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字法与章法密不可分。换个角度来说,字法实际上就是“小章法”,影响整个印面效果。吴昌硕在这方面有过人的把握能力。下面笔者再解析他的几方印作。

 图一“十九字斋”一印印面中“九”、“字”二字对角呼应,笔画圆转,具有动感。尤其是“九”字处右边栏残断让内外气息相通,使整方印章显得非常空灵。此印边栏残破看似无心,实则有意,苦心经营但又见随心所欲,当是功力水到渠成后的自然体现。此印边栏处理甚妙:“斋”字下方残破可进气;“九”字下方边栏若失,则重心不稳;“十”字右上角形成规则矩形,残破乃必须,方可救全印之失。“十”、“九”二字相互对比,一正一欹、一静一动。

 图一“十九字斋”一印印面中“九”、“字”二字对角呼应,笔画圆转,具有动感。

 图二“十水五石”一印印面文字笔画少,“印眼”乃“水”字之变。推想可知,“水”字无论是竖放还是横放都为不足,唯独斜放才有此增色之效。所以说字形安放至为关键,有时可直接影响全印的章法布局。

 图二“十水五石”一印印面文字笔画少,“印眼”乃“水”字之变。

 图三“一月安东令”印乃吴昌硕自言其志的创作。临摹时要注意竖向笔画的长短变化,并列笔画最忌雷同。“月”、“安”两字间留出红面呼应“东”、“令”二字间的留红。对笔画残破处不必太刻意,在临刻过程中掌握运刀方向及力度变化即可。

图三“一月安东令”印乃吴昌硕自言其志的创作。

 图四“长乐”一印中,二字一简一繁。“长”字因势利导,以方笔出之,使印面生动起来。“乐”字字形分量重一些,故左边栏从轻,若有若无,临摹时宜细细体会。

 图四“长乐”一印中,二字一简一繁。“长”字因势利导,以方笔出之,使印面生动起来。

 图五“既寿”一印初见时并不觉得有出奇之处,甚感平淡,但愈久观则愈令人回味。此印深得汉铜印神髓,边栏古朴,笔意极浓,笔画、字形不拘故常。此印用刀并非一冲而过,而是较为复杂,刀痕尽掩,笔意彰显,所以得反复观摩,方能得其真谛。另外要注意的是,“既”字“【注字1】 ”部留出大块白地,“寿”字用简体,“口”部亦大,形成呼应之势。临摹印章,有时追求形神兼备,有时舍其貌而取其神,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图五“既寿”一印初见时并不觉得有出奇之处,甚感平淡,但愈久观则愈令人回味。

 图六“甘谿”一印可让人体会“计白当黑”之妙。临摹此印,宜首重边栏,其次是结字之变。此印造型生动,笔画异常简洁而刚劲利落,并非常见的结字方法,类似浙派结字。像“谿”字“口”部为三角形,而不是半圆形,也没有将字形拉长。印面上下方留空,白地增大,气息充盈,得空灵之美。此印用刀轻重变化多,如“甘”字笔画呈现一波三折之态。

 图六“甘谿”一印可让人体会“计白当黑”之妙。

 图七“破荷亭”一印乃体现吴昌硕篆刻雄强风格的代表作。此印上、左及右三边皆残,独留底边,异常厚重。临摹此印前,对笔画厚重处理要加强认识,留心印面笔画粗中有变的特点,尤其与边栏重合处更厚重。“亭”字造型宏阔大气,状如一亭。字中部三角形块面给全印增添了古拙厚重之气,下方三个竖向笔画各不相同,临摹时要注意。另外此印之不同凡响处在于“荷”字下部“单人旁”的撇画,使左右两部分贯通,同时让平板的印面活泼起来,令通章生色,临摹时可细加体会。

图七“破荷亭”一印乃体现吴昌硕篆刻雄强风格的代表作。

 图八“园丁墨戏”笔画流动,笔意酣畅。全印以正锋单刀刻就,婉约流利。其醒目处在于“丁”字采用块状面,产生了极为强烈的视觉对比效应。由此我们得到一个启示:对于印面造型构成来说,必定有一个最佳选择;设计安排印面形式时,必须将这一最佳选择确定下来。这个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对于临摹者来说,见识多了,积累多了,创作水平亦会不断提高。(11)

图八“园丁墨戏”笔画流动,笔意酣畅。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