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派印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苏州文彭率先变革印章材料,恢复秦汉印章传统,“力矫元人之失”,首创了“吴门派”印风,成为我国篆刻流派的开山始祖。

    文彭早年也以冶牙章,为主,后在一个偶然机会以重金购得一批冻石,经加工治印,取得了意外的刀石韵味和艺术效果。经文彭的推广,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竞相效仿,从此篆刻艺术正式进入“刀石欣赏艺术”的时代。后师文彭的有归昌世、李流芳、陈万言、顾苓、顾听等等,被称为吴门派。随之而起的有以何震为代表的徽派,以丁敬为代表的浙派:其间还有泗水派、娄东派、蒲田派、如皋派、云间派……,形成了明清印坛上流派纷呈,百花争妍的局面,正如明代周亮工所称;“印之一道,自国博(文彭)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一时靡漫,畅开风气”。

    真山玉印

苏州真山玉印

    古代玺印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199Z年11月在江苏苏州真山春秋吴国王陵墓区出土了一枚古玉印。该印呈方形覆斗式,上有桥纽,印面正方为17毫米,通高为19毫米。玉为黄绿色,表面光亮晶莹。经考古专业人员初步考释,印文一说“吾文亥”,另一说为“启”。<图一) 该印为阴文大篆,线条细劲有力,富有弹性,笔画起收处呈尖状,具有明显的春秋战国玺印特征。在印文构图上也极为经意匠心,印面右上方和左下方留红较多,取得了疏密分明,虚实相生,稳定和谐的韵味,印边厚实,凝重庄穆。真山玉印的发现弥足珍贵,除其艺术价值外,无疑对吴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会稽守印

会稽守印

    封泥“会稽守印”(图二)为秦郡长官印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置会稽郡,郡治在苏州。该封泥经历千百年风化浸蚀,构成了扑朔迷离,拙趣斑斓的独特形态。其印文篆法严谨委婉,边框粗细变幻,古貌天趣;印面上额虚灵剔透,排解了印面下部的闭塞感;左侧印文边框浑然交融,其“印”字几乎隐去一半,令人生发“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什么叫自然美同残缺美的结合?于此可见。

    读罢此封泥,使人遥想两千多年前,项羽、项梁在吴中一剑砍死会稽太守殷通,夺得“会稽守印”印绶,带领“江东八千子弟”起兵反秦的惊人一幕。赏印观史也别有一番滋味。

    才子治印

    文人治印,开创了我国篆刻艺术流派印风的先河,而明代苏州唐寅、文徽明操刀治印,可谓是文人治印的尝试。

文徽明印

    唐寅(伯虎)自幼聪颖,29岁考中应天府(南京)解元,后因仕途坎坷,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晚年居姑苏桃花坞。据《唐伯虎全集》载:伯虎曾自刻印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寅书画作品上的落款印“南京解元”,为唐寅所刻的一方著名印作。该印为圆朱文,以小篆结体,书法严谨,圆劲秀丽;用刀流利,笔意酣然,章法自如,堪称印中上品。很显然,唐寅的印对明代吴门派印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文徽明善治姓名印和轩斋印。他曾自戏曰:“我之书屋,多于印上起造”。印上造书屋纯系空中楼阁,有印无斋,足见一代文人的风流倜傥。文徽明书画作品上的落款印“文徽明印”(图三)是他的自刻印。此印师法汉印,平实浑穆,章法上“文”字占地较小,显得紧密结实;线条中粗边细,愈见古朴厚实。在文徽明的言传身教下,其长子文彭、次子文嘉皆善金石书画。

    东瀛印源

心越印作

    最早把篆刻艺术带进日本的,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高僧。独立和尚和心越和尚.独立(1596—1672),杭州人,50岁时东渡日本长崎,向日本人民传授篆刻艺术。有印谱传世。心越(1639—1695),名兴俦,号东皋、樵云,俗姓蒋。幼年在苏州城内报国寺当和尚。心越擅长书画、弹琴,尤精于篆刻,他的印具有明显的吴门派风格。1681年应聘赴日本长崎讲学,禅余积极传授中国篆刻艺术。心越在国内时,曾从一渔翁处得到一方“关将军书印”古铜印,他心爱备至,把此印佩带在身边度过了一生,现这方印连同心越自刻印鉴二册,珍藏在日本祗园寺。    

    独立、心越把标准的篆书和典型的汉印传统传到了日本,使日本人民全面理解了篆刻艺术,从此文人治印之风勃兴,名家遂起,到十八世纪中叶,日本大岛人高芙蓉潜心研究中国古铜印和明清印章艺术规范,创立了温雅清新的印风,成为日本的“印圣”。而独立、心越被誉为日本篆刻艺术的鼻祖,载入日本篆刻艺术史册。(图四为心越印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