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山水画家刘应常作品选刊

  刘应常,辽宁丹东人。中国美术家协会辽宁分会会员、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北方牡丹画院常务副院长。

  少年自学美术,受过诸多老师的指点和教诲,涉猎诸多画种,尤擅山水。一九七六年开始涉足画坛展事,并在《丹东日报》、《漫画选刊》、《法制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上发表速写、插图、国画、漫画及杂文作品。

  1976年中国画《猎手》人选丹东市美展

  1983年中国画《横道线上》人选丹东市职工美术摄影展

  1991年中国画《秋》入选辽宁省美展

  1991年年中国画《山河之韵》入选辽宁省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美展

  1994年中国画《飞流》获黄河杯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1995年中国画《雪》入选辽宁省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展

  2003年中国画《大山深处有人家》入选辽宁省中小幅 美术精品展

  2004年中国画《虎山秋色》获辽宁省美展优秀奖

  2005年中国画《青山初醒》获《中国书画报》全国书画大赛铜奖

  2006年中国画《秋山无语》获《中国书画报》全国大赛优秀奖

  2006年中国画《秋染虎山.》入选辽宁省美展

  2006年中国画作品入编《中国书画艺术博览全书》(第二集)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各种艺术博览会并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展出,作品大部被收藏。



刘应常山水画

为什么画山水?怎么样画山水?什么是好山水?三个问号。一个答案。精神。

  中国的魏晋时期,文化人推崇老庄思想,追求个性自由和贴近自然,为山水画的精神规范了内在的素质,即实践山水画的意义在于寄托生命的“天人合一”的生存价值。刘应常深得古人要义,四十余年笔墨半生,始终与山水草木石土云霞为伍,并置喜怒哀乐于一纸之上,幻化春夏秋冬,演绎人间生死。他的画——山生得峻拔,富有博大的胸怀感(《云山秋翠》);他的画——水流得畅猛,富有自由的潇洒意(《奔流泻玉》);他的画——树长得清秀,富有隽永的欣喜情(《玉带绕金山》)。进而我们感悟到了,山是了刘应常的山;水是了刘应常的水;树是了刘应常的树。以至于博大的胸怀、自由的潇洒、隽永的欣喜,当是画家的精神所依,灵魂所靠。平平常常之人。不平平常常之心。

《云溪山居图》/刘应常

  绘画艺术永远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面是画什么;一面是怎么画。画家一辈子就是在把不肯扔掉的一枚“硬币”,翻过来瞅,翻过去看。至于怎么画,刘应常说他喜欢北宋的范宽,但他的“山水皴笔”却找不到“雨点”、“豆瓣”、“钉头”等终南隐居者皴技的影子。可见,刘应常学的是范式性情,而非其皮毛。当下的山水画家以及山水画评论家,大多喜欢把自己和所论对象的山水“皴”,归纳成“某某皴”,以便企图或“鹤立鸡群”或“独树一帜”。中国画历史的“皴法”已经多如牛毛,任何的“贴金”妄为都有“添足”之嫌。

《祥云》/刘应常

《祥云映金山》/刘应常

我不会犯傻,但委实为刘应常的一些“山水皴笔”喜出望外!他的焦墨写生作品,直让人拍案叫绝,惊出一身“热汗”——其画之皴,不勾不染,不点不擦,几乎是一味的皴,且是一味的焦墨干笔。写意空白为山,写意墨痕为树,视觉之下,一片苍郁,满纸蓬勃。鲜活至极!令人大爽大快!既便是相对规矩的作品,也气韵横生,别开生面。虽然品其味道足有张仃的酸甜苦辣,但恕我狂言,比张仃更写意。比张仃更焦干。怎么画的最高境界应为创新。创新是捷径。创新也是险境。

《岫山云海》/刘应常

  一幅上佳的山水画,除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画出画家自己眼睛中看到的,进而变成自己心中思想的,再进而升华为自己灵魂幻化的“景致”。这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全过程,演绎于千万年,也演绎于一瞬间,成为人类辉煌的情感史实。真正的艺术能够找到盈满汗水的脚印;虚假的艺术也能找到苍白的尾巴。刘应常最让我感动的作品是他的那些“写生画作”,以及那些深藏着“写生”得来的自然意蕴,这种意蕴与生命有关,与主体精神血脉相连。刘应常自己称这类作品为“速写”,很显然,他是把它们看做是一些绘画习作了。

《白虹饮涧》/刘应常

一方面他出于谦虚谨慎,另一方面他出于样式构成。其实不然,这些所谓的写生习作,于画家的无拘无束中,于画家的轻描淡写中,自然流露出了画家的潜意识真实,而这种真实更具有着主体的性情浓度和精神深度。刘应常不断地走进走出辽东的五龙山、凤凰山、帽盔山等家乡的山野,这里无疑都是他思想精神的炼狱之地以及涅槃之所。

《石上清泉金秋神韵》/刘应常

于是,五龙山真的就有龙了,凤凰山真的就有凤了,帽盔山真的就有灵了。这龙便在一笔一划中腾跃;这凤便在一勾一勒中飞翔;这灵便在一皴一染中闪现。所画之山是山,山还在画家的眼睛中,山是自然的山;所画之山不是山,山已在画家的心怀里,山是精神的山。《五龙山秋色》并没有用枯黄以表现霜后的生命寂寥,也并没有用深红以述说老秋枫叶的执著,而是一味地皴擦出黑白相间的面,深深浅浅,点点滴滴,以表现出秋风落叶的“山空”,以及“山空”中的“豁达之气”。这已不是五龙山的外在面貌,而是了五龙山的内在精神,更是了刘应常的心性灵魂。《细流入海》概括得只见得一些内涵,简单得只留得一些心意。

《清声远流》/刘应常

  与所谓的“速写山水”作品相对应的绘画实践,刘应常还专注经营着“慢写山水”作品。

这些作品经过对素材的盘活提炼,再经过对内容的思考布局,呈现着画家全方位的审美境界和思想追求。作品中既有着对山水事物的具象描摹,也有着对自然精神的抽象提纯,一边共鸣着普通意义上的接受美学,一边唤醒着特殊内涵里的灵魂敬仰,让雅俗共赏的审美行为成为合理的存在。于此方面,刘应常的点彩着色山水绘画是深有意义的力行。在《山水含清辉》中,远景、中景、近景叠加渲染着山的气势和水的韵致,远山的抹涂笔法,深浅的面象,表现了山群的宁静辽远;近山的勾皴笔法,浓淡的构成,凸凹出山性的刚毅劲拔;错落的树木,成为这幅画作生命的眼目,在浑厚的肌体上熙熙闪烁,或红或黄或蓝的点点滴滴亮色,镶嵌了山林的精神;而遥远雾气的茫茫朦胧,则蕴涵了梦境里的魔幻世界;在此之下,两谷涧水汇流成看不见的深潭,令人遐想一脉澎湃生命远征的猎猎旌旗、、、、、、这就是刘应常的“慢写山水”,以及“慢写山水”的生动气韵。《石上清泉》、《溪山自适》、《云山流响》、《云山牧曲》等篇章,均张扬着同样的人格智慧和山水情怀。

《溪山自适》/刘应常

  还有的就是刘应常的“石水画”,富有着个性的锋芒,突显着笔法的锐气。所谓“石水画”,就是有石有水,石水交融;石于其内,水于其外,内外并起。画家为了表现自己对“山之水”的独特感悟,他画石魂以见水魄。是岩石的千变万化,化出了涧水的千姿百态。石之高时,水势如瀑;石之平时,水流如席;更多的岩石叠垒,犬牙交错,推搡了波涛四溢,舞蹈翩翩,白花花,银涟涟,一派生龙活虎的意象。石壁的皴涂,浪花的留白,拿捏妥贴,把握有度。《千岩万壑不辞劳》、《清韵》、《山泉出谷韵秋清》、《奔流泻玉》等横幅大篇,都是这类刘氏“石水画”的杰出力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断面性的章法,特写式的谋篇,水之主题耀眼夺目,水之精神触目惊心。

  刘应常是近年来在画坛初露头角的山水画家,深具潜力。从他整体的画品里,我们体会出了一种艺术的人生,人生的艺术。所谓“艺术的人生”,即艺术作品中蕴含了人生的精神;所谓“人生的艺术”,即人格化的生命中充沛着艺术。刘应常的山水画作,不同于一般“庸才”的拟古,也不同于另类“达人”的浮躁,他沉着内敛,有着创作主体面对大千世界时真实可爱的冲动,这种冲动很值钱!我说,十二分值钱。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刘应常山水画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