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艺人潘志慎两年前获得“民间工艺大师”,“苏派砖雕石刻艺术传人”。志慎出生在苏州东山,是“潘盛记石作”的传人。早年因修复东山雕花楼砖雕门楼,修破残如故而蜚声江南。他石上走刀数十年,留下过许多砖雕石刻的精品。如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南壁大幅石刻——鲁迅先生手书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苏州新区中学的《二十四孝图》、AEPC财长会议苏州场馆内的《童子嬉戏图》等等,均出自他的“刀”下。

潘志慎的新作石刻《清明上河图》堪称力作宏著。整体石刻长14米,高41厘米,以色泽浅绿、质地细腻的“江西绿石”为材料,施以精细的浅浮雕,将北宋京城汴梁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跃然石上。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根据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自然风景、京郊建筑和民生万象创作的历史风情长卷。此画具有极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明四家”之一的苏州大画家仇英,曾有临本。清代宫廷画院陈枚等画师参照历史文献,采用“界划”方式,铺陈构陈构图而成的监本,也成为乾隆御览之宝,成为不可多得的惊世之作,该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数年前,潘志慎从台湾的一位朋友处觅得此画的印行手卷,顿生了将画刻于石上的念头。从构思、采办石料,精心镌凿,历经数个寒暑,终将这幅名画刻成于石上。

潘志慎的这幅石雕作品,不是简单的线刻,而采用立体浮雕的形式,河流、桥梁、船只错落有致,汴河两岸树木葱茏,街道上车马成群,行人络绎,路旁商家酒肆林林总总,汴京城池、宫阙、殿宇气势恢宏……石雕而成的画卷比纸本画显得更厚重,更具立体感。这件石刻中有人物数千,小的如米粒,大的也仅一两厘米,但个个开相,形神兼备。男女老幼、三教九流,各具其态、栩栩如生。这么多的人物一刀不能刻错、刻坏,这雕工要何等的精心细致。要使石刻画卷不失名画的原意;要以浮雕的形式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没有扎实雄厚的功力,是绝对不敢轻易为之的。

现在的人浮躁、急功近利的比较多,当问及志慎兄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时间,用那么多心思去搞这幅作品时,他笑着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趁着自己精力还充沛,眼力还好,想做一件自己一辈子都值得自豪的事。”志慎兄平淡的语话里,我看到了他执着的追求,愿他在艺术的春天里,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留下更多的艺术瑰宝。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