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写实与写意手法的共生共融
除情节性叙事和个体肖像塑造外,孙浩尝试在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的写实表现中融入写意性审美内涵,以写意为基点进行油画本体语言的多 维探索,这亦是油画在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发展方向。这 种融合写实与写意手法的探索,在孙浩的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主要体 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图7 孙浩《时代风云》布上油画 160cm×480cm 2021年
其一,线条造型。孙浩在刻画主体人物时,没有刻意强调油画的笔触 和质感,也没有以块面组合强化人物的立体造型,而是整体采用一种舒缓 轻薄的平涂与线条勾勒的方法表现人物的脸部和衣着,这种线条造型的方 法在独立人物的形象塑造时效果明显。例如,在2011年创作的“辛亥百年 人物肖像”系列之《宋庆龄》(图3)、《李大钊》(图4)、《蔡元培》 (图5)、《胡适》(图6)等作品中,画家以线条造型的方法将革命女性 人物的面部处理得十分柔和,而在对人物眼睛和嘴唇的塑造上则呈现出力 量感。画家意在以柔和的整体线条凸显人物眼神的力量及其蕴含的精神性。
在这里,人物面部的五官结构和整体脸部构成并 没有依赖块面组合或油画颜料的堆叠,而是以平缓的 笔触塑造出一个细腻的人物面部形象,并在人物紧绷 的唇线、坚定的视线刻画中,进一步明确了五官塑造 与整体脸部之间的对比与共生关系。除在面部结构塑 造时强化线条的使用外,画家对这些独立人物形象的 衣着刻画亦凸显了线条造型的表现力,如在作品《胡 适》中,人物身着一身长袍,在胸前、手肘、两腿前 侧及长袍尾部等位置使用线条勾勒,从而使长袍挺 括、立体,彰显了人物昂首挺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 神面貌,形成了油画材质与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表现 方法之间的融合共生。
其二,写实与写意的对比。在孙浩的革命历史题 材美术创作中,画家对人物衣着色彩运用和刻画手法 独特,他并不强调对衣着细节和装饰元素的表现,甚 至在群像的表现中直接虚化这些细节。例如,在《时 代风云》(图7)中,画面虽然人物形象众多,但画 家对每个构成个体的表现都非常具体和真实,人与 人、人与空间、人与历史等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 处,其主要原因在于:孙浩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写实刻 画与对人物衣着造型的写意处理,形成了既相互关联 又相互独立的共生状态。
这种弱化油画笔触而强调线条造型、融写意于写 实之间的表现方法,正是中国写意审美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比的方式带来画面观看和思考的节奏感,同时 在人物面部表现的营造及衣着线条的勾勒中,传达出 一种中国式的观看方式和审美诉求,建构起“时间中 的叙事”与“空间中的叙事”系统[4]。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SunHaoGeMingLiShiTiCaiYouHuaChuangZuo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