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了圣教序,再由此来关照历代经典,你会发现中国书法造型的基本原理,掌握了这个原理,汉字造型的变化就无以穷尽。所以,写字要懂得 “造眼”,也就是要制造矛盾再协调矛盾,这样的字才有生气,有看点。就像社会的运转一样,制造需求再制造供给,最后把二者平衡,就和谐了。
书法的形神关系
曾翔 草书
书法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形,一个是神。形是可见的,是 外在形状和形态;神是无形的,是作品焕发出的精神气质与品 性内涵,汉碑百品,形貌相殊而神采各异即为此证。形与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王僧虔讲:“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刘熙 载讲:“炼神为上,炼气次之,炼形更次之。”都是一种把神 置于形之上的观念,由形入神,是由技入道的过程,也是窥探 中国书法奥义之所在。对书法的学习,古人以修心炼神为上, 今天从形入手,但心里要明白最后的高度还是要炼神为上。
临摹:
曾翔 行书
要认识书法,首先就要认识书法史,对于几千年的书法传统,我们应该建立“大传统”与“纵深学习”的观念, 打破五体的界限,打破碑帖的界限,重合不重分,要寻其源头,理其脉络,在书法的“理”的认识下把它们贯穿在一起。
临摹广博和专精不可偏废,一桌子的菜先尝一下再做选择,除了找喜欢吃的适合吃的之 外还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要时刻 保持着一种新鲜和敏锐,因为写 着写着就会发现新大陆,发现 了,就要登上去转一转,说不定 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临摹有两种,临得“像”和 “不像”,“像”是基础但不是 标准,“像”之后的“不像”是 一种能力,是创造性的临摹。传 统是营养,不是照搬和复印,全 是“逆来顺受”,就没有自我。 李可染讲:“要用百倍的力量打 进去,二百倍的力量打出来。” 出来比进去更难,“不像”比 “像”更难,要建立一个改造的 习惯,尝试一个帖生发出来的无 限可能,所以,有时候“知法犯 法” “乱写”也很重要,它就是 你解放思想,找到自我,发挥本 心的过程。
风格与变化
曾翔 行书
风格的形成就好比从“借鸡下蛋”到“养鸡下蛋”,从模仿 开始,慢慢地转化成你自己。搞 艺术,思想要活跃,要懂得“过 河拆桥”,传统给了你什么,你 要能马上对它进行转化,再不断 地取舍和调整,这个此消彼长的 过程就是风格形成的过程。
曾翔 行书
“发现大于创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古 人、发现今人、发现自己。研究 他们从哪里来,研究他们的优点 和缺点,要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 现的东西,拿过来提炼,形成自 己的面貌。
始终保持一个面貌是危险 的,那只能说明你的认识一直是 原地踏步。而风格的变化是因人 而异、因阶段而异的,也可以很 微妙,比如什么都没变,就线变 了,线的感觉变了,这种变化更 深刻。要把这种变化跟年龄、生 活、阅历、学养、修为、认识的 变化联系起来。书法,越写越 难,是因为它对综合的考量越来越强,而变化和上升的空 间越来越小。所以,变与 怎么变是一种考验。
用笔尖写字
曾翔 行书
全面认识毛笔的三 个部分:笔尖、笔肚、笔 根。这三部分的表现和功 用是不一样的,掌握好它 们对于书法的认识和学习 意义重大。用笔尖写字是 书法训练的第一关,当代 书坛的快、飘、滑、弱, 都是不懂得笔尖写字的 结果。完全静下来用笔尖写字时,笔尖压住纸面, 全神贯注,如对至尊,那种周身的放松、平和与通 透,从脚根到身体,从身 体到胳膊、腕,再通过手 指传达到笔尖,写起来真 正有太极练功的感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lv-qing-lv-xing-de-zhong-guo-shu-fa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