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法立根,用汉唐气象的书风为画面增色
美术界不少人对“书画同源”的理解,还停留在“以 书法练线条”的粗浅层面。其实,关于书法与绘画的深层 关系,前人已有诸多阐发。林语堂在《书法是中国美学的 基础》一文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 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 或天文学的关系”“在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上,在中国 建筑的形式和结构上,我们将可以分辨出那些从中国书法 发展起来的原则。正是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 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 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周正良 岭南佳红 35cm×25cm 2013年
从周正良对书迹的选择、对书法的研习、对书法在 画面的运用等诸多方面来看,我相信他深谙此理,这也是 我特地把他的书法独立拎出来解读的理由。他画案上常年 摆放着《敦煌汉简》《夏承碑》《赵君碑》《急就章》 《荐季直表》《颜家庙碑》等字帖。他在《夏承碑》《赵 君碑》上的用功最勤,领悟也最多。
周正良 玉桃 35cm×25cm 2013年
《夏承碑》流畅的运 笔暗合了大写意的用笔之道,汉隶方正、古厚的形貌和韵 味也极契合他的心性。他仿佛找到了久别的师友故交,饥 餐渴饮,如醉如痴。他自谓无意于成为书法家,所以对古 人,他着重在汲取神韵,而不斤斤于结构点画。他堂正大 方的落款有效地提升了整件作品的品格。如果把他画面上 的落款移开,你会发现作品无论是品貌还是气格会立马降 低几个档次,方正、密匝的落款完全不可分割。很少有人 能像周正良这样把物象与落款的水乳交融做到这么极致。
以时代立神,用新颖的构图营造出高识别度的“周家样”
我对“时代精神”的理解是,把你的作品放进现代 家居,如果很熨帖,甚至能够马上提升家居的档次,就说 明你的作品具有时代精神。以此来看,一些经典作品,放 在很多种不同类型的家居中都很协调,说明这件作品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高级美感;而一些经典作品放在现代家居 中,会使整个房间格调变得老气,说明这件作品的精神已 经不属于这个时代。 周正良的作品与现代家居很协调。每次走进他的画 室,玄关位置摆放的《待发》大斗方,总会第一时间夺走 你的眼球。开张的粗枝干穿插有度,十几朵半放和待放的 玉兰花挺拔壮实,右侧是两行密密匝匝的“一炷香”款 字,整个构图极具现代气息,活脱脱一副精神饱满、喜迎 宾客的样子。
周正良 佛手 46cm×35cm 2013年
与西方甚至是日本画家相比,中国画家的创新基因 是羸弱的。千百年来,多少画家在“拟古”中耗尽自己毕 生的年华。我并不是为各种自我作古的行为点赞,而是觉 得艺术家既要深入传统,向传统致敬,又要永远保持不与 人同的创新意识。在这一点上,周正良有他自己的一套作 法。他的思路很清晰:以书法操练线条的把控力和对空间 的敏感度,向中西绘画和民间美术借鉴构成与色彩理念, 通过写生使自己对物象了然于胸,在分析古人风格后找准 自己的坐标。他认为中国画的构图要平面,写意画要力避 写实,装饰味不能太明显,更要敢于与《芥子园》总结的 那一套旧程式拉开距离。这些话听起来云淡风轻,但每一 位在传统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画家都知道,创新路上的每 个脚步都浸透着汗水与无眠,饱含着怀疑与打击,充满着 疑虑与抉择。 周正良糅合爽挺厚重的线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青年书画家协会欢迎您入会shys.cc,咨询:wx:jsqnsh
关键词:书画艺术网,欢迎分享此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18art.com/shuhuayishu/zzldhnhyzjymssyydysts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