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叔文的传世作品《柳汀聚禽图》(见右图)为纸本,设色,纵130厘米,横67.7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在入藏辽宁省博物馆之前,此作曾被清代的陈舒、刘恕、陆心源、陆树声等人收藏。画面左上方有“丰城夏氏叔文”朱文印一方,无款。诗塘上有清代陈舒的题诗。原画可能是一堂屏幅,我们现欣赏的画面为其中一部分。

  春历来是画家和诗人喜爱表现的题材。在众多的传世绘画作品中,此题材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最早,以郭熙的《早春图》最负盛名。与这两幅作品不同的是,《柳汀聚禽图》中,画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描绘、歌咏大自然之美:寒冷寂静的冬天已经过去,万物在和煦的春风下渐渐展露出勃勃生机。杨柳河畔,有一对鸭子在水中欢快地游动、鸣叫,似在向人们叫嚷:“春天来了,我感觉到了!”岸边有喜鹊、山雉、绶带、翠鸟等13对飞禽。它们是画中的主角,或飞翔、或觅食、或栖于枝头,神态各异、生动活泼,打破了画面的静谧。背景是垂柳、河畔,垂柳袅袅、溪水荡漾,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和遐想。

  作品采用三段式构图,画了湖石、垂柳、远汀、飞禽。前景的坡岸占据了画面三分之一以上的地方,是画面的主体部分,为“实”;河水、远汀和大面积的留白为“虚”。画家以虚衬实,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岸边有四五株粗壮的柳树。画家画柳树沿用了宋代李唐、马远等人的画法。柳树用笔劲挺,树干皴染结合,刻画逼真、雅致,富有古韵。树枝用劲健、利落的浓密线条写出,并缀以散落的“胡椒点”来表现早春时节树枝的嫩芽。一棵弯曲的柳树斜倒在河中,其中一部分树干没入水中,然后又斜出水面,整个树干呈卧倒的“S”形。这株柳树造型奇特,打破了画面的“平”。柳树的枝丫间分散地停着几对禽鸟。画家用传统勾勒、晕染的手法描绘它们,即先用淡墨勾勒,后以淡色层层罩染,用笔工整,设色妍丽。此作类似黄筌的画风,但仍保留了南宋花鸟画细腻、优美的风格。柳树下耸立着一块湖石,用笔方硬、粗放,皴染并用。

  要把这么多禽鸟安排在同一幅画中,既不能太迫塞,也不能太分散,真是一项“大工程”。为此,夏叔文在《柳汀聚禽图》中除了将开阔的山水作为背景外,还用了其他的一些表现手法。如他利用近实远虚的表现手法,对近处石上伫立的绶带进行了细致刻画;而对远处汀岸上的禽鸟,则仅刻画了外形,其余的一笔带过。还有,被柳枝遮挡的禽鸟描绘得十分简略,而未被遮挡的则处理得十分细致;禽鸟的嘴、眼、爪处理得较实,而其他部分则处理得较虚。画家还用了藏与露的表现手法。此手法能够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画中有画、画外有画的效果。画中飞禽或张嘴鸣叫、或低头啄食、或相互私语,活泼自然,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动静搭配和谐,体现了作者高明的立意。

  画中,汀岸用晕染渐变法绘出。远景汀岸用赭石罩染,前部染得较重,到地平线,颜色渐渐变淡,有实有虚,自然生动。岸边水草随风摇曳,使画面有一种律动感。而石边的春草,则用浓淡不同的“介字点”绘出,拉开了彼此的空间。由于作品描绘的是初春景象,且柳树刚刚发芽,所以画家用了“胡椒点”描绘柳芽,并罩以石绿和石青色。此外,树下与岸边也分布着一些墨点,这表现的是刚刚长出来的春草。清代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曾说:“春景欲其明媚。凡草坡、树梢,须极鲜妍;而他处,尤黯淡,欲以显之。故作春景,不可多施嫩绿之色。”夏氏仅在柳枝上罩以石绿与石青色,对其他物象多罩以赭石色。从设色的技法上看,此画基本达到了以色助墨、以墨显色、色中有墨、墨中有色的效果。

  画面的中景主要表现的是从上方倾泻而下的春水。春水以留白法为主,仅在关键的地方勾画几道波纹,以打破画面的“平”、“板”。远景是一抹淡淡的远山丛林,烟岚笼罩,若隐若现。画面上,两只飞翔的鸟儿正欲寻找落脚之处。虽是远景,但画家表现时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为区别于前景用笔的工整、设色的浓重,画家采用淡墨大写意的方法将远景几笔带过,刻画得十分简练、概括、准确。也正是这几笔,加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

  《柳汀聚禽图》的风格接近于院体派的严谨工整和妍丽生动。当然,为了迎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口味,夏叔文也借鉴了文人画散淡雅致的审美取向。他把花鸟画置于真实的自然山水中,使画意更加开阔。

  夏叔文的生平已不可考,我们只知道他是丰城(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人,擅画花鸟,所画飞禽用笔工整、设色妍丽,颇有生意。从《柳汀聚禽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叔文是一位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和写生的画家。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