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培晨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已有36年之久。18年前,他曾以猿猴为专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上世纪末,他的“万水千山总是情”猿猴主题展历时两年,巡展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特别行政区。如今“山情水意——徐培晨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所展出的山水、人物和花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猿猴结合,有工笔重彩,也有工笔写意相结合,更有狂放的大写意。这次展览向世人展示出,徐培晨教授不仅是位专事画猿猴的画家,而且是位全面的画家。

 画展展出同时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美术理论家邵大箴、薛永年、夏硕琦、李松涛,李树声、罗世平、王镛、马鸿增、左庄伟、尚辉、李一、刘龙庭、赵立忠、王志纯、陈醉、彭利铭、王平、朱虹子等,画家刘勃舒、王明明、喻继高、张立辰、丁杰、郭公达,江文湛、程大利等,以及军旅诗人李中华出席了研讨会。

 徐培晨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由原中央大学艺术系而来,因徐悲鸿先生曾主持过系务工作,所以一直延续着徐悲鸿艺术教育的优良传统,这也奠定了徐培晨的绘画基础。

 徐培晨既从事教学工作又从事绘画创作活动。他在教学上重视画理画法的传授,创作上又能大胆突破,不受约束,重自我思想感情的抒发。他总是以充满激情的笔墨抒写自然之美,借猿猴表现人性、人情与人爱之美。就徐培晨的艺术成就和地位,理论家们给予了恰如其分的定位和评价。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说:“当今画坛,徐培晨可以称得上是画猴大家。他笔下的猴子,千姿百态,神情各异,妙趣横生;画风灵动洒脱,纵情挥洒的笔墨与恣肆澎湃的激情结合在一起。这得益于他积数十载之功,不断地去观察研究和体验猿猴的生活。”邵大箴还指出,徐培晨以画猴名世决非偶然,而是以天分为基础,勤奋为途径,机缘为引领,在传统中勤奋耕耘出一片自在的天空,是长期辛苦努力的结果。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为此理。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说:“前人画猴,以宋代易元吉为最。大书画家、鉴赏家米芾在画史中推崇道:‘易元吉,徐熙后一人而已。’当今画猴,徐培晨独标一格堪称大家,不妨说徐培晨是易元吉后一人而已。”马鸿增认为,徐培晨画猴富有拓展性。其一是拓展了猿猴画的精神内涵。他继承发扬了注重写生和寄兴写意的传统,并融入现代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感悟和新思考,创造了猿猴世界的无限风情,令人耳目一新。他作画重写生。他的写生是写生命,既写出猿猴的生命,也写出画家自己的生命,两者结合,产生了无限的魅力。在题材方面,拓展性更宽。他笔下的猴多达百余种,形象各异,习性各殊,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更为传神写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所创造的猿猴世界具有原生态意趣。他把猴子与山水、花鸟融为一体,笔下的猴世界就是人的世界,画猴即画人。其二是拓展了猿猴画的艺术语言。画猴之法由工而小写意,再至大写意,三者兼长。他的大写意包含了客体形神的“传写性”、主体精神的“倾泻性”和笔墨形式的“书写性”,并且加强了情感的渲泄和笔墨语言的提炼。他笔下的某些大写意之作具有“不求形似求神韵”、以“草书飞动似之”和“草而能工,工而入逸”的特点,挥写出了猿猴的形神特质。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薛永年讲了四个方面。第一,多能而专工猿猴画。徐培晨的绘画是一专多能,以猿猴为主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兼擅,工笔、大写意皆能。他画猿猴始于重庆高研班,自上世纪80年代后就专门画猿猴题材,如今已成为以画猿猴闻名全国的画家。第二,环境与心态。自专事画猿猴题材以来,徐培晨的画法不断在变化,开始时是从事工笔,后发展到半工半写,到90年代又在半工半写里更加扩大了写意的元素,本世纪以来他已经形成了个性鲜明的大写意猿猴艺术。古人画猴往往是省略背景(不是没有,但很少),徐培晨的猴画大都配以背景。他笔下的猴是景中之猴,处在有山水有花木的自然环境中。画的背景有的接近花鸟画,有的接近山水画,尤其是后一种居多。他把猿猴画在大山大水之中,而且描绘了四季、朝夕、风晴雨露等不同情境。这种背景环境的处理,在古人的猿猴画中是没有的。徐培晨把自由自在的猴子画在原生态的山水景色中,意在让人们重视环境保护。他在画中,营造了猴子与自然生态平衡的精神家园。他遵循“天人合一”观,认为画猴就是画人,以此立意作画。他的猴题材画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和引人想象的画外之意。第三,传承和寓兴。徐培晨的写意画风,有自己的笔墨程式。他的笔墨简练,而且放得开、不空泛,既描写了猴子的形态、刻画了猴子的神态,还表达了他对猴子的感召。感召在古代叫做寓兴,这种表现是很个性化的,决不会千篇一律,因为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中国写意画的发展中,不少画家忽视了这一点,把画当成一种图文符号,表意靠题句、题诗来象征,这样就容易陷入公式化、概念化。徐培晨摆脱了古人的程式,到生活里观察各种自然环境中猴子的生活习性,用自己真实的感受揭示题材的意义。第四,徐培晨不少作品是诗、书、画相结合。传统的写意画注重写和意,这个“意”就是画家的思想感情,“写”是指书写性。

徐培晨将草书融入画中,讲究书写性,通过笔墨运动将笔墨结构和对象的结构结合为一体,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与感受。徐培晨的写意画就得益于他的书法修养,他的书法具有飞动、苍劲、豪放、浪漫的特点。徐培晨的题画诗也写得很好,能够抒发自己的感受,补充画面的意境,起到“画外之音”的作用。徐培晨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艺术成就,如果画得再精一点、慢一点,放笔的时候再审慎一些,就更好了。

 美术理论家夏硕琦表示同意薛永年的观点,他着重讲以下几点:第一,徐培晨专一于猿猴题材,表现了各种各样的猴子。他深入自然,以造化为师,包罗万象,自出新意,画出了自己的新感受。这说明一个问题,即“创新”有几个基本条件——文化积累和生活积累。没有新的发现就没有创新。徐先生不走前人的老路,不吃人家的剩饭,而是在走自己的路。这条路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艺术创作发展的规律。第二,关于生态。我们民族和西方民族的哲学观是不同的,我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观。徐培晨的画体现了这个传统观念。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万物皆有生命,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徐培晨最可贵的一点就是对原生性、自在性的美的发现和表现。原生性、自在性如花开花落任自由、四季更替皆自然一样,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对自然的自在性赞颂,这是一种新的值得关注的美学话题。第三,我觉得徐培晨画猴题材有两大类。一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比如他画猴子抬寿桃祝寿。这很受大众欢迎,谁不愿意长寿啊!还有封侯的题材,画的是民间的趣味,但他表现了一种人世间的幽默感和诙谐感,画出了猴子的机灵和聪明。另一方面是从原生态的角度来表现猴子的生存状态。现在猴子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这是一个生态平衡的问题,值得人类反思。第四就是现在中国绘画存在一种现象,即“意象”。“象”是为了达“意”,但是现在许多写意画,笔墨潇洒,淋漓奔放,甚至还有些狂放,但是内涵缺“意”。画要动人必有“意”,要“象”中有“意”,有“象”没“意”就没有审美感动、审美激情,只是一个空壳。这是看了徐培晨的画让我想到的一个问题。

 美术评论家王镛说:“徐培晨在画猴题材和笔墨方面,从某种程度来讲是超越了古人,而且创造了一种个性化的新的画猴模式。他研究了200多个种类的猴,通过实地写生,创造出这种猴画样式,我称之为‘徐家样’。这个主题还可以继续拓展和深化。他的画风一个特点就是拟人化,他笔下的猴有人情味。古人用诗咏猴大都是比较悲哀的,如‘猿啼三声泪沾衣’、‘风急天高猿啸哀’等。徐培晨一反古人悲伤的情调,画‘清乐’,并用清雅的山水来衬托‘清乐’,笔下的猴都是喜悦的猴、欢乐的猴。徐培晨的猿猴画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美术评论家、《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曾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与徐培晨长期交往,对其艺术历程很了解。他说:“徐培晨是当代中国画坛的画猴大家,没有别的专门画猴的画家能和他相比。”在尚辉看来,“徐培晨所画的猴并非动物学意义上的猴,而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那种‘意’与‘趣’相结合的一种‘意象走兽’。尤其是把猿猴与传统文人画的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将猴子拟人化,既有群体化又有个性化,富有生活意趣。徐培晨的画赋予了猴子以人文的精神,把猴子画在风花雪月的自然环境中,有着中国文人画的意境,这在画猴的画家中是比较少见的”。

 对于徐培晨艺术的传承,尚辉说:“我觉得他的传统主要是来自扬州八怪,尤其是对黄慎的吸收。在我跟他接触时,发现他那种狂放不羁、不守成法的个性一直在他的画中有所体现。他的诗词不讲究平仄,书法也不规范,但是他是懂规则和法度的,他想用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书法也好,笔墨也好,仅仅是他个性的一种凭借。所以在他的笔墨里面,有我们徐州人特有的执著、苍辣、豪放、狂放不羁的个性。我觉得这点是他特有的,也是非常可贵的。当今画坛很多画家作品缺少鲜明的个性。我最欣赏的就是他笔墨的个性,在不拘成法中创造了自己的法。”

 美术评论家赵立忠说:“把徐培晨的画说是田园画是不够准确的,应该不是田园,他比田园走得还要远。他走进了山野之中,作品有一种山野之气,这种气是纯天然的。这次画展是以‘山情水意’命题,这个‘情’和这个‘意’的根在哪里?我觉得这个根,第一点在于生命。这种生命在他的画中是通过他笔下的猿猴花鸟表现出一种生命的活泼、灵动。第二是表现了一种关爱。他更多表现的是一种内心对大自然的关爱。”

 美术理论家李松涛对徐培晨的画评价很高,他说:“徐培晨的画很好,他有绘画修养。他画的猴是从现实生活中来的,画得非常生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贵的。画到这样一个水平,下面该怎么画呢?我想重点是增加画的内涵和深化意境。一个就是突出跟人性相通的情境表现。他的作品画面表现很丰富,画了很多的猴子,很生动,如果把精彩的局部突出来会更好;另外画幅可以小一些,画的题目还要下点功夫,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

 美术理论家李树声说:“徐培晨是一位有抱负的画家。猴子这个题材是不容易画的,因为猴子是灵长类动物,很机灵,各式各样的动态表情都有,要画出神情容貌是很不容易的。但徐培晨通过反复观察写生,达到了今天的成就,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李树声还说:“他的年龄还正当年,大有提高的可能。要把南师大的传统发扬光大,抵制歪门邪道,画出精品来。”

 美术理论家陈醉特别指出,徐培晨将自己多年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大量汉代画像石,毫无保留地捐献给国家,这个举动很了不起。徐培晨是位很勤奋的画家,画了那么多好作品。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彭利铭说:“作为此次活动的策划者之一,首先对展览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于书画艺术家来说,60岁是一个创作的成熟期,是收获的季节。通过展览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徐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从工笔到写意,从山水到人物,从花鸟到书法,外师造化,融会贯通,艺入佳境,每件作品都彰显着他自己的风格。细细品赏,那纯熟的笔墨、丰富变幻的线条,无不显现出他扎实的传统功力。而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和品位,展现出他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博观约取的现代审美。特别是他笔下的猿猴,有着他自己的艺术手法和形式语言,活泼生动,形象逼真,天心流露,率真可爱,富有灵性,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臻境。我与徐培晨过从有年,交往甚笃。我喜爱他的画,更被他的品德气度所折服。我由衷地祝愿他,艺术之树长青。”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说道:“所谓人与自然的同化,徐老师通过画猴来寄托出了这样一种理想。作品境界很高,有一种大自然的清韵气象,有一种玉宇澄清的气象,同时这些猴子寄托了我们所向往的和谐、快乐的理想。徐培晨的画是一种超越,不是简单地画猴子、画山水。他通过一种节奏、一种韵律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将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融入其中,而且加入了自己的理念。他的笔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境界,非常简练,非常清新。”

 画家丁杰说:“徐老师是画猴名家,传统功力很深。他所画的猴既讲形,又讲神,更讲究意。他是一位全能的画家,无论山水、人物、花鸟样样精通。我觉得他的画既传统又现代,是从传统走进现代的一位画家。”

 画家刘勃舒看了徐培晨的画说:“四五年前对徐培晨的展览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培晨很熟悉猴的习性。一个人的年龄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要想把什么都画好,什么都拔尖,是不大可能的。徐培晨的猴画得好,又融入了山水花鸟,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孙克说:“徐培晨是中国当代画坛画猴大家。他这次来京展览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跨越、一种突破,而且通过内涵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画艺日趋成熟,精神内涵更为深厚,境界情趣更见邃远,笔墨语言更加放达。古人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就是指那些根基扎实、学养全面、人生积累丰富从而大器晚成者,徐培晨应可当之。徐培晨专画猴多年,画出了自己的特点。他的画造型生动,结构准确。他画猴,不仅得其形似,更能得其神似。他的笔墨十分娴熟,简练概括。他作画意到笔随,笔法松活,赋彩淡雅,难得的是把动物与山水、花鸟等题材和画法糅合在一起,形成散淡灵逸、笔简意深的风格。我与培晨交往有年,对他在艺术上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甚为佩服。培晨谦逊和蔼,始终保持平凡朴素作风,不善言辞,毫无夸饰,更不讲究穿戴,长年一袭布衣,完全没有架子。他是一位热爱艺术、追求艺术却不求虚荣、不图享受的艺术家。但在公益方面,他却能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孙克的评价我十分赞同,36年来我目睹了徐培晨从一个农村青年成长为大学教授的过程。培晨的绘画当属现代新文人画,新就新在区别于过去画家的观念和画法,超越了过去画猴的画家;就题材的广泛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可以说超过了宋人易元吉。文人画讲究“文”,画中要有文气。培晨善作诗文,画中有诗文意境。诗者,情也;节奏,韵律也。培晨的画中皆具备,因此他的画既新又有文气。

 文人画家特别讲究做人,即人品、人格。培晨的人品和人格很有魅力,很大气,很豪爽。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文人画归根于画,画以笔墨为上。培晨擅书法,古有工画者必工书之说,他以书法入画,运草书笔法于写意画之中,作画如作书,行笔如飞,能放亦能收,狂放不越矩,越矩创新法。

 徐培晨已年近六旬,他的艺术成就在当今画坛有了一定的位置。他在绘画创作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虽有师承,但敢于大胆超越,独树一帜。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