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高汤” 弥久余香
孔夫子的《论语》涉及面非常广,包括饮食烹调,“食不厌精”就是名言之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典也从《论语》中来。宋元明清,江南一带已成为文艺复兴重镇,深厚的底蕴让江南文化色彩呈现“高汤”的味道,书法的味觉弥漫在书...
书画艺术
2018-10-06 20:55
0
3202
明清以来《石鼓文》拓本与传承
《石鼓文》为我国石刻文字之祖,为世所重。其体象卓然,殊古异今,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古朴雄浑之气盈然。石鼓共有十件,尺寸不一,高度50至90cm不等,直径约60cm,圆顶平底,其形状略似鼓,故俗称“石鼓”。因...
书画艺术
2018-10-05 21:54
0
2817
《石鼓文音训》的刊刻及影响
北京故宫的宁寿宫,现在已成为“石鼓馆”,馆中除了陈列着“石鼓”原石十件之外,还有一块碑刻,这块碑叫《石鼓文音训》。 《石鼓文音训》刻于元代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五月。由潘迪整理并书丹,碑额为古文...
书画艺术
2018-10-05 21:47
0
2438
留住生命 叶浅予速写谈片
从1947年徐悲鸿先生聘请其进北平艺专任教起,叶浅予先生开始了长达几十个春秋的艺术教育工作。速写不仅是其创作素材和独立艺术,历经摸索,他充分利用速写,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
书画艺术
2018-10-04 22:02
0
3475
读叶浅予先生速写有感
浅予先生进一步说:比如京曲风格相近,但实有差别,马连良和周信芳做派又各有不同,一举手一投足,各异其趣,如果不懂得这之间的分寸差别,便画不出各自独有的风采和情趣。 巧了!初八那天我理书时,不知怎地见到上...
书画艺术
2018-10-04 22:00
0
3030
钟以敬浙派承前启后者
西泠印社之名已有横匾竖牌,尚缺摩崖刻石。钟以敬沉默片刻,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了“西泠印社”四个小篆大字。吴潜乃刻碑高手,随后即取铁锤钢钎将其凿制成刻石作品。 钟以敬出生于一个儒商家庭,广有资产,在优裕的环...
书画艺术
2018-10-04 21:54
0
2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