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书画市场造假十大手段 书画作伪自古有之。纵览中国书画史,收藏与作伪始终是相伴相生、形影不离的。书画作伪始自两晋,缘于当时涌现了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的书画名士如王羲之 等人,他们的书画一时成为人们竞相购藏与赏玩的对象,赝品也应运而生... 书画广角 2017-08-08 18:20 0 2066
书画鉴定不能拿“铁证”做学术研究的武器 有时候,书画鉴定就像法庭判定一桩案件一样,铁证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武器,所以在法庭上不管是被告或原告,如果举出对自己有利的铁证,基本上就胜券在握,这叫铁证如山。如果说起书画鉴定中的铁证,不外乎会想到材料、著录、题... 书画广角 2017-08-08 18:17 0 1648
伯劳秋枝 伯劳品种很多,这里画的是灰伯劳。其体型略大于麻雀,性凶猛,以昆虫为食,也捕食小鸟。 这幅画是先画鸟后画枝。鸟的嘴、眼、爪都用重墨画,头颈、背灰色部分用淡中墨(或略加一点花青)画,翅、尾... 书画技法 2017-08-08 18:14 0 1811
丹若的画法 石榴花别称“丹若”,多红色,娇艳异常,亦有黄、白、粉红、玛瑙色等。南朝沈约诗咏:“灵园同佳称,幽山有奇质。停采久弥鲜,含华岂期实。长愿微名隐,无使孤株出。” 步骤1:兼毫笔赭石略调花青蘸墨撇捺花叶,花... 书画技法 2017-08-08 18:05 0 1527
工笔画的用色 色彩是中西绘画艺术共有的基本媒介,原始艺术作品告诉我们,以色造型乃中西绘画的共同起步。但就色彩的作用而言,中西有很大差异。从中国画史画论中可以得知,设色是从属于用笔用墨,倘若笔墨达意,设色几乎是可有可无的。南宋... 书画技法 2017-08-08 18:03 0 1584
浅刻艺术 浅刻,也称阴刻,属竹刻艺术范畴。而竹刻,又称竹雕或刻竹,它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时也是我国工艺美术家族中的一朵奇葩,备受历代艺术家们的追捧。 源远流长 竹刻的历史源远流...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55 0 2682
国画装裱技法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高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54 0 1881
古画揭裱三忌用 ◇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 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51 0 2033
书画装裱的特式—手卷 手卷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亦称“长卷”或“图卷”。它外有“包首”,前有“引首”,中有作品,紧连其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包首”之上贴有“题签”。手卷是书画作品中横幅比较长的形式,一般短的有一两米,...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49 0 3219
落款不可小觑 现在,书法作品的幅式比起魏晋时大,比起明清民国时也大,一直朝着大的方向发展,大到一堵墙,顶到梁上。幅式大,便于倾情,便于挥洒,但也消耗了更多的气力和笔墨,几幅下来已是精神恍惚,颇觉吃力。一个书法家在这样的过程中...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36 0 2129
刘京闻与他的书法创作 作为同窗道友,我对刘京闻的书法创作并不陌生。初次相见,他所赠送的一本薄薄的书法作品集,便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从集子中可见,他擅长行草,行晋人的路径(“二王”气息浓郁);结字用笔中规中矩,但透出较高的才气。&nbs...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19 0 2033
李广瑞及其书法印象 “认识”李广瑞先生,最初还是在报刊上。二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未见过面。去年6月,我调入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后不久,办公室通知我说,市政协副主席、书法家李广瑞要来馆里考察,让我接待。见面的机缘终于到了。此后,在馆...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13 0 5730
王穀祥行书《赠绍谷诗》 在文徵明的众多追随者中,王穀祥是让人陌生的一个。 王穀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穀祥为嘉靖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后辞官归家,屡召不出。中年之后,王穀祥便不肯执笔,故...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09 0 2433
如何提高当代草书的创作水平 草书本来是汉字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快速写法。随着书写的不断演进、发展,草书凸显出越来越强的艺术性、可赏性。而且,其因寓情随性、书写洒脱灵动而获得了众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然而,千百年来,草书大家却寥若晨星、屈...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05 0 1869
几多“绝活”变“绝唱” 潮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主流派。潮绣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赛会、1923年的伦敦万国赛会上均夺得金奖;在清代举办的全国工艺美术赛会上,唯有... 书画广角 2017-08-08 16:02 0 1990
疾者如脱徐者如待 蔡羽草书《书说卷》(上图为作品局部)为纸本,纵24.8厘米,横273.2厘米,现藏南京博物院。此卷为作者自抄论书之文,书法与书论俱佳。 蔡羽传世作品仅有几件,故而每一件都倍显珍贵。就目前所知,除了这件... 书画广角 2017-08-08 15:56 0 10583
非刀非笔亦刀亦笔 子承父业、门里出身又颇有建树的明代书法篆刻家文彭,是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徵明的长子。在特殊的人文环境熏陶下,文彭以卓越的思想、超常的努力、不懈的追求,在中国书法篆刻史上异军突起,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 书画广角 2017-08-08 15:51 0 2534
怎样临习吴昌硕《石鼓文》14 第十四讲 吴昌硕篆书极具金石味,最大特点是率意,但率意不是随意而为,也不是唾手可得,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1、“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勤奋。图七十为25岁临作,图七十一为46岁所作,图七十二为65岁所作,... 书画技法 2017-08-08 14:23 0 2788
怎样临习吴昌硕《石鼓文》13 第十三讲 吴昌硕独特的《石鼓文》风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经历了一个不断磨砺、吸收、锻造和升华的过程。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家为主,百家为辅”。除对《石鼓文》精研外,吴昌硕还吸收了相当多其它篆书的精华,如图六十五临... 书画技法 2017-08-08 14:17 0 3117
怎样临习吴昌硕《石鼓文》12 第十二讲 吴昌硕对《石鼓文》学习临摹倾注了毕生心血。他常用多种形式来书写《石鼓文》,创临结合,似临似写,非临非写,通过各种形式的应用,对《石鼓文》烂熟于胸。图六十二的对联作品,是吴昌硕创作的最主要形式。《石鼓文... 书画技法 2017-08-08 14:12 0 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