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短短的两句话 既点明了中国绘画的两种表现技法——写意(吴道子)与工笔 (李思训),也指出了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背后共同的创作规律 “师造化”“法自然”,这也是胡佩衡绘画创作的重要思想, 追求“古法写生,由写生而创作”。

胡佩衡 潇潇枫叶图 46cm×62cm 1939年

“劲予”实乃胡佩衡学生,姓梁,1911年生(一说1907 年),广东台山人,名从业,号思庵。自小习武,师从太极 大师陈微明。20世纪30年代曾游学京津沪杭,师从胡佩衡。后 又学医,于1938年迁居澳门,1948年移居香港,1985年移居美 国,2003年在美国去世。梁劲予十分重视传统,对老师特别尊 敬,“在港尤不断与师书信、诗词往来及接济”。胡佩衡也经 常为其作画以示回赠,并且为其求画、介绍收藏画作,而这些 画作中不乏胡佩衡至交之作。梁劲予去世之后,陆续有其藏品 面世。以香港苏富比拍卖有限公司为例,2004年春拍,曾拍卖 过梁劲予藏品多件,其中有齐白石《秋艳》(1948年)、《田 舍闲趣》(1953年),胡佩衡《秋江客渡》(1951年)、《万 年寺》(1953年),陈少梅《修竹侍女图》等;2013年秋拍有 胡佩衡《苍山联吟图》(1950年),其中款识:“钟声迷烟 霭,松柏映苍山。

胡佩衡 绝涧穿云 122cm×56cm 1945年

对坐联吟者,幽情寄水湾。庚寅榴月,拟石 谿上人大意以奉劲予先生方家雅鉴。冷庵弟胡佩衡写于燕京春 风大雅之堂早窗。”2014年春拍有徐操《秋庭琴音图》等。 观几幅作品,多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且皆款署“劲 予”,这段时间也是两人书信往来最为频繁的一段时间。齐白 石与胡佩衡两人的关系已成为画坛佳话。胡佩衡不仅十分欣赏 齐白石的艺术,而且还让自己的二儿子胡橐拜其为师,并且为 了积极推动、宣传齐白石艺术,还自费为齐白石出书,在其画 店挂售齐白石绘画,齐白石第一本画册《齐白石画册初集》即 是由胡佩衡为其编辑出版的。陈少梅与胡佩衡不仅同为中国画 学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于1920年5月,由金城、周肇 祥、贺良朴、陈师曾、陈汉第、萧愻、徐宗浩、徐燕荪、吴镜 汀、陶瑢等二十余人发起,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 旨,成员多为北方画家

胡佩衡 瀑如倒海 133cm×75cm 1962年

后随着金城去世,其子金开藩以纪念 父亲之名,集结同门,于1926年成立湖社。中国画学研究会与 湖社最终分道扬镳)成员、湖社画会骨干,且都是金城得意弟 子。1923年,年仅14岁的陈少梅成为金城的入室弟子,颇得金 城赏识,认为其是他众多弟子中“最小的,却是我最得意的, 将来也必会超过我”[1]14,后号升湖。胡佩衡虽然没有正式拜 金城为师,但与金城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1930年,胡 佩衡在《北楼吾师逝世四周(年)志感》诗中写道:“四年 断梦总成尘,每对秋风一怆神。此日明窗净几处,商量笔墨更 何人。”〔《湖社月刊》1930年第34册(第67、68期),第17 页〕金城的侄子金开英先生回忆说:“先伯教了许多弟子…… 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先伯买了一批丈八的宣纸,他给大徒 弟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作稿,他也和他们一起画,交卷后,开了个丈八纸作品展览会,还记得是评了胡佩衡的画为 最好。”[2]且1953年,陈少梅移居北京时还曾暂居胡佩衡处, [1]45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徐操(字燕孙),同为中国画学研 究会成员,与胡佩衡相交甚密。胡佩衡大儿子胡禹築师从徐 操,跟随徐操学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两人同为北京 画院第一批画家,其中徐操为副院长,胡佩衡为院务委员。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