么?思想融入了永 恒,人亦与永恒合而为一。目光凝然,已照沏六尘,截断众 流,不复采取什么面壁苇航断臂以骇世俗:一切技巧都是第 二位,潘老师直取‘白描’以指墨画洞达此情,故能一画写 成,千古宾服。”多少年后这位潘天寿先生的旧部忆写寿师 时,只有更文学化的语言才能抵达形而上的境界。[1]72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