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劲予虽然是胡佩衡学生,但因其1948年就去了香港, 且其主要精力在中医方面,且很少有作品流出,固大家对 其绘画面貌知之甚少。不过其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湖社月 刊》上发表过作品,我们可从其中借以管中窥豹。 《湖社月刊》(1927年11月―1936年3月1日),先后 共出版100册(许志浩《1911-1949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 将其记载为150期,100册。即1至50册为100期,51册至100 册为50期,合起来共150期。但是《湖社月刊》最后一期封 面为第100册,但无论是封面题字——齐白石题“一百期纪 念”,还是内文刊登——刊发了很多百期纪念文章,都是以 100期称之。但比较奇怪的是,在《湖社月刊》发行到第50 册时已用括号标出第99-100期,也发表了金开藩《本刊百号 纪念感言》,但之后从51册开始却又以册名之,可见其编辑 自身也存在问题)。刚创刊时是半月刊,发行到第21期时改为月刊,16开本。
主要介绍金城画学思想,作品以古今名人 书画为主,兼有金石文器、诗词等。目前能从《湖社月刊》 上查到的与梁劲予相关的信息有:1933年第66册刊有“梁劲 予花鸟”一幅,括号内标注“广东台山县画家”,且花鸟题 款较为清晰:“一鸣天下白。辛未初冬,梁劲予写于璧山寺 院。”辛未为1931年。1935年第97册亦有“劲予花鸟”作品 刊登,落款大致为:“辛未初夏,劲予写于璧院。”两幅花 鸟画构图相似,皆于画面右下角以爽利线条勾出石头造型, 略加皴染区分阴阳;石头周围点缀花草,一鸟(或鸡)栖于 石上,画风相近。且两幅作品创作时间——“辛未”(1931 年)、创作地点——“璧山寺院”一致,由此可见,此处的 梁劲予和劲予为同一人,只不过后者省略了姓氏而已。而且 前者在作者名字后面明确标注了其籍贯为“广东台山县”, 与胡佩衡弟子梁劲予籍贯完全吻合,应确为其作品。 比较有意思的是,笔者在搜集梁劲予相关信息时,发现 还存在另一“梁劲予”,且也与湖社渊源深厚,这使一些学 者在研究时难免出现偏差。如梁崎女儿梁霄鸾写的《回忆父 亲梁崎》中写道:“在1931-1936年之间,父亲分别署名为梁 琦(后改为崎)、梁松庵、梁凝云、
梁劲予,所画的花鸟、 山水、扇面等多幅作品,发表在《湖社画刊》上。”[3]张精来、高德钦《梁崎——当代文人画 家》写道:“梁崎最早刊于《湖社 月刊》的作品,有野卉、竹石和翠 鸟并题诗:水边飞去青难辨,竹里 过来色一般,磨吻鹰鹞莫伤害,白 鸥红雁满沙滩。辛未初夏,劲予写 于壁(璧)院,香池仁兄教正。后 来,梁崎以梁松庵、梁凝云、梁琦 等署名,数次在《湖社月刊》发表 作品。”[4]两文皆提道:梁崎以梁 松庵、梁凝云、梁琦、梁劲予等署 名,数次在《湖社月刊》发表作 品。韩石更是在《莫嫌面目浑如 铁 腹内还藏无限酸——梁崎艺术研 究》中提及具体细节:
自1932年至1936年,即梁 崎24岁至28岁的4年间,有多幅 作品发表于《湖社月刊》,最 早的作品完成于1931年,署名劲 予,上绘野卉、竹石及翠鸟,有 诗题云:“水边飞去青难辨,竹 里过来色一般。磨吻鹰鹞莫伤 害,白鸥红雁满沙滩。辛未初 夏,劲予写于璧院,香池仁兄教 正。”……1932年梁崎所绘《山 水》发表于《湖社月刊》第51 期,署名梁松庵。同年所绘《山 水》发表于《湖社月刊》第57 期,署名也是梁松庵。1933年, 梁崎在《湖社月刊》第66期发表 两幅作品,一幅是《山水》,署 名梁松庵;另一幅为《花鸟》, 署名梁劲予。1936年,梁崎有两 幅作品发表于《湖社月刊》第97 期,一幅署名梁劲予,一幅署名 梁凝云。1936年1月梁崎所作的一 幅山水扇面《松风涧响》发表于 《湖社月刊》第98期,这也是梁 崎在《湖社月刊》发表的最后一 幅作品。[5]
梁崎(1909年—1996年), 初名梁琦,字砺平,号职叟,别 署幽州野老、燕山老民、钝根 人,斋名守研庐,河北省交河 人,回族。“ 崎初名岐,字邠 农。后更现名并改字砺平,以示 通过磨砺踏平崎岖之路。”[6]1945 年移居天津。生前系中国美术家 协会会员、天津画院画师、天津 文史研究馆馆员。幼时即显露出绘画天赋,22岁(1931年)时得湖社画会创始人金潜庵赏 识,成为湖社一员,取名“漱湖”。梁崎笔墨功力深厚, 以花鸟名世,特别是其晚年指墨画更是极具特色。梁崎、 梁劲予一北一南,地域不同,按说很难产生交集,但是因 为湖社——一为湖社会员,一为湖社会员胡佩衡弟子,同 时得以在《湖社月刊》上发表作品,但由于民国时期资料 相对匮乏,刊物印刷质量很差,致使后来学者在研究时出 现了偏差,将梁松庵、梁劲予混淆为一人。
仔细检索《湖社月刊》我们发现:1932年第51册(第 101、102期)刊有署名为“梁松厂”的山水画,括号内 标注其为“广州画家”。由于图版较小,且年代久远,只 能略窥其风。是作大致分为三段:近景坡石树木,间有房 子点缀其中;中景高山大石,巍峨耸立;远景墨色晕染山 头,虚实相生,有南宗遗韵。1932年第57册亦刊有“梁松 庵山水”,但此时括号内却标注为“河北画家”,且此幅 山水作品与前幅作品风格差别较大,整体来看较为工整, 构图略显拘谨,山石描绘琐碎,与前者相比笔墨韵味略显 不足。1933年第66册同一页码内刊有“梁松厂山水”“梁 劲予花鸟”各一幅,标注的作者名字不一样,且后者括号 内标注其为“广东台山县画家”,可见梁松厂和梁劲予不 是同一人。且就绘画风格而言,第66册“梁松厂山水”与 第57册刊登的河北画家“梁松庵山水”画风明显一脉相 承。
《湖社月刊》中梁松庵、梁凝云、梁劲予刊登作品详情
可见,存在两个梁松庵,一为广州画家,一为河北画 家。另1935年第97册同一页码内刊有“梁凝云花鸟”“劲 予花鸟”,前者构图简洁,工整细致;后者兼工带写,构 图较为丰满。梁琦8岁临摹作品即为家藏八大山人作品,10 岁时学习指画,之后的花鸟画就目前所见资料来看也多是 大写意画、指墨画,其曾自述花鸟学青藤、八大,故不能 将两者混淆为一人。
虽然《湖社月刊》在作者署名时比较 随意,如所刊登胡佩衡作品、文章有胡衡、胡冷庵、冷庵 等称谓,但均是在不同册数。且吕鹏在《湖社研究》“湖 社画会成员名单及简历”中将“梁琦”“梁劲予”“梁凝 云”列为3个人,分别介绍。其中梁劲予介绍为:“善画花 鸟。”[7]《湖社月刊》1936年第98册刊有“梁琦画山水” (扇面),惜印刷模糊,仅就画面右侧山石描绘肌理来 看,与前面57册、66册刊登梁松庵山水较为一致,应为梁 崎画作。当然后者,无论就构图还是笔墨、意境而言,更显成熟,显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梁崎的山水画语 言日渐成熟。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梁劲予(1907年或1911年—2003 年),以花鸟画见长,注重笔情墨趣。20世纪30年代求学于 胡佩衡,与胡佩衡关系密切,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两人 通信频繁,梁劲予经常为其提供经济援助,胡佩衡为表达 谢意,不仅以自己画作酬谢,且经常向其介绍友人作品,为 其购买友人画作。天津画家梁崎以写意画见长,山水、花鸟 兼善,作为湖社会员,在《湖社月刊》第57、第66、第98册 上,以梁松庵(厂)、梁琦名义发表过山水作品。 (作者单位: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何延喆,何厚今.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4.
[2]郎绍君.博识多能 一代名家——胡佩衡和他的艺术[M]// 胡佩衡.中 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胡佩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
[3]梁霄鸾.回忆父亲梁崎[DB/OL].沧州市第一中学网,2010-06- 17[2024-08-30]
[4]张精来,高德钦.梁崎——当代文人画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 报,2013(2):60.
[5]韩石.莫嫌面目浑如铁 腹内还藏无限酸——梁崎艺术研究[DB/ OL].天津美术网,2016-03-31[2024-08-30]
[6]代林.崎艺惊世 砺笔不平——杰出的回族画家梁崎先生的艺术道路 [J].回族研究,2007(1):130.
[7]吕鹏.湖社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