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根 别署聿翁,江苏苏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直 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书画院特聘书法家。书法作品曾获第五届中 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江苏省文艺大奖·第四届书法奖提名奖等,入 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进京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七 届楹联书法展、第二届平复帖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等,2014年获“江 苏省艺术成果奖”。
一
智慧的中国人,仅仅以简单的工具结合丰富 的手部运动,就能在平面上留下动静、虚实、浓 淡等千变万化的书迹,让基于汉字的书法这一具 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历经数千年而屹立不倒。 然而,在全球互联网的后现代,书写工具的 革命已让多数人对汉字的功能需求再次回到了最 初的、简单的信息捕捉和传递,而无暇顾及美学 上的愉悦与拓展。
王建根 行书团扇 冷朝阳《登灵善寺塔》 34cm×34cm 2023年
当今书家们的可贵,就在于他们摒弃了浮 华、媚俗与舒适,以不可思议的诚实和如如不动 的清明态度,练就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笔墨,使 书法这门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聿翁即为其中之 一,他以自己独具深度的笔墨追寻着书法艺术本 真的内涵和魅力。
二
聿翁,本名王建根,“聿”取“建”的局 部。《说文解字》云:“聿,所以书也。”聿翁 自幼即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他生于苏州,长于 苏州,居于南京,钟灵毓秀的江南风貌和扎实的 中文专业功底形塑了聿翁儒雅的气质、开阔的胸 襟和丰厚的底蕴。 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并未让聿翁在自我精 进之路上有丝毫懈怠,相反,他勤于思索、饱读 诗书,常在书本上勾勾画画、批注,时有别样 的见解。他说,笔墨精良、佳书常伴,是人生的 福祉。他相信“功夫在诗外”的力量,常吟“朝 闻道,夕死可矣”,对“真如之性,即是本心” 心有戚戚焉,又将“道法自然”贯彻自身,儒、 释、道三家的要义浸润了他的血脉,涤荡了他的 心灵。
王建根 行书对联 202cm×35cm×2 2024年
生活中的聿翁亦如他的书法线条般多变, 时而狂放,时而内敛,时而肃穆,时而顽皮,时 而低眉沉思,时而口若悬河……凡此种种,皆源 于他内在本自具足的率真之性。聿翁对自己的书 法有绝对的自信,这或许来源于某种“无我”精 神。他因为瞥见书法艺术的刹那笑颜而决定一生 坚守,阅读着经典,书写着生命,品味着内心深 处最真实的自在与欢喜。
三
聿翁浸淫历朝碑版40载,他的书法内力稳 健,章法错落,自成一体。他师法古人,却并未 被古人吞噬,王羲之的遒美健秀、黄庭坚的流畅 抖擞、米芾的飘逸顿挫,乃至王铎的潇洒恣肆, 赵之谦的厚重奇巧,皆在聿翁的作品中有所映 现。聿翁深知轻浮随意必致降格,顺畅滑腻极易 浅薄,所以在创作时始终拒绝任何油滑耍酷,只 将一颗透明的心灵熔铸在笔端,随墨色游走变幻。
他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极强,古拙却不板滞,灵巧却不柔靡,每 一笔都是锐利与轻盈的精妙平衡,每一笔都在认真沉稳地畅快呼 吸。除坚实的单个字之外,他作品的字与字之间也并非彼此独立分 离,而是保持相互连贯、串通一气,整体上阴阳相合、筋骨毕现, 不失节奏和韵律。
王建根 行书 许顗《彦周诗话》(选录) 32cm×17cm×16 2024年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作品
观聿翁作书,如风樯阵马,漫溢张力与能量,又潜藏着若隐 若现的杀气,即便洪水滔天也无力毁损,即便锋利的刀刃也无法切 割分毫。在这片天地里,时空均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变幻莫测的笔 墨。但这亦非一幅凝固与沉郁的图景,当刀尖入鞘,这片天地随即 可能不再,只留满纸澄明和看客虚妄的眷恋。聿翁的字以静写动、 刚柔并济、收放自如,笔墨间多了几分细腻的情思与自觉的悲悯, 力量中透出自己当下的空性与赤诚。
四
书法之精深在于,这是一门仰仗修为的艺术。伴随着书写活 动的,是符号系统的构建,同时也是心性系统的构建。盛熙明《法 书考》曰:“夫书者,心之迹也。”在作品面前,人的内在无所遁 形,因此选择书法这条路就意味着对自己绝对的诚实——休想欺骗 自我。 聿翁就是这样一位严格自律的人,他的书写并不在表演一种可 能,而是人与书合一,让存在本身成为可能。与某些单靠一时情绪 激昂挥洒的书家不同,聿翁并不刻意制造风格或与虚假空洞的“呻 吟美学”为伍,而是追求一种自性的真实流露,一种接近于道的书 相。
王建根 草书 孟浩然《游凤林寺西岭》 180cm×48cm 2022年 释文:共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溶(容)开远树,春色满 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
在人们通常的认知里,大道至简,而书法艺术则为丰富变化笔 墨线条和空间布白,二者似有某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聿翁经过多 年的修习,体悟出其间殊途同归的气息,以书载道、道艺合一,终 致作品浑然一体,传达出一份禅境与泰然庄严之美。他甚至可能早 已将书法当作一个有灵魂的对象来看待,在抑扬顿挫与气息流转间 体认那本质的呼唤。
一艺之成,天分与人力缺一不可。有人天资聪颖而年少成名, 有人生性愚钝而终大器晚成。我想聿翁更倾向于后者,他用多年来 夜以继日地临帖与创作积累,获得了对书法本身的直觉而明朗的解 悟。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天地大美,也蕴含着自己的本真。
五
佛言“以幻止幻”,于我而言,聿翁的书法仿佛有一种教人 警醒的魔力。他用性灵的书写为自己设立了一道较高的门槛,考验 着观者的心智,为众人展开了一片更广大、更精深的世界,引导人 们时时处处回归本心,更为处在当代嘈杂环境里的书法艺术,觅见 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自我语言,同时亦携带着 千百年来无数古人遥远的回声。
他用笔墨编织多彩的幻梦,在不经 意间便攫取你的目光、撼动你的心灵,那种来自东方韵味的艺术力 量,藏在每一个笔触的深重吐纳里。 一纸清白,万种心痕,聿翁用变幻的墨色书写着灵魂的洁净, 他的笔墨深度缘于内而形于外:功力深而古雅,底蕴厚以隽永,性 情真而感人。我想,当聿翁落下率性自如的一笔时,那流淌的气韵 已经汇聚成了穿越时空的审美和人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