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书画比赛证书

米芾《苕溪诗帖》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6-12 12:3169330
《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故线条劲挺有力,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即用正、侧、藏、露不同颖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各具姿态。试看《苕溪帖》墨迹,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予人八面生姿、沉着...

《苕溪诗帖》用笔爽利,洒脱不拘,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故线条劲挺有力,既赏心悦目,又耐人寻味。

米芾《苕溪诗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米芾 《金刚经》 第1张

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即用正、侧、藏、露不同颖锋入纸,使整幅作品长短、轻重、仰偃、间距、起笔、收笔不主故常,各具姿态。试看《苕溪帖》墨迹,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予人八面生姿、沉着痛快之感。每字结体修长,下半部微向右倾,如玉树临风,摇曳生情。

米芾《苕溪诗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米芾 《金刚经》 第2张

左右、上下结构的字,强化开合向背,或左擒而右纵,或上敛而下放。“游”、“蓬”、“过”等字“走之旁”形态各异,如挂帆沧海——“依旧满船行”(米芾诗名)!章法上除起首交待“戏作”缘起及书者名款占两行、卷末记录书写年月占一行外,所作六首诗顺势承应,各成一“章”,得“缜密”之妙;各“章”之间留有空白,有“疏朗”之美。又有小行书“夹注”其间,虽非有意为之,但已尽显错落参差之美。通篇观来,大小、疏密、欹正……随势生形,一气呵成,纯任天机。正如宋人朱熹所言:“天马行空,追风逐云,虽不可范以驰驱,要自不妨痛快。”

米芾《苕溪诗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米芾 《金刚经》 第3张

当然,帖中某些字欹斜过甚,如倒数第三行“对声”等字,有欲倒之势,恐为人垢病。明代吴宽就直指米书“习气”为“猛厉奇伟,终坠一偏之失”。米芾《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影响巨大。米芾子米友仁、南宋吴琚、金代王庭筠等人之书均以毕肖米书著称。 

米芾《苕溪诗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米芾 《金刚经》 第4张

米芾《苕溪诗帖》 《蜀素帖》 《苕溪诗帖》 米芾 《金刚经》 第5张

《宋米芾苕溪诗帖》,北宋,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cm,横189.5cm。为宋元佑三年(1088)八月八日米芾书自撰诗。

       《宋米芾苕溪诗帖》,北宋,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cm,横189.5cm。为宋元佑三年(1088)八月八日米芾书自撰诗。共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此为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铃有“绍兴”“睿思殿印”“项元汴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宝印。帖首行下有项氏收藏之“独”字编号,帖后有米友仁,李东阳跋。曾归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清内府。今藏于故宫博物院

广告 各位艺友,全国性书画比赛剩余证书有需要请 微信:shuhuayishu 江苏省青年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 在线办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mi-xi-shi-tie_2.shtml

发布评论

shuhuayishu

shuhuayishu

支付宝
微信
QQ钱包

扫描二维码手机访问

文章目录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