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域情结”的现实主义描绘
“地域情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段义孚的《恋地 情结》一书,指的是“人类与物质环境之间的情感纽 带。这种情结既表现为个体对故乡、城市等具象空间 的眷恋,也体现在文学创作、景观规划等形式中,通 过文学意象、审美体验和地方认同等方式延伸”[2]。
在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创作中,这种源于人类与特定 环境深刻连接的“恋地情结”,同样通过视觉艺术的 形式得到了独特表达。艺术家将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 感与认同,转化为对乡民形象、生活场景和精神风貌 的现实主义描绘。 此种“地域情结”的现实主义表现,在创作主 题上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首先是表现革命理想与民族 精神的红色文化主题创作。
王有政《悄悄话》纸本设色 116cm×110.5cm 1979年
延安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 展,让大批怀揣精神追求的艺术家找到归属感。例如 石鲁的《古长城外》《山区修梯田》、刘文西的《拉 家常》等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主题。艺术家在延安时 期便深植红色基因,其创作过程始终贯穿着强烈的革 命理想,进而在作品中实现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叙事 性”描绘,以及对领袖与乡民和谐共处生活场景的细 致捕捉。其次是黄土高原文化主题创作。
陕西黄土高原苍凉的地貌与朴实的乡民,吸引了众多艺术家。他 们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所震撼,被陕北人 民憨厚淳朴的热情所打动。例如刘文西的《祖孙四 代》、王子午的《米脂老农》等作品,表现了勤劳乐 观、对生活满怀期待的高原劳动人民形象。最后是民 间风俗文化主题。
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民间 文化,能够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崇敬与怀想。像赵望云 的《集场归来》、贺荣敏的《雪塬》等作品,皆展现 了民间风俗活动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对多样民俗文化 的深度挖掘,构建起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语言。 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的“地域情结”同样鲜明 地体现在乡土图景的表达之中。在人们的成长记忆 里,乡土生活的自然风貌与独特人文风俗交织而成的 乡土记忆,会如影随形般伴随其终生。
而对于生长在 陕西这片土地上的艺术家们来说,他们内心深处对陕 西地域的深厚情感,更激发着无数的艺术灵感与深刻 思考。由此,艺术家的表达摒弃了刻意的修饰加工, 将原汁原味的乡土生活场景,直接而真实地呈现在绘 画之中。以王有政的代表作《悄悄话》为例,该画大 胆突破主题性创作的固有框架模式,致力于追求对日 常生活的自然呈现。
画面上那些质朴的人物和平凡的 场景,深刻传达出关于“家”的文化意蕴。正如尚辉 在《农民本色——散论王有政人物画》中所评价: “1979年他的《悄悄话》呈现了新时期乡土写实绘画 清新自然的格调,它对当时正在兴起的乡土写实绘画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3]这种独树一帜的艺术探 索,成为陕西乡土题材人物画中“地域情结”的生动 范例,其不仅与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更发源自艺术家的群体情感和生命经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hanXiXiangTuTiCaiRenWuHuaDeYiShuTeZhengYuFaZhanMaiLuo_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