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的本体语言与边界确立
水粉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媒介,近10年来在有 序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艺术品格。然而,我们不 得不正视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从此次展 览看,比较显著的是“题材扎堆”的现象,集市、街 市、渔港、码头、少数民族、牧民和工人等劳动者题 材的重复出现,不仅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更在一 定程度上干扰了水粉画本体语言的纯粹性。
这些题材 有些可能适合用水粉语言来表达,有些则未必适合。 当艺术家为追求入选而刻意选择这些题材时,往往不 自觉地引入油画或综合材料的表达方式,这种跨界借 鉴反而使水粉画的本体语言受到干扰,影响了它的健 康发展。 此外,当下不少水粉画创作过度依赖照片。
其 实,那些由照片演变而来的作品,观众一眼就会发 现,因为画面中的人物表情是没有个性的,不论工 人、农民还是青年、学者,都是一律面带笑容、表情 空洞、内心无所事事的形象。这种机械复制的创作方 式,丧失了水粉画应有的绘画性和即兴感。作为水粉 画独立展出的倡导者之一,艺术家铁扬在研讨会上也 提出,当下的很多作品是“作”多于“画”。他认 为,很多生活瞬间,用画笔刻画和以照片形式记录是 很不一样的,要更凸显绘画性,就需要艺术家去思考 用画笔刻画它的目的是什么。
水粉画的本体语言问题也是研讨会专家探讨的 重点。忽视本体语言仍然是水粉画发展中的一个问题 所在,使得这一画种就和油画、水墨画、综合材料等 变成一种纠缠不清的客观存在。当下许多创作者对其 他画种技法的盲目模仿,也使水粉画的边界变得模糊 不清。事实上,这种由水和胶加矿物质粉调和而成的 特殊媒介,形成了一种不透明的有覆盖力的水溶性物 质,是水粉有别于透明水彩的特性。但是它的覆盖力 又有别于油画的覆盖力,油画颜料层层叠加的力度, 水粉画也不能盲目地去模仿。
董希文的水粉画创作实 践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作为油画大家,他创作的水粉 画就体现了其对水粉本体语言的把握,这种既是技术又是艺术的方法,值得当下水粉画家深入研究和学 习。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大学教授丁 宁指出,水粉画正好处在油画和水彩之间,是一个中 间性的艺术媒介,但这个艺术媒介不在学院规约的途 径上,在某种意义上也为画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 能性。
水粉画介于油画与水彩之间的特殊位置,既 是一种挑战,更蕴含着独特的发展机遇。今后的发展 应从个人的视角变成综合性的视角,从而构成题材、 想象、内心多个方面的综合。这种媒介特性要求创作 者必须具备更敏锐的艺术感知力,正如艺术史所昭示 的,一个普通的草垛也可以入画吗?莫奈却发现了 它,成了他的代表性题材。
几位劳动者在拾麦穗也可 以入画吗?它成了艺术史上的经典,成全了米勒的大 师风范。这证明最平凡的题材也能成就艺术经典,关 键在于艺术家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表现方式。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水粉画的未 来发展路径。首先应当回归对本体语言的深入研究, 厘清其媒介特性;其次要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到鲜 活的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题材;最后要加强理论建 设,推动美术理论在绘画实践中的深化,为创作实践 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正如诸迪书记所指出的:“水 粉画经过这10年的发展和集中展示,已经成为一个 成熟的画种。成熟画种标准的尺度与边界的清晰度 关系着水粉画的特质。”只有在这几个方面同时着 力,让承载着创作者情感与思考的作品在观众中引发 共鸣,水粉画才能在新的艺术语境中保持活力,绽放 独特的光彩。
结 语
“第三届全国水粉画大展”通过丰富多彩的作品 展现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生机,呈现了中国水粉画发 展的新面貌。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资深画家对水粉画 技艺的精湛追求,也彰显了年轻艺术家在观念表达上 的大胆创新。代际间的对话与碰撞,印证着水粉画艺 术“守正创新”的演进逻辑:老一辈艺术家以深厚的 学养守护水粉画的文脉根基,中青年创作者则以开放 的姿态拓展其表现维度,共同构建起传统与当代交融 的审美谱系。在同期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的 深入分析与探讨为水粉画的未来发展在理论层面提供 了清晰的指引。以理论引领实践,将有力地推动中国 水粉画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DiSanJieQuanGuoShuiFenHuaDaZhanShuPing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