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丹青新秀迭出,吴中培
“书画之乡”胥口出画家、书家,可谓名不虚传。在成为“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后,胥口的书画创作更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批土生土长或长期寓居在此的中青年画家,多数已成为职业画家并崭露头角...
书画艺术
2017-08-18 20:54
0
2919
清气氤氲满乾坤,王冕
自文人画形成独立的体系后,梅、兰、竹、菊就为许多画家所钟爱,且被誉为“四君子”。就梅而言,先众芳而花,先天下而春,山崖水畔,香飘万里,是历代诗人墨客所吟诵的对象。赏梅有“四贵”之说,即“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
书画艺术
2017-08-18 20:38
0
3941
赏读刘一闻的墨竹作品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深刻的内涵。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不仅为诗人所赞颂,而且也是画家经常表现、称赞的物象。如宋代的文与可、柯九思、苏东坡,元代的倪瓒及清代的蒲华、郑板桥等都是画竹高手。&n...
书画艺术
2017-08-18 14:19
0
2414
书法艺术与国家文化安全
书法是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字、哲学、美学、思想、宗教等元素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宝库。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人的精、气、神。儒家的“致中和”思想、道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书法中均有表现。...
书画艺术
2017-08-18 14:09
0
2351
沈周行书《玉楼春牡丹图题词轴》
明代中期以后,书法逐渐摆脱了“台阁体”的制约,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天下法书归吾吴”。这一转变的标志,即是“吴门书派”的出现。作为“明四家”之一的沈周,从初学沈度一脉而转向师法宋代典...
书画艺术
2017-08-18 13:15
0
2980
人格观照生命凸显,苏轼
翻开中国书法史,不难发现,每个时代的书法皆有其独特的艺术面目,无数弄潮儿站在潮头进行变革创新。而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正是那些紧握历史脉搏、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记的先圣贤哲。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 苏轼为北宋著...
书画艺术
2017-08-18 13:11
0
2672
让源远流长的牙雕艺术传承下去
中国象牙雕刻历史是极其悠久的,从考古资料看,在山东大汶口出土的距今五千多年的文物中就有象牙梳子、镂空的象牙筒,这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象牙工艺品。象牙雕刻作品欣赏 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迹中,发现了一些用...
书画艺术
2017-08-18 11:51
0
4416
中国民间美术传承人张明建
山东临沂的彩印花布艺术是繁盛自农村的实用艺术,相传源于秦汉,历经代代相传,明清、民国时期在临沂地区盛行开来。彩印花布色彩古朴而浓艳,大红大绿中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图案大方并具丰富的寓意内涵,是凝结当地质朴民风...
书画艺术
2017-08-18 11:46
0
2603
聂跃华和她的水彩画《春》
聂跃华的水彩画《春》把读者带入一个色彩交汇的诗的世界,画面上洋溢着的饱满的激情,与其说是源自视觉的张力,毋宁说是艺术家蓬勃的生命活力使然。该作品曾经入选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并受到观众好评。画面上,徘徊在蓝色和...
书画艺术
2017-08-18 11:43
0
1759
浮华与动荡的岁月《子夜》
1986年11月,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授奖大会在北京举行。获奖的百余件作品从题材到创作风格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释放激情、张扬个性的普遍思潮。画家们通过白描、水墨、素描、油画、版画...
书画艺术
2017-08-18 11:40
0
2117
山谷书法钩沉录16(完)
第十五讲“三希堂”所载山谷《伏承帖》为两件手札考世传《三希堂法帖》载有的山谷《伏承帖》为小行书手札,笔者以为这是两件信札,应予分开。今考证如下。宋人尺牍手札一般都有大致习惯的尺寸,通常长度在30至50厘米左右,...
书画技法
2017-08-18 11:19
0
24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