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等,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作“明四家”。

唐寅画法初学周臣,后又泛学范宽、郭熙、李唐等,从南宋“院体”入手,博众家之长,他的人物画将其绘画精神与人物完美融合,融汇各种技法达到情景交融,传达出自身情怀。

二、作品简介

《秋风纨扇图》,纸本,水墨,为唐寅仕女画代表作,今藏上海博物馆。是作画心纵长77.1cm,横宽39.3cm。左侧裱有清初名士林佶题跋一则,钤朱印两方;右侧裱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题跋两则,钤朱印五方。作品近景画数块湖石,中景塑一手持团扇依风斜立女子,远景双勾丛竹傍依斜坡。画心左上角有唐寅的题画诗一首,署名“晋昌唐寅”,钤唐寅朱印两方,一为阴文“唐寅私印”,一为阳文“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画面另钤历代收藏、鉴赏章多枚。

秋风纨扇图》

《秋风纨扇图》简介:纸本,立轴,墨笔;纵77.1厘米,横39.3厘米;藏于上海博物馆。

三、作品创作背景

1.作者书法绘画特点

唐寅的书法风格一般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其30岁以前,与文徵明笔法接近,书法从赵子昂入手,结体端丽,用笔秀润,代表作有唐寅的《高人深隐图》;第二时期是30~36岁,此时他科举折翼,绝意仕途,卖画为生,用笔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宗颜体,用笔凝重,圆硕多肉,雄强茂密,横细竖粗,吸纳隶法,极富力度,代表作有唐寅36岁的作品《落花诗册》;第三时期是37~45岁,唐寅筑居桃花坞,创作达巅峰期,此时他的书法以赵子昂为根基,融李北海技法,字形秀丽,结体偏斜,又自成机杼,书法作品运笔流转,布局灵活,秀润遒劲,端美灵动,代表作有37岁时所作的《七言律诗轴》;第四时期是46岁以后,晚年的唐寅书法变得更加率意,吸取了米芾书风,用笔迅捷劲健,沉着痛快,八面出锋,率真自如,融诸家笔法,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并达到了挥洒自如、神机流走的境界,代表作有50岁以后作的《西洲话旧图轴》。

此幅《秋风纨扇图》中的题画诗字形秀丽、运笔流转,书风应属于唐寅第三时期风格,这与其所钤“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朱印时间上也吻合。

另外,唐寅的人物画风格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条劲细、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风貌,吸取了南宋诸家技法,其早期人物画作品风格多归此类;另一种风格自南宋院体脱胎而出,画风亦工亦写,笔墨流动爽利,转笔遒劲,线条抑扬,笔简意赅,极富意趣。《秋风纨扇图》即属此种风格。

2.作者创作时境遇

唐寅1470年出生,1523年病殁,其一生短暂而波折。他早年家道中落,至亲陆续亡故。科举路上本一番平顺,却因科场舞弊案而牵连入狱,罢黜为吏。一连串挫折让唐寅开始重新审视人生,认知生活。曾经想在宦海一展雄心的他,自此绝意仕途,放荡形骸。于故地筑室桃花坞作画自娱,昔日“龙虎榜中名第一”皆随流烟,今朝“人世逐炎凉”尽收笔端。

3.明以前仕女画的发展历程

仕女画发展到唐寅所在的时期,已经走过一千余年的历史。仕女画,一作“士女画”,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发展至繁荣昌盛阶段,五代及两宋承袭了唐代兴盛之势而又有所创新,元代出现短暂凋敝之态,至明代呈中兴之势。

早期的仕女画题材多为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如今传宋人摹本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即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诗意而作,由画可见魏晋美女形象瘦骨清像、气度高古。唐时期画家们多描绘贵族妇女的闲适生活。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体态丰腴健壮,脸型圆润饱满,气质雍容华贵,具有典型的时代审美意趣,代表作有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唐以降,仕女画的题材越来越宽泛,渗透到社会多个阶层,画中仕女们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至明代,画家们多以“修颈、削肩、柳腰”来表达美女形象,已全然不类唐时。这时期,高手辈出,吴门四家中唐寅、仇英、文徵明在仕女画领域皆有佳作传世。

四、作品题材构思

本幅唐寅仕女画构思显然受到了汉成帝妃子班婕[5]妤典故的影响。班婕妤,驰名中国历史的一位才女,她面容姣好,极富才气,为汉成帝恩宠。后来,宫里来了赵飞燕姐妹,汉成帝另逐所好,班婕妤逐渐恩弛,以至伶仃孤苦。赵飞燕姐妹机关算尽,对班婕妤施以诬陷,为求自保,她深居长信宫,不闻窗外事。班婕妤隐退深宫之后,难免触景生情。一年秋天,她见到遭弃的团扇,悲从心生,便作诗以自悼。诗云:“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此即流传后世的千古名篇《团扇歌》,全诗巧妙地将团扇的遭际与她的个人境遇作比,从而抨击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其中“恩情中道绝”一句更是诉尽了班婕妤的悲伤之情。唐寅另有一幅《班姬团扇图》与此典故相关,绢本,设色,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钤“唐伯虎”“南京解元”阳文朱印两方,比本幅《秋风纨扇图》创作时期稍早些,本幅作品更加深化了主题。

五、作品赏析

画中作者用淡墨塑出一面斜坡,显得极其旷寥。斜坡之上,画一女子,高束发髻,手持团扇,伫立风中。女子冰肌玉骨,风姿绰约,衣褶利落,随风拂动。她双瞳剪水,略带忧伤,侧身顾盼,凄婉之境,全然托出。近景用浓墨置几块狰狞湖石,与女子娇柔之态形成强烈冲击。女子远处,着两株丛竹,迎风披靡,了无所助之态,渲染了画面氛围。

全卷构图简单,不显繁复,画面大面积留白,形成一种空旷萧瑟感。环境背景主要采用斜线式构图,坡面贯穿画面,人物则呈“L”型,形成空间上的平衡感。景物主要是竹石,这是唐宋以降文人画的常见素材。此处唐寅别出心裁地将竹、石用斜坡以隔,分而置之,形成一种孤独无依、伶仃凄楚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人物技法主要使用白描。在衣褶的处理上,唐寅将其纯熟深厚的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融汇宋人李龙眠行云流水描和颜辉的折芦描,运笔流动爽利,转折方劲,线条节奏感极强,整个人物柔美中见凝重,妩媚中见忧愁。整幅作品虽然纯以水墨为之,却能于粗细浓淡变化中显示丰富的色调。

唐寅于画面左上方的题画诗更是深化了作品主题,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此处唐寅的处理可谓是匠心独运,他一反常法,从左及右题。这样一来,文字的阅读方向、秋风所及方向及仕女眼神方向有机统一,让观者情绪上找到落脚点,更易带入意境内。整个点题的主旨句,仿似萧瑟秋风,飘至女子身旁,飘至这炎凉的世界。项子京于此处钤“游方之外、会心处”朱印两方,应有所感。如是的处理,在清初石涛的作品亦有见到,他在其《山水写生》册页中,有如是题跋:“云霄回鹤梦,奇石伴人间。不识乾坤老,青青天外山。大涤子济。” 中国画技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沉淀,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章法,但是艺术家们在处理作品时,并不会因此束缚,他们时常会破除常规,一改前俗。所谓法无定法,能将艺术效果表现到最大化的法即为好法。唐寅如是的处理方式便很好地诠释了其中要理。

中国文人画一直以来都有骊黄之外的审美意趣。《秋风纨扇图》虽然画的是一位“秋风见弃”的女子,但是思及唐寅作画时坎坷的境遇,我们不免感觉这就是他在画自己,画自己的生命体验。他坎坷的命运,饱经凄怆。他对炎凉世态感受之深,冷暖人情体悟之彻,从他的诗作画作便可窥见。这些波折于唐寅来说是痛苦的,于后人来说却是幸福的,因为他于困境中所创造文化财富是难以估量的。

时光悄然地走过了五百余年,当我们欣赏此画的时候,再详细审视这世情,不免叩问,这世间多数人是否仍在逐炎凉?

明代唐寅狷介疏狂、任性放诞,人目为“狂生”。他一生坎坷,绝意仕途,寄情于诗词、丹青。他在人物画上造诣颇深,多取古代仕女和历史故事作为绘画题材。他的人物画造型准确,形态优美,寓意深刻,多有讽喻世态之意。文徵明《题唐六如红拂妓》诗云:“六如居士春风笑,写得峨眉妙有神。展卷不禁双泪落,断肠原不为佳人。”此诗可谓是对唐寅人物画的精辟概括。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一作“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是汉代班婕妤的《怨歌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秋风纨扇图》(见左图)是唐寅晚年以此诗为蓝本而创作的仕女画。此作为纸本,水墨,纵77.1厘米,横39.3厘米。画中女子秀丽端庄,手持纨扇,徘徊于庭园中,面露忧郁之色,若有所思,表现出心事重重的感伤情怀。画面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仕女的披巾和裙裾飘拂着,与风中摇曳的数枝幽篁相和。仕女望着远方,是不是正在为自己日后年老色衰,和纨扇一样在秋风起后被搁置的命运而感伤呢?她眼中带着迷惘,脸上露出无奈与痛苦之情。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空旷的背景下,一堆顽石、几株修竹益发衬托出女子孤傲、高洁的秉性。

 唐寅以简练的笔墨绘出人物,笔法略近杜堇。他以淡墨染人物的衣带、以浓墨画发髻,使作品墨色润泽丰富、浓淡有致、干湿相宜。在衣纹处理上,他将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描”与颜辉的“折芦描”相结合,用笔遒劲、纵逸、潇洒。他仅用寥寥几笔,便将佳人“秋扇见弃”的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背景渲染得极为简括。湖石、土坡用浓淡不同的水墨表现,阴阳向背,层次分明。土坡上点缀着双勾的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冷寂之感。这些萧瑟的细竹更加突显出佳人的感伤之情。此图中,仕女裙裾用线刚劲,除了下部的裙角略微飘举外,其余皆下垂,把女子柔而不弱、哀而不怨的精神风采很好地表现出来。

 《秋风纨扇图》的布局、结构也颇具特点。仕女基本被放置在画面中心。画面右上方留着大面积的空白,给人以虚空、寂寥之感。作品以虚为实,真乃绝妙。另外,题画诗一般是从右边空白之处向左写,但此画却破例从左向右写。因为如果不这样,就会破坏画面的意境和效果。由此可见画家构思的独特匠心。

纵观《秋风纨扇图》,用笔简洁、明快,人物刻画细致,衣纹用线遒劲、流畅。此图曾被清人张大镛的《自怡悦斋书画录》、孔广陶的《岳雪楼书画录》和近人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著录。项元汴曾评价唐寅此图曰:“唐子畏先生,风流才子,而遭谗被损,抑郁不得志,虽复佯狂玩世以自宽,而受不知己者揶揄亦已多矣。此图此诗,盖自伤自解也。”从此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第一才子”唐寅那卓尔不群、独蹈高标的人格魅力,似乎还能听到他对人生世事的喟叹:“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寅(1470—1523),因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故起名“唐寅”。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画早年师法周臣,后师法李唐、刘松年。画中山重水复,以小斧劈皴为之,布局疏朗,风格隽秀。其人物画继承唐代绘画传统,线条细劲、色彩淡雅、造型准确。其亦工写意人物画,作品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用笔率性、格调秀逸。传世作品主要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等。

广告 各位艺友,想在本站推广出售书画咨询:QQ138218888 微信:shuhuayishu 书画家协会招募会员啦,点击在线办理
本站提供书画家建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