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书画艺术网书画史论2025-08-31 09:236130
[摘要]《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北宋风俗画的杰作,更折射出画家张择端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该画以北宋汴 京(今开封)的繁华市井生活为背景,生动展现了北宋商品经济与市民文化的繁荣。除此之外,画中暗藏 玄机,揭示了张择端对社会矛盾的敏锐观察。结合北宋“画谏”传统与朝臣谏言风气,可推断张择端的创 作不仅是对市井生活的记录,更是对时代危机的警示。因此,张择端不仅是一位...

广告 各位艺友,有需要包装推广发软文的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艺术网创办21周年值得信赖点击❉❉☛ 在线办理

一些经学传人通过科举考试入仕为官, 他们对文学或艺术的热爱超越前人。例如,翰林侍讲 学士杨安国、龙图阁待制赵粹中、左丞赵挺之、太学生赵明诚等人都来自诸城。他们成功地踏上了科举入 仕的道路,这无疑会对张择端产生引导作用,这是画 家发奋的动力。 此外,诸城出土了大量东汉画像石。

这些画像石 刻画了世俗百姓在节日里宰杀和烹饪的场景,极富生 活情趣。由此可见,表现世俗生活是当地由来已久的 绘画传统。苏轼在熙宁七年(1074)到熙宁九年(1076) 间曾任密州太守,辖管诸城。他在当地修建了超然台, 并撰写了《超然台记》。更为重要的是,苏轼豪放派 的诗词,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 几时有》等的文学灵感皆源于此。总之,苏轼的词句 为密州文化注入了独特的文学魅力。

 (四)“幼读书”

毋庸置疑,张择端幼时所读之书肯定是儒家经典 著作,而且以经学类书籍为主。北宋比以往任何一个 朝代都注重蒙童教育。朝廷开设了童子科,向地方吸 纳 15 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者,鼓励他们考取进士。[2] 此 外,北宋时期的文人还撰写了很多文章,如宋真宗、 王安石分别作有《劝学文》,司马光作有《劝学歌》, 汪洙作有《神童诗》等。

(五)“游学于京师” 

张择端曾“游学于京师”。根据北宋的交通状况 来看,张择端从诸城到开封有两条路可走,即南路和 北路。南路即从诸城出发,途经山东临沂、安徽宿州, 之后沿通济渠至开封。北路即从诸城出发,途经山东 益都(今青州)和历城(今济南),沿济水、郓州(今 山东东平)、东平湖、梁山泊、五丈河至开封。两条 线路都有一半以上要走水路,历时月余。相较而言, 北路略近一些,不过途经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的梁山泊 一带时,行人容易遭遇打劫,所以张择端进京时选择 走南路的可能性更大。他在沿途可以看到大量漕运活 动并体验船上生活,这为未来的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 的生活素材。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第1张

左:《清明上河图》中崇 宁初年的羊肉价牌

中:《清明上河图》中出 现满街宽板长凳

右:《清明上河图》中出 现烧煤炭的炉子

“游学于京师”并不是指张择端到开封游历、 学艺,而是去学诗赋、论策。英宗朝知谏院司马光 在上书中提道:“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 得美官,非善为诗赋论策者不得及第,非游学京师 者不善为诗赋论策。”[3] 张择端游学京师,然后才 能参加进士考试。中进士之后,就可以入仕为官。 

他到京师投考,说明已经通过了由地方主持的乡试, 考中了秀才,故而被报送到京师参加会试。如果通 过会试,则相当于已经中举,可以参加每三年一次 的进士考试,以求仕进。 《清明上河图》中绘有一个“游学京师者”的身影。 卷尾的一个招牌处上书“久住王员外家”,这实际上 是富家子弟在京师游学期间的长期包房类馆舍。

透过 楼上的窗户,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士子正在苦读,而窗 外的“解”字招牌下,十多个士子正在请一位老者为 他们卜卦……这些场景,实则是张择端初到开封时的真实写照。他有能力不远千里到此求学,除了需要承 担读书的费用之外,每天还会产生旅店费和各种生活 开销。据考证,一个普通士子在开封平均一天的生活 开销不少于 100 文。[4] 这一开销已经超过了当时北方 农家男子平均一天的收入。由此不难推断,张择端的 家境比较殷实。 

(六)“后习绘事”

那么,张择端进京参加会试的结果如何呢?从 张著言其“后习绘事”可明显看出,张择端并没有 考上。鉴于他来自经学底蕴深厚的地区,研习的科 目应该是策论。策论亦作“经义”,当地要求考生 背诵的是“礼乐刑政、兵戎赋舆”等儒家经世治国 的学说。北宋中后期,科举考试究竟是以诗赋取士, 还是以策论选拔人才,已经成为新旧党争的焦点之 一。熙宁年间,宋神宗任用新党,颁行科举新法。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第2张

《清明上河图》中“孙记正店”门口的栀子灯和灯箱广告

新法反对诗赋取士,改考大经。到了哲宗朝,宋哲 宗先任用旧党司马光,后又启用新党人士,废除新 法,兼考经义、诗赋。徽宗朝,诗赋再次禁考。这 段时期,大的科考政策变化频繁,小调整更是不断。 这种不稳定的科目设置无疑给进入考场的学子平添 了一些不良变数。此外,不同地域的士子各有专长, 如北方士子专于经术,东南士子长于诗赋。

朝廷以 诗赋取士时,江南士子得以发挥专长,来自经学故 乡的张择端或许不适应这种变化,最终导致科场失 利,不得不转而学习绘画。当然,他也很可能在年 少时就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再加上其家乡有绘画 传统和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为他做出职业的改变奠 定了基础。

(七)“本工其界画” 

为了维持生计,张择端留在京师,开始学习界画。 界画是一种借助直尺来表现建筑的绘画形式,手法多 样。其中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界笔”,即笔杆下部 绑上一个名为“界格”的小木块。有了这个小木块,“界 笔”就可以紧贴着直尺运行,毛笔上的墨水就不会弄 脏直尺和宣纸,画家就可以依据自身意图绘制出各种 长度的直线。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第3张

左上:《清明上河图》中﹃税务所﹄里的大抬秤

上中:《清明上河图》中出现可起落的桅杆

右上:《清明上河图》中船上的绞盘

左下:《清明上河图》中表现码头发放计件工资的场景

右下:《清明上河图》中的车载脚蹬和制动装置

界画相对容易展现出较好的效果。只要 画家能够熟练运用工具,将画作绘制得精细、准确, 就会获得欣赏者的认可,从而以此谋生。在张择端之前, 燕文贵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其原本“隶军中”,且“又 能画舟船盘车”[5]。在当时,富家子弟乐意购藏的绘 画便是界画。画家凭借绘制界画就可以确保衣食无忧。 燕文贵的界画颇得富商喜爱,如“富商高氏家有文贵 画舶船渡海像一本”[6],就连宰相吕夷简府里都有燕 文贵画的屏风画。后来,燕文贵经画院画家高益举荐, 入画院为袛候。 

(八)“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当时学界画者,无不仰慕宋初的界画宗师郭忠恕。 郭忠恕,字恕先,“太宗喜忠恕名节,特迁国子博士”[7]。 他除了擅长描绘楼观木石之外,还是一个文字学家, 著有《汗简》。然而,他后来因不满时政被流配登州(今 属山东)。这个身怀绝技的画家后来被神化,传说“死 于齐之临邑道中,尸解焉”[8]。

郭忠恕的界画将建筑 与林木、烟云相结合,具有无尽的艺术感染力。宋初 刘道醇在《圣朝名画评》中,对郭忠恕能够妥善处理 建筑结构赞赏有加:“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取砖 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其气势高爽,户牖深秘,尽 合唐格。”[9]郭若虚也十分推崇郭忠恕画中的空间关系: “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一去 百斜……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栱逐铺作为之。

向背 分明,不失绳墨。”[10] 从郭忠恕传世《雪霁江行图》中, 可以看出张择端深受其画风影响。 在《清明上河图》中的“舟车、市桥郭径”这一部分, 张择端绘制最为精到之处是舟船。他对船上生活的描 写细致入微,每一块船板、每一个铆钉都刻画得非常 到位和准确,这无疑与他前往开封求学途中的船上生 活息息相关。

回到张择端的时代看《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第4张

左上:《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的15 档算盘

上中:《清明上河图》中多处出现的交脚货架

右上:《清明上河图》中的职业媒婆

左下:《清明上河图》中店铺摆放的垃圾桶

下中:《清明上河图》中的注壶和注碗

右下:安徽宿松出土的北宋注壶和注碗

张著只称颂了张择端的界画,一句“尤嗜于舟车、 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表明张择端对界画的热衷 近乎痴迷。不过,张著没有提及张择端的人物画水平, 想必其人物画造诣不及界画。东晋顾恺之在《论画》 中言:“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 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11] 界画不涉 及对客观对象的情感表达。正所谓,“宫室有量,台 门有制”[12]。静态的建筑造型可依可循,容易上手并 画得热闹好看,但要画出门道却并非易事。张择端却 在绳墨之矩中画出了舟船和建筑的韵味,自成一家, 即所谓“别成家数也”,想必这正是他凭借特长考进 翰林图画院的原因。

根据《宋史·选举志三》,进入 翰林图画院要经过一系列绘画考试,且“考画之等, 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俱若自然,笔韵高简为 工”[13]。张择端必定是在这方面达到了要求。然而, 许多介绍张择端的文章多将他论作宣和年间的“翰林 图画院待诏”,这恐怕缺乏足够的依据。金代张公药 在跋诗中只提到张择端在宣和年间向内府呈交了画本, 并未提及他是否为画院待诏,因此这种说法当是讹传。 如果张择端真的是这一时期的“翰林图画院待诏”, 在宋代的绘画史籍中不应该毫无记载。鉴于张择端是 “后习绘事”,刚入画院时,他的年纪想必不会小, 职位也不会高。

 (九)“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

根据近人谢巍考,《向氏评论图画记》的作者为 向宗回,他作此记的时间在政和七年(1117)之前。[14] 向宗回的曾祖父是真宗朝宰相向敏中,向宗回的姐姐 是神宗朝向皇后。向家书画收藏甚富。该书是一部书 画著录,其中不仅记载了向家书画收藏的情况,还记 录了一些画家的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品级。张著就是 从这本书中获知了张择端的一些情况,并用心记载在 跋文里。 

(十)“《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从画名角度来看,张择端的《西湖争标图》和《清 明上河图》均为五字图名,二者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系姊妹卷,且两卷的艺术水平相当。在北宋界画家中, 此前仅有宋初郭忠恕的作品被选入“神品”。[15]“神品”是彼时画家作品能获得的最高品级。宋徽宗崇尚法度, 将“神品”置于画品首位。

《清明上河图》和《西湖 争标图》都被定为“神品”,这体现出向氏的审美标 准受到了宋徽宗的影响。根据张著题写跋文时的语气 推断,《向氏评论图画记》和两幅姊妹卷淳熙十三年 (1186)均未散佚,而是由金代中都(今北京)某人 私藏。他也因此留下了“藏者宜宝之”的提示语。 由此可知,《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基本是完整的。 

传说该图的后一半描绘金明池(又称“西湖”)赛舟 夺标的内容被切割了,此说法有误。实际上,描绘金 明池赛龙舟、夺锦标的内容是这对姊妹卷中的另一幅 长卷,即《西湖争标图》(已佚)。据笔者考证,该 图在入藏元内府秘书监的时候,曾被时任秘书监典簿 (从七品)的王振鹏临摹过,而其摹本的残本便是元 人《龙舟夺标图》。[16] 

(十一)“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燕山张著跋”

大定丙午年,即金世宗朝大定二十六年(1186)。 是年清明节次日,张著应收藏者邀请,用行楷在《清 明上河图》拖尾首段写下了 85 字跋文。此时距离北宋 灭亡已经过去了 58 年。 张著的身世与张择端有许多相似之处。他的事略 可见于元好问所编《中州集》卷七:“著,字仲扬, 永安人。泰和五年以诗名召见,应制称旨,特恩授监 御府书画。”[17] 其字“仲扬”,应是家中次子。“永安” 即金中都大兴府(今北京),故其自称“燕山张著”。 张著为金代诗人,《中州集》卷七收录有刘勋所作《读 张仲扬诗因题其上》:“布衣一日见明君,俄有诗名 四海闻。枫落吴江真好句,不须多示郑参军。”[18] 由 此可知,张著原本是布衣文人,诗学唐人。

泰和五年 (1205),他凭借诗名获得了金章宗完颜璟的赏识,开始负责管理御府所藏书画。在金代,御府书画集中 收藏于内府机构“中秘”。“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 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19] 金代文人画家、翰林修撰王庭筠曾与其舅父秘书 郎张汝方在“中秘”整理、著录御府所藏 550 卷书画, 并著成《品定法书名画记》(今佚)。王庭筠于泰和 二年(1202)过世,此时恰好留下了空缺的职位。“监” 乃主管之职,张著能在此监管御府书画,足以说明他 在书画鉴定和书画史籍的通晓方面必有过人之处。

张 著在入宫任职的十九年前,即 1186 年,为《清明上河 图》书写跋文时,还是一介书生。如此推算,当他入 朝供奉金廷时,已是一位中老年文士了。其跋文的书 风与其诗风一样,主要受唐代书风的影响。可以看出, 其楷书较多汲取了唐代柳公权、欧阳询和颜真卿等书 家的养分,结体端严古朴而不失灵巧之格,笔画厚实 平稳却不遗刚硬之气,可谓功力不俗。个别带有行书 笔意的字迹略有宋人不羁之意。 画家对细微之处的刻画达到了精微且娴熟的程 度。考虑到张择端是“后习绘事”,该图应当是其 40 岁左右时所作,即崇宁中后期。

若年龄再小些,则功 力不达,若年龄再大些,恐目力不及。根据后文对张 择端画该卷时间的推定,他大约出生于嘉祐八年(1063) 至乾道四年(1168)。 综上所述,张择端出生于东武一个深受儒家思想 熏陶的富裕之家。他幼年受儒家思想影响,喜好读书, 年长后通过乡试,到开封备考,试图通过会试和殿试 走上仕途,然而因为诸多原因未能如愿,后改习界画。 

最终,他凭借画艺进入了翰林图画院,其艺术生涯的 后期主要处于徽宗朝。元人杨准和明人李东阳的尾跋 中分别提到有宋徽宗的双龙小印和题签,推测张择端 是领旨绘制了该图及其姊妹卷《西湖争标图》,并且在艺术上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由于画中并未描绘什 么吉祥事物,宋徽宗将这对姊妹卷一并赐给了外戚向 宗回。

画家生动地描绘了开封百姓的世俗生活,这说 明他长期生活在开封的社会底层,对各行各业普通百 姓的艰辛生活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十分了解,故 而在画中给予了他们深情的关注。 在了解了张择端曲折而丰富的身世之后,我们就 不会轻视这件《清明上河图》了。这是他唯一留存于 世的真迹,全卷以儒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为 创作根本,以充满智慧和幽默的手法深刻地展现了徽 宗朝的市井百态。 

支付2元,才能查看本内容!立即支付查询订单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hdzzddsdkqmsht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