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已经尘埃落定,但是有关“兰亭奖”的评论和话题却一直未能淡出书坛和相关媒体。从本期开始,笔者应约对“兰亭奖”的部分获奖作品进行评点,以求教广大读者。

陈花容书法

 “兰亭奖”作为中宣部指导、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联合主办的最高规格的书法展览奖项,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分量和企盼。但从“兰亭奖”书法艺术奖的征稿启事、评委和获奖作者名单来看,却未能让书坛大众对它所体现出的高规格而感到折服,反倒是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兰亭奖”的征稿范围、征稿措施、征稿方法和评审方法、评委构成等,还有待组织者在今后的“兰亭奖”组织评审过程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让作为书坛最高奖项的“兰亭奖”名副其实、名不虚传,使作者的投稿显得神圣和庄严,评审出来的结果能够具有权威性,能够服众。

 此届“兰亭奖”书法艺术奖一等奖的获得者陈花容是一位已具备中国书协会员资格,但还没有成为会员的书坛新秀。笔者以前并不知道此人,也不熟悉这个名字,“兰亭奖”让“陈花容”这个名字迅速由陌生成为热点,使这位洛阳市新安县的小伙子一夜成名书坛。

 就陈花容这件写《兰亭序》的草书作品(见右图)的水平来看,获得“兰亭奖”一等奖是在情理之中。

 第一,陈花容的这件作品笔法取法高古,传承有根。作品一入眼就可以感觉到西晋陆机《平复帖》的影子。《平复帖》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墨迹,有“墨皇”之称。其笔意婉转,风格质朴,字体介于章草、今草之间。《平复帖》使用秃笔、燥墨,线条有“万岁枯藤”的味道,与甜俗一路书风大异其趣。

 陈花容的这幅《兰亭序》起笔圆浑,竖、撇笔画往往斜侧出锋,字体左高右低,既无“蚕头凤尾”,也无“银钩虿尾”之状。全篇形散而神不散,笔画使转自如,带有隶书的波磔笔法。其线条短小丰腴,笔画简练朴实,字与字之间不像今草那样连绵不断,但也不完全独立,笔意紧紧相连,上下呼应贯通。此作融合了章草与今草两种字体的特征,结构自然而轻松,具有朴质雄厚、古雅自然的风格。此作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捺画的破锋出笔,出笔处有隶书的影子和汉简的特征。这也是此作的独到和抢眼之处。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留不常迟,遣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陈花容的这件作品符合草书法度和性情变化,既有古法,又有明显的时代气息。这一点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第二,陈花容此作的章法表现形式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此作由十个方块组合而成。这样的组合有一个好处,就是写得不好可以反复地写,能把最满意的作品留下来,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评比成功率,也节约了纸张。这种形式是近代才出现的,古人没有这种做法,明清也只是大幅草书作品一气呵成。草书讲究贯气和气势,以大字、大篇幅一气呵成为最难,小的斗方相对大件一次性书写作品而言就简单了一些。十个组合块面中间配以大红洒金宣做链接,显得空灵自然、整齐有序。作品的引首用红、黄二色,配以大、小字,引首章和落款章首尾呼应,可谓匠心独具。能处处体现出新意,这可能也是此作博得评委青睐的亮点之一。

 第三,陈花容这件作品中墨法的阴阳、枯湿关系处理得很好。他对整篇的枯湿变化和虚实、阴阳关系处处留心。一件作品的动人之处就在于作者能熟练地掌握笔法,并善于处理好墨色的虚实关系、轻重关系、枯湿关系、浓淡关系、黑白关系、阴阳关系等等。

 中国书法发展到如今这个时代,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能继承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再能有一点点的突破就更不容易了。

 陈花容还年轻,相信他会选准未来的书法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他自己的路;相信他的未来不是梦,他会更加脚踏实地,早日历练出自己的风格。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