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举办的“全国中国画拔尖人才写生创作高端培训”首期班开学前,《人民美术》副主编孙晓然(以下简称“孙”)与山水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丁雪峰(以下简称“丁”)就中国画高研班的教学、创作等问题进行了对话。

 孙:您作为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在中国画培训方面又是资深专家,曾经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的教学,后来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画硕士课程研修班任课。今年您又被聘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画高研班学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并且担任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基地的教学指导。多年来,您一直在做中国画培训、教学的工作,不仅对当前中国画培训方面的情况非常了解,而且在中国画培训工作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高研班的学员在绘画基础、观念及年龄、经历等方面的差别都非常大,您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使每位学员都都能按自己的情况及特点进行发展的?

丁雪峰 绘画作品

 丁:我作为一个教学主持人,首先要对每一位学员负责。学员从外地来到北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材料费少则5万元,多则10万元。学员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学习,如果我们稍有懈怠,就会造成他们的付出得不到收益,所以我不认同以盈利为目的的办学。在学员报到后,我与每一位学员都要谈一次话,详细了解他的文化修养、审美取向、绘画基础及个性特点。在了解学员不同情况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指导他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及努力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清人叶燮在《原诗》中有精确的表述:“以在我之四(才、胆、识、力),衡在物之三(理、事、情),合而为作者之文章。”中国画也是如此。事是客观的存在,理也是客观的,而明理在人,所以有主观的成分。心与物接而生情。三者“衡”之的是作者,就是作者的经验、人格精神。才、胆、识、力就全在自己了。其中“识”是指识见,是人分析问题、判断正误的智慧与能力。所以“识”在才、胆、识、力四者当中最为重要。胸中无识之人,即终日勤于学,也无益。叶燮说:“无识而有胆,则为妄,为鲁莽,为无知;无识而有才,虽议论纵横,思致挥霍,而是非淆乱,黑白颠倒,才反为累矣;无识而有力,则坚僻亡诞之辞,足以误人而惑世,为害甚烈;惟有识则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与胆力,皆确然有以自信。”这就是中国艺术的特点。研究是教学的先导,我非常注重教学研究。在教书育人上,我主张重道轻技。我的教学主张就是启发学员的才思,开拓学员的识见,培养学员的胆气,提升学员的能力。

丁雪峰书法

 我厌弃中国画教学中教师不加分析地将自己的做派强加于学员的做法,我不喜欢画画中任何冬烘式的事情。画画完全是个人的事。作为一个画家,在这个重视职位的社会里,我的处境是孤独的。我之所以有着一个教师的姿态,首先是因为我一向关注青年一代的理想;其次也是因为我尊重对绘画的探索,对其抱有真诚的态度。我曾告诫那些年轻画家,在选择老师时不应选择那些有意推广自己一派画法的那种。如果选择了这样的,你可能会被他的程式习气所束缚,成为这一门派的门下食客。明清之际的金陵画派,除了为首的龚贤,以其沉雄深厚的积墨法建立了独特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其他画家在艺术风格上或较多地因袭前人而独创性不够、或互为相近而独立性不显,没有到达相应的艺术高度,因而对后世的影响也就远不及龚贤了。更有与龚贤同籍昆山的“玉山十三家”,以及“四王”之后的“小四王”、“后四王”,皆因在艺术上不具备独立性而被后人淡忘。人的精神是独立而自由的,精神贯穿一切而存乎个体。脱离个体的精神是心造的幻影,精神必须体现人的个体的主体性内容。中国画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我们生命中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处于同构状态。失去了精神,那所谓中国画,不过是一堆点画瓦砾。中国画的内涵,源于个体精神的丰富性,“统一”是精神个体性的天然杀手。教学中出现的求“统一”、“泛化”的倾向,是非常危险的,这样教学的危险就在于消灭个性。精神生命的质量,决定着中国画创作的品格。

 我相信:画是为着一种民族精神及美好心境而创作的,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它应有的艺术价值。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避免学员模仿当代画家风格的情况。

 孙:您认为现在北京的各种中国画方面的高研班与美术学院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丁:高研班的宗旨是为了培养中国画创作人才,储备中国画创作的后备力量,推进中国画的学术研究,发展美术事业。其培训对象中有中国美协会员、各省市画院画家、大专院校美术系教师及有一定成就的中青年画家,高研班的教学是针对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中青年画家的继续教育。所以高研班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及教师配备上既不同于传统教学,又不同于美术院校的教学。这是总的方面,在具体的教学重点及教学计划方面,各个高研班又有各自的侧重,不可一概而论。

 孙:我曾经有机会和您主持的高研班学习过的许多画家,有过工作或艺术方面的交流,画家们一致认为在您主持的班里学习收获非常大。您在高研班的教学方面有什么主张吗?你们的课程是怎么设置的?

 丁:我主持的高研班重点教育学员在创作中既要研究传统、保持中国绘画特色和中国画的民族特点,又要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崇尚艺术的独创性;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求发展。基于此,我总结以往的经验,经过精心的研究,设置了一套多元互补的教学体系。教学一般分五个单元进行。第一,美术史学习单元。本单元安排在京的著名美术史论家上课。学员们从中国画发展史的角度全面把握中国画发展演变以及流派、风格等整体状况,并通过分析、临摹作品,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更明确了解历代代表性画家的各自特点。第二,形式系统学习单元。本单元通过讲课、临摹、讲座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研究中国绘画体系的结构和中国画论,中国美学及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第三,技法训练单元。本单元以临摹为主进行造型训练,培养学员的笔墨表现能力,解决一系列包括线条意识的训练、笔墨表现力的训练、图式的训练等基本功问题,提高学员的笔墨表现能力和画面构建能力。第四,野外写生与收集素材单元。本单元组织学员到太行山、京郊十渡及北京植物园等地进行为期二周的野外实地写生,体验生活。指导学员深入生活,师法自然,重点培养其抓取素材的能力,掌握从自然形态转变为艺术形态的规律。在从写生进入创作的方法步骤进行教学同时,完成了创作素材的收集任务。第五,创作单元。本单元是高研班的重点,在这个单元学员要创作作品。本单元包括从构思、构图到创作、调整、修改,直到最后完成作品的全过程。讲解创作方法、创作要领和创作规律。讲座、示范、点评穿插进行。以上教学方案,实施于我以往主持的中国画高研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孙:您以前主持的中国画高研班的师资是如何保证的?

 丁:师资都是聘请有很高声望的专家,由刘大为、冯远、张道兴、杜滋龄、龙瑞、陈平、吕云所、周韶华、杨力舟、苗重安、张立辰、霍春阳、何水法、郭石夫等有经验的美术教育家、著名画家及袁武、陈玉铭、崔晓东、贾广健、李铁生、刘泉义等颇具实力的青年画家组成。既注重老画家的传统根基,又注重青年教师的现代思想,同时也打破了由一所院校或同一地区选派教师而带来的地区习气。教师从全国各地选聘,教师的实力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院校可以与之相比。我主张在教学上要求传统工夫要扎实,在创作上要放得开,思想要活跃。

 孙:您的教学安排有什么特点?

 丁:整个教学实施突出如下特点:其一,强调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基础。中国画传统悠久,成就高深,在世界绘画史上有崇高的地位,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画的发展离开了传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是中国画教学,处在打基础阶段,一定要认真研究传统艺术,吸收精华,加以消化,作为以后创新求变的基础。为此,教师们特别强调“先打进去,再打出来”的主张,注重临摹教学,引导学员对传统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研究。为了加强对传统的学习,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是聘请传统功力浓厚的师资,二是准备了丰富的历代绘画资料。我们聘请成就高、功力深、学问好的美术教育家、画家、学者,组成了强大的师资阵容。我们从办学开始就购置了各种画册及临摹范本,为教学提供充足的材料。其二,临摹与写生并重。传统的中国画一向注重程式化的表现方式,这种笔墨程式与客观对象的外表真实性有相当距离。初学者若对于这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缺少了解和训练,而直接对景写生,往往会感到困难。因此我主张高研班教学先从临摹入手,尤其是山水、花鸟,要先对笔墨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方法有一定了解,然后才有办法对景写生。画人物虽从写生入手,但仍与临摹练习相结合。中国画有中国画的特色,在教学顺序上也与西画不同。在写生的方法上也比西画更为灵活主动,尤其强调速写与默写,以及神情气韵的表现。其三,强调以线造型。西画的基本观念是体面造形,中国画的基本观念是以线造形,这是中西绘画的重大区别。高研班的教学主张发扬中国画以线造形的民族风格,发挥笔墨的特有表现力,从而保持中国画独特的面貌。不论工笔、写意,都强调对象的组织结构。在画面效果上要求见笔,不提倡搞制作。为了提高学员对线的控制能力,鼓励学员多练书法。其四,注重传神写意和艺术格调。教学中主张以“写形”为手段,以“写神”为目的。通过对自然界的形态描绘,表现作者的内在精神。对于中国画来说,形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传神写意,是抒发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引导学员体会古人优秀作品的神情、气韵、意境、格调,提高学员的鉴赏能力。在写生和创作教学中,也要求学员在形似之外,尤其注意神情、气韵的表达。要使学员懂得中国画的神韵格调,首先是要求教师对此要有深入的体会,眼界要高,鉴赏准确。为此,高研班聘请了一批对传统艺术有很高修养的美术教育家、画家、学者任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的眼界及创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成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其五,强调全面文化修养。中国画是由多种传统文化因素综合而成的艺术,中国画家应该做到诗、书、画、印四艺兼能。虽然高研班培训时间很短,但在教学中对于学员的文化修养十分重视,只有提高自身综合的传统文化素养,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才可能把中国画画好。这一观点,对学员影响很大。其六,注重人格教育。高研班的办学宗旨是对中国画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时刻都体现出对人格的重视,人品高,画品才高。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员的影响很深。

 以上几点,是我们高研班教学的主要特点。这些方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学员们经过一年或一段时间严格的教学训练,普遍感到收益很大,进步也非常明显。多数学员的结业创作绘画性、艺术性都很强,神韵、格调也较高,可以说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孙:您主持的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的培训项目是什么性质的?

 丁: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国书画创作基地于8月12日在北京高碑店民俗文化街正式挂牌,刘大为、朱乃正出任名誉主任,张道兴出任主任。我受张道兴主任之委托,主持“全国中国画拔尖人才写生创作高端培训”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变化,中国画无论在表现形式、表现技法还是创作规律上都发生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变化与革新,为此,文化部中国国际书画研究会中国书画创作基地集中了一批在近些年来全国美展及各种中国画展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中青年拔尖人才、优秀人才,和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中青年画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群体性的创作研究,在继承传统、深入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攻关式的创作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画家们从思想观念、文化修养以及绘画技巧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们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深入研究中国画的内在精神本质,包括中国绘画体系的结构和中国画论、中国美学、中国艺术心理学的结构。从而完成对中国绘画传统的全面反思;深入研究中国绘画的形式系统,从表现手法、笔墨技巧到工具材料等等的一系列组合结构,研究包括文人画、画家画、壁画、民间绘画等等在内的各种传统表现形式,进而再从中融汇演变出新的形式技巧,完成中国画独特的技法总结与开拓;了解与研究西方的艺术实践与理论,与中国的绘画体系进行比较,考察世界文化结构的变动趋势,以把握中国画各流派和画家个人的立足点与发展方向。

 针对全国中国画拔尖人才、优秀人才的高端培训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这一培训计划的提出得到美术界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支持。“全国中国画拔尖人才写生创作高端培训”以低收费、高质量为特点。首期培训将集中山水、花鸟及人物画拔尖人才共60人,培训时间为一个半月,10月份开课。这是一个短期培训,主要是训练学员写生收集素材,集中创作的能力。

 孙:这样的班很好,为画家们接受新观念创造了机会!

 丁:现在是信息时代,作为一个画家一定要经常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培训尤其是短期培训,这样有利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闭门作画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容易落后。

 孙:您讲得很到位,非常感谢!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