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舒适老梅情怀

梅舒适视吴昌硕的书法篆刻艺术为圭臬,但他自己的创作中却了无缶翁的痕迹。在全面研习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后,梅舒适开始了创新的探索。他的实践维系起日本传统书法——现代书法——前卫书法,成为书法传承中的纽带人物。&n...
书画艺术 2018-10-08 21:41 0 5018
梅舒适老梅情怀

长毋相忘

在海上收藏家风石的家中,见到了一批汉简。它们孤独地浸泡于水中,身世浮沉。灯下谛视,上面的文字多不相识,却错落有致而偃仰生姿,个个带着书写那一刻的温度和情绪,诉说着眉目漫漶的故人与故事。 若干年前,在塔...
书画艺术 2018-10-08 21:34 0 2622
长毋相忘

在探索中前行

美术教师的职场,涉及到学校级别、工作压力、收入待遇、师生关系、评奖评优、职业认同等多方面,因情况不同,碰到的问题也就各不相同。比如,普通学校的教师遇到重点学校的同行,身份就有点失落。再如,同行的水平高,自己就多...
书画艺术 2018-10-07 19:57 0 2925
在探索中前行

篆刻守护者小林斗盦

1997年,吴昌硕亲刻“西泠印社中人”印章出现于上海的拍卖会上。经十数轮竞价,此印最终被一位神秘的竞拍者以高价购得。事后方知,那竞拍者只是受托人,委托者乃小林斗盦。2003年,西泠印社迎来了百年华诞。小林斗盦亲...
书画艺术 2018-10-07 19:47 0 3437
篆刻守护者小林斗盦

一蓑烟雨任平生

张公名一麐(1868-1943),字仲仁,号公绂,别署民佣、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仲老卷列经济特科第一,终中式第二名以知县补用,入北...
书画艺术 2018-10-07 19:43 0 3460
一蓑烟雨任平生

楹联的审美趣味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诗就记载了贴春联的民俗。相传可远溯到轩辕黄帝。 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楹帖”、或称“联语”,以上下两联相对而得名。在桃符上题...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50 0 2408
楹联的审美趣味

既安妥 又生动

对联创作也最难。难就难在不易生动。比如在安妥中能不能寓奇造险,那奇与险又不能显露在外一目了然;又比如在安妥中能不能营造出宏阔的气象,这实在是考验书家以少胜多能力的试金之石。 对联创作最容易。将10或1...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47 0 1880
既安妥 又生动

对联的形制

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历代对联作品,不少都镌刻在古建筑物和风景名胜区,所以,对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环境艺术,在很大的范围内与建筑有着互补的关系。对联依附于建筑,同时也提升建筑物的文化品位。刘一闻 对联 ...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44 0 2247
对联的形制

趣谈我的对联书法

我几十年在地方从事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余暇的一个趣味,则是对联与书法。因为常年下乡,在进贤山水田园间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和众多中国传统村落里走来走去,不时会发现一些素材,或说与师友,或自己揣摩,整理出对联来,...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40 0 4479
趣谈我的对联书法

大潇洒者唐云

学养、理想、人格构成了唐云艺术创作的三大支柱。唐云的丰富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无师自通的禀赋,使他成为一个大画家。其平民化的艺术理想,使他的艺术始终保持着入世、创新和热情。而他的磁性人格,则使他的艺术如醇酒般...
书画艺术 2018-10-06 21:28 0 3631
大潇洒者唐云

书法“高汤” 弥久余香

孔夫子的《论语》涉及面非常广,包括饮食烹调,“食不厌精”就是名言之一,“脍炙人口”的成语出典也从《论语》中来。宋元明清,江南一带已成为文艺复兴重镇,深厚的底蕴让江南文化色彩呈现“高汤”的味道,书法的味觉弥漫在书...
书画艺术 2018-10-06 20:55 0 3202
书法“高汤” 弥久余香

以物写我

法以写道,物以写我,此识画之入门法,识者不屑描绘区区草木物像之形似,而写心中之大自在。若此方可近逸。 逸品 画分能、妙、神、逸四品。能者应物象形而已;妙者能在处理上着力,故谓妙;若能写出对象...
书画艺术 2018-10-05 23:03 0 2562
以物写我

访书法家洪厚甜

记者:洪老师,您好!您觉得书法是什么? 洪厚甜:书法就是一种文化的形态,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文化,它始终要有一种形态来承载、来表现,实际上书法就是承载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书法是这样,文学也是这...
书画艺术 2018-10-05 22:44 0 5825
访书法家洪厚甜

苍劲中姿媚跃出

盘点近二三十年的整个书坛,洪厚甜先生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绕过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凭借魏碑风格的书法作品,斩获了一项又一项全国性大奖。其所作楷书质朴流美,气势雄强,颇具感染力,也给书界中人留下深...
书画艺术 2018-10-05 22:31 0 3246
苍劲中姿媚跃出

明清以来《石鼓文》拓本与传承

《石鼓文》为我国石刻文字之祖,为世所重。其体象卓然,殊古异今,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古朴雄浑之气盈然。石鼓共有十件,尺寸不一,高度50至90cm不等,直径约60cm,圆顶平底,其形状略似鼓,故俗称“石鼓”。因...
书画艺术 2018-10-05 21:54 0 2817
明清以来《石鼓文》拓本与传承

《石鼓文音训》的刊刻及影响

北京故宫的宁寿宫,现在已成为“石鼓馆”,馆中除了陈列着“石鼓”原石十件之外,还有一块碑刻,这块碑叫《石鼓文音训》。 《石鼓文音训》刻于元代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五月。由潘迪整理并书丹,碑额为古文...
书画艺术 2018-10-05 21:47 0 2438
《石鼓文音训》的刊刻及影响

留住生命 叶浅予速写谈片

从1947年徐悲鸿先生聘请其进北平艺专任教起,叶浅予先生开始了长达几十个春秋的艺术教育工作。速写不仅是其创作素材和独立艺术,历经摸索,他充分利用速写,创立了“传统、生活、创造”三位一体及“临摹、写生、创作”三结...
书画艺术 2018-10-04 22:02 0 3475
留住生命 叶浅予速写谈片

读叶浅予先生速写有感

浅予先生进一步说:比如京曲风格相近,但实有差别,马连良和周信芳做派又各有不同,一举手一投足,各异其趣,如果不懂得这之间的分寸差别,便画不出各自独有的风采和情趣。 巧了!初八那天我理书时,不知怎地见到上...
书画艺术 2018-10-04 22:00 0 3030
读叶浅予先生速写有感

钟以敬浙派承前启后者

西泠印社之名已有横匾竖牌,尚缺摩崖刻石。钟以敬沉默片刻,提笔在石壁上题写了“西泠印社”四个小篆大字。吴潜乃刻碑高手,随后即取铁锤钢钎将其凿制成刻石作品。 钟以敬出生于一个儒商家庭,广有资产,在优裕的环...
书画艺术 2018-10-04 21:54 0 2671
钟以敬浙派承前启后者

一代名师——陆抑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陆老一百一十周年诞辰之际,综观其艺术成就及创造精神,我认为程十发先生称他“是自恽南田以后三百年来兼工带写和没骨法开宗立派第一人”是很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对陆抑非先生的定位,...
书画艺术 2018-10-04 21:47 0 2573
一代名师——陆抑非
shuhuayishu

shuhuayi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