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

李叔同——弘一大师,他曾经在多种艺术门类中显露出过人的才华,留下过不朽的痕迹。出家以后,他放弃了除书法以外的诸多技艺修为,像在佛学上一门深入律学一样,艺术上则一门深入书法。而且,与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理念、修为、境...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18 0 4162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阮性山仅着字数行,称其擅设色花卉,尤擅梅竹,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年病聋,忘世绝俗,专心绘事。著有《近代浙江画人录》、《杭州风俗志》、《阮性山画梅册》、《木石居诗集》等。然而,阮性山登上艺坛的最...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07 0 5001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开放性研究潘天寿学派

2006年我完成了一个浙江省规划课题:《潘天寿学术思想研究》,结论部分有三个“形成”,认为潘天寿已“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形成了一个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派”。12年前讲潘天寿学派,算是一个前奏。去年文化部在京举...
书画艺术 2018-11-02 23:21 0 4385
开放性研究潘天寿学派

我与谭建丞先生三事

书画之道,如行夜路,既参路标,更参路灯。摸黑往往走错,及至发觉,浪费时日。自己摸索固然要得,但有名师指导更为要紧。 所谓名师,既有实践,又有经验。在实践上有高超的成就,在经验上有超常的见解。讨教名师十...
书画艺术 2018-10-30 21:30 0 2186
我与谭建丞先生三事

画说“钱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诗人苏东坡这样赞叹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一线潮”“汇合潮”“回头潮”等不同...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8 0 4641
画说“钱江潮”

赵林印苑女杰

也许操刀需要手劲与腕力,历史上从事篆刻的女艺人极少。据周亮工《印人传》记载,明末清初的韩约素是最早以女篆刻家身份载入史册的。与男性印作的刀法猛利,气势恢宏相比较,女性在印学的审美取向中则更多一些秀丽婉约的风致,...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3 0 3821
赵林印苑女杰

怀念陶冷月先生

“寿比长松,皎如明月”,这是文坛鸿硕严独鹤先生对陶公的誉辞。开创“新中国国画”的陶冷月先生,1920年在长沙蔡元培演讲中,受到美术创新、集中西古今之长冶为一炉的思想启迪,后又在1926年受到蔡元培多次鼓励和褒奖...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0 0 3485
怀念陶冷月先生

冷柏青的书法也挺好看

“树挪死,人挪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才流动,甚至人种繁衍,都是“远亲”、“远交”才显现优势。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的冷柏青是湖南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前几年,已经在湖南书法...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15 0 2533
冷柏青的书法也挺好看

书印文章三不误

有意无意之间,1970年出生在温州楠溪江畔的戴家妙得山川灵秀之气,凭借自己的专注劳作,成为了中国美院副教授兼书法理论教研室主任、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12 0 3546
书印文章三不误

张石园是一个多面手

张石园出生于江苏常州城近郊的一个富裕家庭,到启蒙年龄即被送入本村的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私塾所教皆能背诵,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能问一而答十。读完私塾也才14岁,张石园却已经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了。某次随父...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09 0 2804
张石园是一个多面手

桃李天下的冯建吴

冯建吴祖父辈崇尚诗书,工琴棋书画,儒雅家风一直延续不断。冯建吴5岁时正式进入私塾发蒙,师从仁寿最著名的尹伯庄和胡伯伟两位先生。冯建吴天性聪慧,记忆力过人,学业成效显著,深得先生好感。10岁左右,他的诗文技艺猛增...
书画艺术 2018-10-19 21:56 0 3296
桃李天下的冯建吴

六十年代书法家管窥

在一段时间以来,以出生年龄段来选择书法家策展成为一种手段,这有什么意义呢?可以让我们聚焦于在某一时间段里出生的艺术家的成长轨迹以及现代所表现出来的美学价值等等。中国现代书法发展至今约有40年,而上世纪60年代出...
书画艺术 2018-10-18 23:03 0 2819
六十年代书法家管窥

颜真卿 盛唐书法的中流砥柱

(一)盛唐之音与颜真卿 毋庸置疑,大唐盛世的到来,给华夏民族带来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等等诸领域的全面发展。 政治的昌明和社会的前进发展,自然会带来文化以及艺术的蓬勃发展。此间,因了...
书画艺术 2018-10-18 22:59 0 2474
颜真卿 盛唐书法的中流砥柱

借古开今画家贺天健

贺炳南由祖母养育成人,年少的他似乎对学习诗书画兴趣广泛,这得益于家学涵养。贺炳南八岁学画,先临习父亲留下的画作,但他很快感到资料贫乏。他问这些山水画是怎么画成的,祖母叹了口气说家里没有收藏,他父亲是看了附近真山...
书画艺术 2018-10-18 22:52 0 4047
借古开今画家贺天健

钱君匋爱篆刻

我开始学刻印,还不到20岁。当时我老家屠甸,有两位长者,都是有名的书画家。一位是孙增禄,原名炳荣,号良伯,别署两陂,他的居室名小沧浪馆。祖籍浙江绍兴,自其祖蓝田始从绍兴迁屠甸。父秋圃。三代都是中医外科名手,病家...
书画艺术 2018-10-18 22:38 0 3095
钱君匋爱篆刻

李苦禅的苦与乐

李英杰生于山东省高唐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李家世代务农,大字不识一筐,可李英杰却是眼目聪慧。有着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高唐,处处充盈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草台班子唱的大戏,关公庙里艺人在粉墙上描绘的壁画,造...
书画艺术 2018-10-16 22:33 0 4136
李苦禅的苦与乐

金山大隐伏文彦

我与伏文彦先生相识十分偶然。新世纪初,我应邀赴美旅行,在旧金山的一位亲戚家中,获悉上海有位大风堂的门人,移居在这里。我忙问是谁?答曰是位老画家,名叫伏文彦。这个名字好熟呀,记得上世纪80年代,张大千在台北逝世,...
书画艺术 2018-10-16 22:22 0 2755
金山大隐伏文彦

古时文人的娴雅

不落畦径,谓之士气,不入时趋,谓之逸格。 清人施清《芸窗雅事》列举了古代文人的廿一种雅事:“溪下操琴。听松涛鸟韵。法名人书片。调鹤。临十七帖数行。矶头把钓。水边林下得佳句。与英雄评较古今人物。试泉茶。...
书画艺术 2018-10-16 22:11 0 3520
古时文人的娴雅

元祐文人与无心散卓笔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相当于今天的档案馆,还摆着端严的架子。到唐代时,“文房”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杜牧诗“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中的“文房”即是文人书斋,开始有...
书画艺术 2018-10-16 22:07 0 2584
元祐文人与无心散卓笔

书画学习与收藏经历

我们一家三代都在新安江水电站工作。1956年我的父亲听说新安江水电站建设招收民工,他放弃了农委会主任的职务来参加水电站的建设,成为第一代水电站的工人。1975年,我在浙工大宣传部工作,坚持业余写字、画画,我父亲...
书画艺术 2018-10-16 22:00 0 2424
书画学习与收藏经历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