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中悲剧美之探究 中国书法艺术中悲剧美之探究——以颜真卿《祭侄文稿》为例摘 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代文人通过线条的美感展现不同的艺术美。本文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例,从文本、书写技法、审美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悲剧美... 画里画外 2025-10-24 09:22 0 44
从边缘到中心丨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四山摩崖刻经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诗帖》无疑是书法史中最知名的作品,它们之所以闻名遐 迩,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书写者的影响力巨大。与此不同的是,四山摩崖刻经的名声却和它们的 作者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四山摩崖刻... 书画史论 2025-10-09 09:31 0 153
《祭侄文稿》中的“有意识”与“无意识” 一、《祭侄文稿》的“涂抹”:集体无意识的艺术阐发 王一川在《大学美学》中言:“荣格把艺术作品区分为心理性和幻觉性,一下子就判别了伟 大作品的分野。后者是从整个人类心灵深处召唤出来的,它与... 书画广角 2025-10-08 15:02 0 87
翰墨祭忠魂 激情写丹青·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不仅是我国历史上 忠义两全、战功卓著的军事家, 而且是自成一体、流芳百世的书 法家。他的楷书《大麻姑仙坛记》、 《多宝塔感应碑》、《颜家庙碑》等帖, 和行书《祭侄文稿》、《刘中使帖》、 《争... 书画天地 2025-10-03 11:32 0 92
祭侄文稿 悲怆奏鸣曲的第三乐章 摘 要:《祭侄文稿》与《悲怆奏鸣曲》是两部跨时代、跨 文化的经典名作,探究二者相似的情感特征和相似的艺术表 现手法,促进艺术创作从跨学科、跨文化领域找到灵感。颜 真卿作为盛中唐时期浪漫主义的核心书家,其代... 书画史论 2025-01-04 12:57 0 627
明颜书《争座位帖》拓本 《争座位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 的书信手稿。传有7纸,约64行。信中直言指谪郭英乂在两次隆重的集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抬高宦官的座 次,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此帖为草稿,书者忠义愤发,... 书画史论 2017-12-11 13:12 0 8147
读《兰亭序》想到的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书圣”王羲之只用了这八个字,就明白无误地概括了兰亭修禊者谢安、孙绰等老、中、青三代41人的基本情况。“贤”,《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德为人之首,古今一理。“咸”,则指... 书画艺术 2017-08-31 10:08 0 3067
颜真卿书法源自于哪般?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 书画艺术 2017-08-27 21:53 0 4334
书法有没有“内容”? 颜真卿《祭侄文稿》 画诉诸视觉,诗以语言驰骋想象。两者结合,互相生发又互为补益。画与诗的载体如此相异,而绘画与书法,则同是诉诸视觉,所以一当说起“书画同源”便很容易被接受,书法与绘画的融通,已被长期历... 书画广角 2017-08-05 20:31 0 2161
“天下第一行书”之我见 提起《兰亭序》,国人无不津津乐道,真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问到“天下第一行书”为何时,大多数人更是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羲之的《兰亭序》。”由此可见,《兰亭序》对后世之影响是多么深远广大,而其“天下第一行书... 书画广角 2017-07-29 19:15 0 2660
谈书法艺术创作 书法看似是简单的白纸写黑字,实则是书法家人生感悟、艺术天资、艺术语汇以及驾驭毛笔能力的最好检验;而白纸真正为书法家提供了可以尽情表演的舞台和广阔无限的表现空间。 说得通俗一点,书法艺术是书法家用手中的... 书画广角 2017-07-29 14:54 0 2374
书中之“味”(上) “味”时常被用来表述艺术欣赏的一种感觉,如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欣赏一件书法作品,常见的评价便是“很有味道”。这属于一种“模糊语言”的审美判断。如何理解和领略书法作品中的“味”呢?笔者认为,可分成五个层次... 书画赏析 2017-06-17 19:01 0 2171
法帖之祖《淳化阁帖》(之八) 为了强调《阁帖》的主题,我们着重介绍了以“二王”为代表的晋代重要书家。同时,为了比较清晰、完整地描述这一时期的书法嬗变轨迹,也拉杂涉及了一些《阁帖》所未收入的书家或作品。以上种种,我们之所以不愿回避也不厌其烦,... 书画赏析 2017-06-09 21:58 0 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