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作者书画艺术网

张元济致张惠衣信札

20世纪30年代张元济给张惠衣信函两通、蔡元培给张元济信函一通,内容有关张惠衣专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出版事宜。三通信函,均未收入《张元济全集》、《张元济蔡元培来往书信集》,在《张元济年谱》一书中也未提及。因此...
书画广角 2018-09-30 20:57 0 2913
张元济致张惠衣信札

山水花鸟画呈现的时代表情

我国花鸟画与山水画融合的探索,始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时期小景山水画的出现,代表性作品为宋初福建三阳僧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北宋画家宋迪创作的《潇湘八景》图。宋以降的后代画家均有涉及这一类题材的作品,明清尤盛...
书画艺术 2018-09-30 20:50 0 3606
山水花鸟画呈现的时代表情

浅论解剖正确与美感塑造

现在很多美术作者对解剖不重视,笔者曾和不少搞当代艺术较有影响的画家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他们对掌握解剖规律对作品形式美感起着非常关键作用的观点嗤之以鼻,认为解剖早就过时了,现当代艺术重要的在于观念而非技巧,而且认为...
书画史论 2018-09-30 20:42 0 2593
浅论解剖正确与美感塑造

丝丝发绣融深情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头发作为人体生命物质的一部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用头发制作艺术作品,具有无与伦比的人文价值和纪念意义,所以发绣艺术在当代具有更多的象征性和符号...
画里画外 2018-09-30 20:38 0 2934
丝丝发绣融深情

读画札记两则

传北宋民间画家杨威所作《耕获图》,停踞在一柄小小绢质纨扇上。摇一摇,插秧,牛犁,打场,入仓……纷忙农事哗啦而至。 集 市 午后,我躲在一座小山梁旮旯,于关仝《关山行旅图》里,眺探了其时吸睛的...
书画广角 2018-09-30 18:12 0 2145
读画札记两则

他把铜与木的工艺融成经典

春节前某日,雨雪断断续续已下了一周,位于杭州城北半山的刘华铜艺工作室内却齐聚着几十位书画家、设计师、工美大师,他们冒着雨雪从各地赶来,参加他召集的雅集活动。彼时室外寒冬料峭,室内其乐融融,大家吟诗作对,书福画春...
书画广角 2018-09-30 18:09 0 1970
他把铜与木的工艺融成经典

“黄胄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

2018年9月28日是炎黄艺术馆建馆27周年纪念日。当日,由炎黄艺术馆、黄胄美术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黄胄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特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邵大箴先生致辞。炎...
行业动态 2018-09-30 17:55 0 2983
“黄胄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

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乎

编者按:日前,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张爱国带领其研究生进行了一场“对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的探讨与反思”的专业教学话题讨论。期间,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话题进行了发散性的阐述,现将讨论整理成文字,希望能给人以启发,...
书画艺术 2018-09-29 22:12 0 2697
书法自古为文人末技乎

用了这么多年纸,你选对了吗

什么样的宣纸才是好宣纸?这是被问得最多的问题。笔者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伪问题,因为宣纸的好与不好,主要是消费者(使用者)如何消费、使用的问题,也就是用宣纸具体做什么的问题。 宣纸与书法、...
书画广角 2018-09-29 22:08 0 2130
用了这么多年纸,你选对了吗

一种批评文化的消失

时过境迁,留言簿失去了往日的功能,时下被题字簿、宣传册取而代之。留言簿失去的不仅是时光,更是一种批评文化的消失。 当我们踏进书画展厅,抬头看见的是作品,低头瞧见的不是宣传册,便是题字簿,感到纳闷的是曾...
书画广角 2018-09-29 22:06 0 2186
一种批评文化的消失

不以审美为基础的收藏要不得

艺术品是特殊商品,离开艺术本身高谈阔论、盲目投入的商人,最后只能吞下自酿的苦酒。 各个艺术机构都在炒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画家,没有几个能炒出来,好画家如果能炒出来,那么瓜子厂老板最有资格做经纪人。有的美协...
书画史论 2018-09-29 22:04 0 2007
不以审美为基础的收藏要不得

天真水墨

在这阳光灿烂、鲜花盛放的季节里,孩子们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 每个孩子都是小小艺术家,涂涂画画是他们的天性,是他们内心世界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也是对现实最质朴的感性认识。孩子们通过绘画表现其所知所想,...
书画天地 2018-09-29 22:00 0 3439
天真水墨

让乡村开口说话

所谓的接地气不是要给农民带去什么,而是打开乡村这个图书馆,好好翻翻活态的这些书。 我的老师靳之林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带着六位陇东剪纸的老奶奶到中央美术学院表演。陇东剪纸到了中央美院以后,在1...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8 0 2502
让乡村开口说话

太乙山七章

转眼两年过去,已是戊戌暮春时节。当年的同学,现在到了毕业之时。翻出这篇旧文,稍稍修订了几处文字,算是赠与他们的毕业小礼吧!诗人阿多尼斯曾写道:“诗歌没有时间,诗歌本身就是时间。”此刻,因为这篇小札记,尽管言辞简...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6 0 2775
太乙山七章

嗜石如命的 “扬州画派”高凤翰

这是清代“扬州画派”画家高凤翰(1683—1749)笔下的《三台柱石图》(天津博物馆藏)。在这幅以“石”为主题的山水画中,高凤翰尽展其玩石、爱石、画石的本能。他在画中题写《三台画石歌》:“吁嘻异哉,谁持倚天之长...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53 0 2163
嗜石如命的 “扬州画派”高凤翰

石,独立才显气质

赵胥,少年即师承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在信札圈里摸爬滚打近10年。或许在更多人眼中,对赵胥的第一印象是位藏家,但这个年轻的80后,也是一位美院科班出身的画家。他画的寿石,有着历尽沧桑的不朽精神。本报特约记者南薰采访...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51 0 2958
石,独立才显气质

一人一艺四十年

出生于1956年的林怡,从事漆器专业工作已有40余年,日日夜夜俯首案前,一遍遍地重复雕刻、填漆、戗金、封漆等工序,铸造出极致的艺术品。目前,她是高级工艺美术师、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北京故宫...
书画广角 2018-09-29 21:49 0 2866
一人一艺四十年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转眼又到六月,书法专业学生即将面临毕业,如何择业和今后的个人发展,对于该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这不免会情不自禁地,需要我们对这些年的书法教育进行一次再思考。中国书法尤其是...
书画史论 2018-09-29 21:48 0 2872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最是书心西部情

201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为中国书坛繁荣兴盛之大计,以中国西部地区培养书学人才为目的,启动创办了“中国书协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 西部书界新秀系列书法研修班是中国书协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计划。各...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45 0 3679
最是书心西部情

拍卖场上 如何“抄底”

当下中青年画家作品的收藏一直是个热点。笔者以为:收藏“潜力股”也需要审时度势,才能不打眼。 具体来说,务必看清三个“势”,第一个是要看清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形势。大家知道,近几年,国家采取了收紧银根的...
书画收藏 2018-09-29 21:43 0 2844
拍卖场上 如何“抄底”
shuhuayishu

shuhuayishu