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清 1973年出生于河北广宗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联第十次文代会代表。作品入选第六、第七届中国书法兰 亭奖,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等。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一等奖、第四届中 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二等奖、全国第七届篆刻展优秀奖、河北省第十二届“文艺振兴 奖”、河北省首届文艺突出贡献奖、全国第三届篆书展学术提名、河北省书法家协会 2014年度“书法十佳精英”、河北省“燕赵文化之星”。

我曾对一位篆刻界的朋友戏谑说,你如果与刘永清不熟 悉,很难从他的身材上去与他所治之印产生关联。 

永清的篆刻创作,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征。

一是其刀 感;二是其章法;三是其硕大的印面。 论用刀,永清腕力之强,胜于常人。篆刻之要义,在 刀与石的关系,所谓以刀锋在石上自由施刃,驱刀如笔,大刀阔斧,刀意放纵而不失于鲁莽,于酣畅淋漓中能做到把 豪放与精准的火候掌控得恰到好处。这点,永清胜于常人。 

二是其章法布局多取法先秦古玺,印文用字大小随形,留朱 布白,开合跌宕,经营造险,于自然处时见匠心,耐人回 味,此为章法胜。

三是其印面硕大。篆刻一向被称之为“方 寸之间”的艺术,这是明清以来的印人,取法战国秦汉古印模式的缘故。再加之篆刻艺术长期以来一 直服务于书画艺术,是书画艺术的一个补 充,其附属性也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而 当代印人除了在取法先秦两汉古代经典的 同时,于战国秦汉陶文砖瓦,南北朝、唐 宋官印多有涉趣。

其表达的创作空间,已 经不拘于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已从服务于 书画的附属性创作,走向独立而自由的创 作与表现。加之当代篆刻作品的欣赏与展 陈,已不同程度地从书斋向展厅转换,大 尺寸的印面,在现代展厅中的视觉优势是 显而易见的。 永清的作品经得起展厅中的视觉冲 击,又能放到书斋里来细细品读,这无疑 是他的成功之处。他屡获大奖也是对其创 作的认可。 

可喜的是,读到永清近两年来的新 作,已有了一些新变化。原来的字法与章 法,多是腾跃的体势与圆弧线条为基本构 成,给人以动态的感觉。而在其一批近作 中,更多地融入了秦汉凿印的元素,字法 趋于方折,用刀也较内敛含蓄,印面上增 加了几分古拙与浑厚。 近十几年,当代篆刻创作的主流基 调是复古的。这点,已经不像20世纪之交 的前后十年里的那种焦躁的心态与盲目表 现个性的肤浅。当下篆刻创作的复古之风 是与当下文艺的复古、生活情调的复古息 息相关的。当下篆刻的崇古、复古,是朝 着历史的两个方向延伸取法的:一类是上 溯战国古玺,一类是下延明清流派。

当 下,是一个审美的多元时代。清丁敬有诗 句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 文。”此诗句置于当下,更为精准。我始 终认为,篆刻者,刻治的是篆字。一个印 人不擅长篆书,即便取得了某些成功,也 只是暂时的,其篆刻创作不可能有深度地 持续发展。远且不说,清代至今的篆刻巨 臂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 齐白石无不如此。明何雪渔云:“六书不 能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

妙论! 我想,永清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可 贺,一代翘楚,但这已然成为过去。如何 使自己在篆书的创作上深化,如何在金石 文字学等其他艺术方面综合与积累,才能 使自己的篆刻创作长足进步,行稳致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