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巍 《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评价其“于每代之前,皆先撰彼代绘 画概述一篇,说明当时社会背景,略述源流演进之缘故”。 沈子丞另有《图画的鉴赏》(中华书局1948年出版)一书, 从东西艺术比较视野出发,积极回应了郑午昌《中国美术 史》(中华书局1935年出版)提出的观点。 沈子丞上海早期的艺术活动多见于报端。

沈子丞 人物册之六 52cm×45cm 1961年

1926年7月12 日《申报》《丙寅美术社之组织》的消息称:“由上海美术 家蒋润生、余时、沈子丞、徐进等,组织专绘广告画、商标 画、封面画、小说插图画、地图、山水、人物仕女、翎毛花 卉、走兽、古今画品,兼制雕版、铜锌版。”此可从一个侧 面了解沈子丞最初在上海接触的多元文化环境,在一定程度 上也影响了后来的艺术观念。 20世纪20年代,海上书画社团林立、古今书画展览异 常频繁,自然也吸引了沈子丞的目光。1928年4月,曾在上 海美专任英文教师的许士骐(1900年—1993年)发起“中国 古今名画展览会”,除时人作品外,还展出周文矩、巨然、 米芾黄公望赵孟頫文徵明、张路、石涛、华嵒、黄慎 等宋元明清二百余件古画。[6]郑午昌此时已兼任上海美专国 画系教授,沈子丞在郑师引介下,拜访海上书画前辈,与同 龄画人切磋技艺,正如他自己所言,正是“泊来海上,见闻 渐广”(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前言》,世界书局 1943年9月初版)的时代。同年11月由赵半跛(1868年—1934年)和谢公展(1885年—1940年)发起的“秋英会”第一次 展览,沈子丞以改琦(1773年—1828年)人物画风走进公众 视野,被评为“神似改七芗”。

沈子丞 人物册之八 52cm×45cm 1961年

俞剑华(1895年—1979年) 《秋英先参记》一文详细记录了此次盛会,有艺坛前辈曾 熙、黄宾虹、王一亭、吴待秋、钱云鹤、黄蔼农等,亦有中 坚力量如张善孖、钱化佛、丁六阳、许征白、张聿光、王师 子、俞寄凡、郑午昌、马孟容、奚屠格、王陶民、陶冷月等 人参加。沈子丞还结识了年龄相近的张大千(1899年—1983 年)、钱瘦铁(1897年—1967年)、王个簃(1897年—1988 年)、吴青霞(1910年—2008年)等当时的画坛新秀。[7]20世 纪30年代沈子丞广交师友,留下众多雅集合作绘画,也呈现 了当时浓厚的艺术氛围。在雅集同人合作的《蔬果图》郑午 昌题记中,记录了当时彼此唱和的随性与畅快:“一日晓起 戏写黄芽菜一颗,遇子丞来,为补笋两指,以示蔼农,曰: 妙哉!又添三条胡萝卜。辛壶见之曰:是不可不有以衬之, 作药芹两把。于是高悬壁间。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