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转折方圆

汉隶时间跨度极大,早期、中期、晚期风格殊异。如前所述,“蚕头燕尾”之类的归纳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出现一种误导,对汉碑的印象程式化,将其中的千变万化置于一个空洞的名词之下。汉初隶书多见篆意。“汉三颂”不仅是名字上“合并同类项”,更主要是在风格上都以篆意为根基,但“三颂”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石门颂》笔画多见篆意,结体扁方;《郙阁颂》结体多借用篆法,方整峻拔;《西狭颂》介于二者之间,方圆结合,在用笔和结体中时时体现出篆意、篆法,含而不露、融而不杂。

《西狭颂》中的转折处理以方折居多,如“曰”(见图一)、“日”(见图二)二字,又如“困”(见图三)、“固”(见图四)二字几乎成一个尖角,就像刻印时笔画交接处碰撞生成的效果。但在临摹时要注意“留笔”,切忌过犹不及。“图”(见图五)、“高”(见图六)二字略见圆意,也是在笔画交接时自然而成。“如”(见图七)、“姓”(见图八)二字为左右结构,“女”部多圆,“如”字“口”部方正,对比极有趣味。“姓”字“生”部没有方折笔画,但横画平行,竖画挺直,最末横画不出波笔,形成方正峻拔的气势;“女”部的笔画稍微伸入“生”部横画中间,左右既对比又团结。“治”字(见图九)“厶”部笔画处理成封闭型,有圆转之意,与“口”部形成上圆下方的对比。

“禹”字(见图十)的转折处方中见圆,上方下圆,可谓一字一变。“蓄”(见图十一)和“县”(见图十二)二字中的“”部用圆笔,在字形中极其跳跃。由此可见,《西狭颂》不但注重字形外部空间的对比变化,也注意到字形内部的跳荡变化,遥相呼应。“瑞”(见图十三)、“于”(见图十四)、“约”(见图十五)、“继”(见图十六)四字以圆转为主,笔画饱满鼓凸,篆意十足。“约”“继”二字“绞丝旁”的处理借篆法以隶化书写,字形高古沉雄,内蕴张力。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