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陆维钊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潘天寿首先上书文化部,极力倡导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设立书法专业,批准同意后又迅速组建阵容强大的书法篆刻教师团队,陆维钊即是其“钦点”的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挖”过来的书法教学主将。 ...
书画艺术 2018-11-05 13:28 0 5118
难忘陆维钊

画家陆俨少的追求

陆俨少出生后即显示出少见的聪慧,未识字时就已喜欢画画。陆家上辈人中没有画画的,南翔镇也是个小地方,没有像样的画家,陆俨少爱画画完全出于天性。好在陆家父母也比较开明,提供条件任他自由发展。 知陆俨少喜欢...
书画艺术 2018-11-05 13:24 0 5323
画家陆俨少的追求

榜书审美摭谈

陈振濂在《书法美学》中提到了书法艺术的抒情性和文学性,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达到和谐的统一才能传达出作品的感情,书法艺术以文字为载体,就更能抒发书家本身情感。边塞征战诗,表现壮美华章;答谢诗表达坦荡和...
书画艺术 2018-11-05 13:21 0 4196
榜书审美摭谈

榜书之难

应该承认,即使在多年的书法热后的今天,还有许多人都不清楚何为榜书。榜书,古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署书即写标题和题名,而擘窠这两个冷僻字就把人带到云里雾里去了。榜书最早的用途是写匾。榜,木片也,所谓榜书就是用...
书画艺术 2018-11-05 12:54 0 8464
榜书之难

榜书的审美与创作技法

书法是有意境的线条造型,任何一件高品位的书法作品,都是以形式美来激励人、教育人。因此,榜书艺术不仅要注重形式美,即对书体结构和书写技巧的整体把握,更要讲究意境美,即对主体的生命构想进行揭示。榜书艺术的审美价值就...
书画艺术 2018-11-05 12:51 0 6946
榜书的审美与创作技法

宝刀不老叶一苇

篆刻是在方寸之中创作的特殊艺术。如何调用文学的内涵,把这方寸之间的篆刻艺术营造成具有诗情画意的大千世界?叶一苇在《诗心造印》一书中作了充分的演绎和注释。他认为写诗须有丰富的内容,才可以概括出精美的形象来。一首精...
书画艺术 2018-11-04 22:20 0 5927
宝刀不老叶一苇

吴湖帆 潘静淑风雅无双

二人于金石校订、丹青挥洒及雅善倚声三而合为一冶,古来盖庶几少矣! 访清汤漱玉、汪远孙所撰《玉台画史》与清厉鹗所撰《玉台书史》及其别录,自虞至清,闺阁耽画,代不乏人。画始于舜妹嫘,堪当画祖。至明画史多有...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46 0 5034
吴湖帆 潘静淑风雅无双

叶浅予笔下的中国

我超级喜欢叶浅予,怎么看、什么时候看都喜欢,不论是画家下笔过程中的感觉心性、观看之道,还是其多姿多彩、有滋有味、丰厚得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生命,抑或是图像证史的文献性。 就说那些再普通不过的只用毛笔、铅...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38 0 3699
叶浅予笔下的中国

弘体佛家书

通透而光明的弘一法师是近现代史上中国文艺界一颗最耀眼的“佛珠”,他的传奇人生牵动了文艺宗教的方方面面,是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遁入空门依旧不忘爱国爱人的“完人”。学一样,像一样,精一样,在那个大师群起的时代,弘一...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22 0 4247
弘体佛家书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

李叔同——弘一大师,他曾经在多种艺术门类中显露出过人的才华,留下过不朽的痕迹。出家以后,他放弃了除书法以外的诸多技艺修为,像在佛学上一门深入律学一样,艺术上则一门深入书法。而且,与一般意义上的书法理念、修为、境...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18 0 4232
弘一大师书法内涵略探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在中国近代艺术史上,阮性山仅着字数行,称其擅设色花卉,尤擅梅竹,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年病聋,忘世绝俗,专心绘事。著有《近代浙江画人录》、《杭州风俗志》、《阮性山画梅册》、《木石居诗集》等。然而,阮性山登上艺坛的最...
书画艺术 2018-11-03 14:07 0 5085
西泠守护者之阮性山

开放性研究潘天寿学派

2006年我完成了一个浙江省规划课题:《潘天寿学术思想研究》,结论部分有三个“形成”,认为潘天寿已“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形成了一个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派”。12年前讲潘天寿学派,算是一个前奏。去年文化部在京举...
书画艺术 2018-11-02 23:21 0 4444
开放性研究潘天寿学派

我与谭建丞先生三事

书画之道,如行夜路,既参路标,更参路灯。摸黑往往走错,及至发觉,浪费时日。自己摸索固然要得,但有名师指导更为要紧。 所谓名师,既有实践,又有经验。在实践上有高超的成就,在经验上有超常的见解。讨教名师十...
书画艺术 2018-10-30 21:30 0 2247
我与谭建丞先生三事

画说“钱江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北宋诗人苏东坡这样赞叹钱塘江大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一线潮”“汇合潮”“回头潮”等不同...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8 0 4797
画说“钱江潮”

赵林印苑女杰

也许操刀需要手劲与腕力,历史上从事篆刻的女艺人极少。据周亮工《印人传》记载,明末清初的韩约素是最早以女篆刻家身份载入史册的。与男性印作的刀法猛利,气势恢宏相比较,女性在印学的审美取向中则更多一些秀丽婉约的风致,...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3 0 3927
赵林印苑女杰

怀念陶冷月先生

“寿比长松,皎如明月”,这是文坛鸿硕严独鹤先生对陶公的誉辞。开创“新中国国画”的陶冷月先生,1920年在长沙蔡元培演讲中,受到美术创新、集中西古今之长冶为一炉的思想启迪,后又在1926年受到蔡元培多次鼓励和褒奖...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20 0 3618
怀念陶冷月先生

冷柏青的书法也挺好看

“树挪死,人挪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才流动,甚至人种繁衍,都是“远亲”、“远交”才显现优势。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的冷柏青是湖南人,“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前几年,已经在湖南书法...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15 0 2613
冷柏青的书法也挺好看

书印文章三不误

有意无意之间,1970年出生在温州楠溪江畔的戴家妙得山川灵秀之气,凭借自己的专注劳作,成为了中国美院副教授兼书法理论教研室主任、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杭州全形拓非遗保护发展中心副主任。西泠印社副秘书长...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12 0 3670
书印文章三不误

张石园是一个多面手

张石园出生于江苏常州城近郊的一个富裕家庭,到启蒙年龄即被送入本村的私塾读书。他天资聪颖,私塾所教皆能背诵,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又能问一而答十。读完私塾也才14岁,张石园却已经能写一手好字画一手好画了。某次随父...
书画艺术 2018-10-19 22:09 0 2876
张石园是一个多面手

桃李天下的冯建吴

冯建吴祖父辈崇尚诗书,工琴棋书画,儒雅家风一直延续不断。冯建吴5岁时正式进入私塾发蒙,师从仁寿最著名的尹伯庄和胡伯伟两位先生。冯建吴天性聪慧,记忆力过人,学业成效显著,深得先生好感。10岁左右,他的诗文技艺猛增...
书画艺术 2018-10-19 21:56 0 3387
桃李天下的冯建吴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