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崇实力行:力社书画展览会研究

书画艺术网书画广角2025-09-10 11:44320
三、代表画家与观念力社书画展览会征集广泛,不分界 域,会场作品洋洋大观,美不胜收,这是 多数观者的印象。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 盛大展览背后,最卖力的画家是胡藻斌。 因为有丰富的展览经验,从展览筹备到会 场布置或杂务,他几乎亲力亲为,负责了 大部分工作。而他个人出品方面,也是十 分丰富,有二十三幅作品之多,获得社会 美评。综合来看,胡藻斌不仅是...

三、代表画家与观念

力社书画展览会征集广泛,不分界 域,会场作品洋洋大观,美不胜收,这是 多数观者的印象。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场 盛大展览背后,最卖力的画家是胡藻斌。 因为有丰富的展览经验,从展览筹备到会 场布置或杂务,他几乎亲力亲为,负责了 大部分工作。而他个人出品方面,也是十 分丰富,有二十三幅作品之多,获得社会 美评。综合来看,胡藻斌不仅是力社的主 持人,也是力社的灵魂画家。 

胡藻斌(1897—1942),字显声,号 静观楼主,广东顺德人。自幼热爱艺术, 家学渊源。15岁随叔父胡锦清赴日,进入 东京市立美工学校学习西方艺术。回国 后,于广州办画学研究社、美术学校,免费培养美术人才,获社会称颂。后陆续与 张清泉、陈柱亭、周润芝、梁鼎铭等创办 《两粤日报》《越华报》《国华报》《广 东美报》《香花画报》《革命军画报》 等重要刊物。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 出任总政治部艺术股股长。[15]北伐结束 后,他曾服务于南洋英美烟草公司,后 赴伦敦,游历欧洲四十余国,开个人画展 于三十余国,宣扬中国绘画,并注重收集 关于虎的绘画作品。[16]1933年归国后暂 居上海,潜心研究中国画。1936年与海上 艺术家创办力社后,才有了此次展览会的 诞生。 胡藻斌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诗书画印皆能。

他的国画题材擅以动物入 画,狮牛马虎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尤其 画虎,堪与张善孖齐名。除了国画,他对 于西洋画也有深入的研究,其油画劲秀、 水彩画雅洁、粉画艳丽、木炭画奇妙、铅 笔画秀整,散见于中外各报刊,为社会嘉 许。[17]胡藻斌在绘画上非常努力,家中 常存三四百幅作品,仍然每天努力绘制。 在画展出品中,《卧牛》(图6)用笔简 新,色调简朴淡素,准确表现动物的姿态 与神情,营造闲适懒散的情景。《辱国遗 痕》《辽东有鹤不归来》结合现实,以画 寄情思,表现出爱国精神。《万里空寒》 《暮春》《柳阴群翠》等,写花鸟之精 神,气韵生动,满纸书卷气。与张书旂相 比,可谓一华一朴,张书旂以艳雅见长, 胡藻斌以苍劲取胜。

展览宣传中,亦不少 胡藻斌绘虎作品,如《力社画集》《美 术生活》《时代》中均画一只雄健老虎 于奇岩中,或仰或卧,神态各异,栩栩如 生。另有一幅作品《胜乎败乎》(图7) 尤为知名。一是各报刊均刊登此图,画展 评述也对此图称赞有加。比如徐仲年就 十分欣赏此画,将其推荐到法文《上海日 报》发表,还将其名改为“美与力”。二 是此作品参加了多个展览,如广州艺风社 展、南京胡藻斌个展等,且被收录于《藻 斌画集》。这幅作品画的是一只老虎腾跃 空中擒住孔雀的尾部,羽毛纷落的场景。

构图新颖,构思巧妙,命名引人深思。由 孔雀尾脱而虎亦跌落的画面,展现弱者可 怜、胜者亦受伤之意。此画婉而不讽,伤 而不怨,尤见用心。[18]在国家衰弱遭受 侵凌的社会情境中作此画,足以鼓舞中华 民族抗争的勇气。胡藻斌绘虎颇有经验, 在《写虎略谈》[19]中详细阐述了作画的 步骤与画虎的技法与要诀,可见其对于画 虎深有心得。

此文曾得到画虎名家何香 凝、张善孖的推许。又出版《藻斌画虎概 况》,绘虎作品253幅,文字达16万字, 由虎的解剖、绘虎技法谈及中西绘虎法的 比较,无不详尽。[20]说明胡藻斌不但具有深厚的绘画功力,理论方面也有深远的 理解。 汪亚尘曾评胡藻斌“在西洋画上面 下过一番深刻功夫,依西洋画的教养上 来作成的国画,其手法与趣味是他的独 到”[21]。方人定亦评“胡先生精通西洋 画,故能以西洋画写生法出之”[22]。又 因胡藻斌生于岭南地区且饱有革命精神, 许多展评将胡藻斌归为折中派的代表。

实 际上,据他本人的艺术主张,既反对传统 派的中国画,亦反对折中派的中西画,主 张师造化而描写自然,创造中国画的新眉 目,建设中国艺术的新精神。他认为社会 是进化的,艺术也是跟随进化的法则进 行。古人的绘画因作为、思想、社会背景 等显示出与现代不同的旨趣,完全抄袭与 模仿是索然无味的。画的珍贵之处在于保 存绘时的情景、思想、记忆,绘画的珍贵 之处在于独创,所以他追求“人自有人, 我自有我”的表现。[23]

胡藻斌的艺术观 念并没有得到国粹派的同情,画家田桓直 接批评胡藻斌、林介如的作品是间接学 日本栖凤派的画,用西洋画法来画中国画 是犯了重浊的毛病,俗不可耐。而在胡藻 斌的《思想与技术的研究》[24]一文中指 出,他提倡绘画不分国界,吸收各家长处 而发展自己的画法。指出上海艺术界互相 执着于偏见、猜疑,诋毁排除自身派以外 的人物,是不利于中国艺术的发展的。由 此也可以推见胡藻斌组织力社的初衷。 

结语 

力社成立的第二年,抗日战争全面 爆发,社员四散,最终停止了活动。短暂 的活动周期以及文献材料的缺乏使得力社 成为美术史上被忽略的个案。通过分析力 社主持人胡藻斌的作品与艺术观念,反映 出该社有明确的学术追求,其团结艺术界 复兴文化的目标是值得肯定的。 考察力社的艺术活动,可发现力社 书画展览会规模宏大,组织有序,作品精 美,参观者踊跃,轰动中外,在艺术普及 方面功劳卓著。此次展览会作品,既体现 出画家对于艺术创作的努力,也显示了时代艺术的力量,对弘扬中国艺术、振兴国 民精神产生了积极作用。 

注释 

[1]郑逸梅,《郑逸梅选集(第3 卷)》,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 716-717页。 

[2]徐昌酩,《上海美术志》,上海 书画出版社,2004年,第308页。 

[3]刘伟山,《力社前途的展望》, 《艺风》,1936年第5-6期,第89页。 

[4]《力社筹备画展》,《申报》, 1936年7月10日。 

[5]《力社画展期定举行讯》,《时 事新报》,1936年7月29日。 

[6]《力社画展近讯》,《时事新 报》,1936年8月4日。 

[7]《力社画展最后一天》,《时事 新报》,1936年8月22日。 

[8]徐仲年,《贺力社》,《艺风》, 1936年第5-6期,第84-85页。 

[9]刘伟山,《力社前途的展望》, 《时事新报》,1936年8月10日。 

[10]介如,《现代国画的新认识》, 《时事新报》,1936年8月10日。 

[11]侠夫,《力社展览前奏》,《时 事新报》,1936年8月10日。 

[12]子彬,《力社秋季书画展》, 《时事新报》,1936年8月9日。 

[13]竹青,《力社的书画展》,《社会 日报》,1936年8月13日。 

[14]一介,《力社展览会的雕刻》, 《时事新报》,1936年8月18日。 

[15]《胡斌先生画(略历)》,《申 报》,1933年9月28日。 

[16][17]《名画家胡藻斌之生年》, 《时事新报》,1936年8月22日。 

[18][21][22]胡藻斌,《藻斌画集》, 汉文正楷印书局,1937年。 

[19]胡藻斌,《写虎略谈》,《文 华》,1934年第48期,第9-12页。 

[20]《藻斌绘虎》,《艺风》,1935 年第12期,第86页。 

[23]胡藻斌,《写画谈》,《新世 纪》,1935年第1期,第12-13页。 

[24]胡藻斌,《思想与技术的研究》, 图7 胡藻斌 胜乎败乎 《艺风》,1934年第9期,第55页。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ChongShiLiXingLiSheShuHuaZhanLanHuiYanJiu_3.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